新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15-02-21 05:17邵琴
关键词:新建队伍辅导员

邵琴

新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邵琴

新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偏差、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不健全、辅导员自身素质不高和辅导员工作难度大等挑战。提出了营造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训、完善辅导员选聘制度、调整辅导员管理体制和制定辅导员职务晋升办法等对策。

新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选聘制;专业化培训

新建高校是指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和大规模扩招的形势下,自2004年以来新建的普通本科院校、新建的高职高专和新建的民办高校。多数新建的普通本科院校是由办学历史较长、办学基础较好的专科学校升格或是由几所同层次学校合并升格而成的。目前,新建高校的辅导员队伍虽然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具有“高学历、高学位、年轻化”的特点,但是,依然存在学科结构不合理、职称普遍偏低、收入不高、兼职过多、女性偏多等问题,处于“无梯队、无层次、无结构、无积累”的“实习”状态。大多数辅导员凭热情和责任忙碌于学生日常管理和稳定秩序工作,距离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1]。这些问题与新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密切相关。

一、新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新建高校升本后学生人数骤增,教育管理的难度加大。由于办学历程短,办学理念还不够清晰,办学特色、学科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新的管理体制等还在摸索和形成过程中,所以,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科学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偏差

据调研分析,部分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等部门的领导把辅导员工作看成是低水平的、人人都可以做的工作,这就使辅导员形成了自卑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教职员工对辅导员工作也不够理解,认为辅导员工作是在空洞说教;部分人重智轻德,不能对辅导员工作进行正确的评价;还有些人轻视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认为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谁都可以干。这些都严重打击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据对辅导员的调查,“您认为学校的干部、教师对辅导员重视、支持程度如何?”20%回答“不支持”,40%回答“不太支持”,只有8%回答“非常支持”,32%回答“比较支持”。

(三)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不健全

新建高校对辅导员在职称评聘、进修培训、收入分配、人员进出机制等方面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辅导员的晋升途径主要是专业技术或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有严格的硬性指标,每年的教学课时量有明确要求,还有科研要求,既要有科研课题,还要发表学术论文。但现实状况是,辅导员大多忙于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没有足够的精力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所以在职称评定时处于劣势。在职务晋升上机会也不多,即使晋升往往也意味着转岗。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辅导员科研成果少、职称低、晋升机会少、工资收入低、工作责任重、发展空间小的局面,这些都增加了新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难度。

(四)辅导员队伍建设措施不力

从辅导员的用工形式看,新建高校的辅导员近几年已转为聘用制或人事代理制,只有工作3年后表现优异的辅导员才有机会转为学校的正式编制,辅导员没有稳定感,更谈不上归属感。从辅导员的收入看,新建高校的编外辅导员比在编辅导员的工资低,只要有合适机会,部分辅导员就会跳槽,这些不稳定因素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极为不利。

(五)辅导员自身素质存在缺陷

据调查,新建高校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1)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不能满足工作要求。绝大多数辅导员尤其是兼职辅导员基本上都不是思想政治专业或教育学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的,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参加辅导员工作系统培训便匆匆上岗,难以适应学生工作的要求。(2)少数人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动机不纯。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不少研究生、博士生到高校应聘辅导员岗位,他们中的许多人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过渡,把做好学生辅导员工作视为职务晋升的跳板。(3)部分辅导员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由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短期内很难见成效,工作绩效考核的难度也较大,部分辅导员在工作中重形式、轻效果,工作得过且过。

(六)辅导员工作的难度增大

由于新建高校生源起点低,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再加上学生就业压力日渐加大,学生学习、成长状况复杂,两极分化加剧,诸多原因导致辅导员工作难度大。

1.生源起点较低,综合素质较差

据对重庆市新建的3所普通本科高校招生处负责人的访谈了解到,3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川渝两地,每年录取分数线均比重庆重点本科低50分左右。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相对于城镇生源偏低,尤其是英语、数学等学科基础差,人际交往能力普遍偏弱,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厌学已成为群体现象。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影响越来越深。再加上独生子女增多,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困难也逐渐增大。大部分辅导员认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问题学生比例越来越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2.用人要求不断提高,学生就业压力大

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日渐提高,再加上部分学生就业期望值不切实际,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准确,尤其是文科学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本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会直接影响下一届招生,招生问题对新建高校将产生严重影响。因而,学校往往把就业率作为毕业班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的重点。单纯依靠辅导员的个人能力不能解决许多学生的就业问题,有些辅导员迫于无奈甚至逼迫学生假就业,致使学生不信任辅导员甚至反感辅导员的工作,导致辅导员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七)辅导员的工作负荷加重

新建高校辅导员承担的任务体现出综合性的特征,直接导致辅导员的工作负荷加重。

1.辅导员带的学生过多

据调研,目前新建高校每个辅导员一般要负责200~450名学生(按文件规定应为200名左右[2])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由于新建高校辅导员人数配备严重不足,很多辅导员表示“只有占用大量休息时间,我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2.辅导员承担的事务过繁

从我院辅导员目前的工作职责可以看出,辅导员工作不仅头绪多,而且非常繁杂,几乎与学校的各个部门都有一定的工作来往,涉及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就业等各个方面,还得“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宽泛到了没有边界。在问卷调查中,有90%的辅导员表示,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严重影响自己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

3.辅导员的工作时间超长

新建高校为迎接合格评估,学校狠抓学风建设,学生有晨读晨练和早晚自习,学校要求辅导员在场,每个周末和节假日辅导员还要值班,到晚上11点还要指纹考勤,专职辅导员一周至少值班3个晚上,有些辅导员由于长期劳累导致身体疾病。根据对新建高校辅导员的问卷调查,有76%的辅导员表示“加班的随机性经常占用了我运动、休闲或与家人相处的时间”。

二、新建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关键在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营造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氛围

中央16号文件明确规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学校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1]新建高校要把这一精神落实到实处,大力吕造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大力宣传优秀辅导员的先进事迹,加强辅导员和学校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广大学生的交流,让广大师生进一步理解辅导员的工作。院系各级党组织和主管部门领导要切实做到政治上关心辅导员的成长进步,工作上给予有力的指导和支持,生活上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从辅导员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为辅导员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如适当提供通讯经费等。还要为辅导员提供制度层面的保障,如适当提高辅导员的岗位津贴,改善年轻辅导员的办公条件等。

(二)加强辅导员政治思想和业务培训

由于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复杂性,如果没有进行系统的辅导员工作培训,新上岗的辅导员很难有效开展学生工作。对辅导员的岗前培训,首先要进行国家政策法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使其获得辅导员任职资格证书[4]。在平时工作培训方面,可以采取报告会、研讨会和工作交流会等形式,还可以通过在校内设立辅导员协会、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培训部等,切实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做好辅导员选聘,实行持证上岗

做好辅导员的选聘工作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首先必须建立辅导员准入制度,完善选拔程序[2]。在选聘辅导员时,应该主要考查应聘人员是否潜心育人、乐于奉献、责任心强,是否热漕辅导员工作。最好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背景[3]。

实行辅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基本要求。目前,新建高校的辅导员中持有辅导员职业资格证书的是少数。因此,应按照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辅导员的从业要求,对现有未获证者分期分批进行培训,最终使人人持证上岗。

(四)调整辅导员工作管理体制

目前,新建高校对辅导员的管理状况是:辅导员的编制、聘用、待遇和职称由人事处负责;培训培养由学工部负责;具体的使用和管理由二级学院负责。这种管理模式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非常不利的。建议将辅导员的管理由原来的人事处、学工部和二级学院的三重管理调整为二级学院直接管理。如:除职称待遇仍由学校人事处管理外,学工部不再直接给辅导员下达任务,其他工作均由二级学院全权管理,由二级学院学生工作书记直接领导,辅导员的工作重点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这种管理体制有利于政令畅通,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五)制定辅导员职务晋升办法

目前,学校一方面希望辅导员能一辈子从事辅导员工作,走“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又很少给辅导员提供职务晋升的机会。《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高等学校应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根据工作需要,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选派或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2]但实际情况是,新建高校的辅导员走上行政岗位的屈指可数。行政人员有职级制,专职辅导员亦可考虑实行辅导员职级制,将辅导员岗位设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种,参考科级、副处级、处级等级别给予辅导员相应的福利待遇。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

[3]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通知.(教思政厅〔2006〕2号).

(编辑:文汝)

I561.074

A

1673-1999(2015)03-0052-03

邵琴(1977-),女,硕士,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1331)法政与经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5-04-25

猜你喜欢
新建队伍辅导员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曹新建水彩画作品欣赏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