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山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5-02-21 15:43霍国琴王周平张伟兵
西北园艺(综合) 2015年2期
关键词:产业带高山陕西

霍国琴 王周平 张伟兵 雷 丽

陕西高山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霍国琴 王周平 张伟兵 雷 丽

1 陕西高山菜产业发展现状

高山菜是地处高海拔区域、气候冷凉、生态环境良好、能补充7—9月夏秋淡季供应的优质蔬菜。陕西高山菜主要分布在沿山地带和海拔较高的台塬地带,对陕西蔬菜周年均衡供应具有重要意义。部分县已经将高山菜发展成区域优势特色产业。

1.1 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初步形成四大产业带近年来,陕西高山蔬菜发展加快。截至2013年,全省高山菜面积已达到 118.87万亩,总产247.46万t,分别占全省蔬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16.17%和15.19%,比2010年的88万亩、153万t分别增加了35%和62%。在全省海拔600~1800m的区域,由南向北初步形成了以宁强、略阳、镇巴、紫阳、岚皋、镇坪、宁陕、镇安、商南、商州等地为主的秦巴山区产业带;以太白、凤县、陇县、蓝田等地的秦岭北麓产业带;以宜君、淳化、旬邑、彬县、长武等地为代表的渭北旱塬产业带;以甘泉、吴起、志丹、清涧、绥德、米脂等地为主的陕北高原产业带。

1.2 推广新优特品种,特色产品日趋丰富2000年以前,陕西高山菜主要是马铃薯、甘蓝、白菜、豆角、萝卜等几个品种,随着新品种的引进,品种更新换代加快,花色品种日趋丰富,目前已经扩大到生菜、西兰花、西葫芦、娃娃菜、辣椒、番茄、黄瓜、茄子等14个种类100多个品种。良种覆盖率显著提高,由原来的以本地常规品种为主发展到以杂交品种为主,积极引进推广新优特菜品种,如花椰菜除了普通花椰菜(白菜花)、西兰花,还引进了松散花椰菜(松花菜、黄菜花)等;大白菜除了普通大白菜,还引进种植高山娃娃菜等;甘蓝品种最为丰富,既有本地的黑平头,又有“8398”、中甘15、中甘21等中甘系列新品种及进口的百惠、珍奇和紫甘蓝等,还引进种植了羽衣甘蓝、球茎甘蓝、皱叶甘蓝、抱子甘蓝等稀特品种。在扩大新特品种推广种植的同时,坚持保留地方特色品种的种植,如陕北红葱、汉中豇豆、蓝田晚夏番茄、商洛紫豆角等。

1.3 应用先进生产技术,质量、效益共同提升近年来,山区地膜覆盖、节水灌溉、平衡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实用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理念明显增强,黄板、蓝板、杀虫灯、天敌昆虫、生物菌剂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率普遍提高,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生产基地规模逐步扩大。农机农艺结合更为紧密,蔬菜移栽机、胡萝卜收获机、先进的喷药机械等得到扩大应用,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目前,陕西80%以上高山菜基地通过无公害认证,30%产品通过绿色认证,有机产品也在不断增多。其中太白县有17个蔬菜品种先后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和国家有机农产品、欧盟、美国有机蔬菜认证。新技术的应用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益。据调查,陕西高山菜单茬亩收益平均为2400元左右,高的可达5000元以上,与平川露地同类蔬菜相比收益高出15%~30%。

1.4 填补夏菜缺口,产品销售顺畅 陕西高山菜上市期主要集中在7—9月,此时北方平原地区正值高温时节,蔬菜生产处在“伏歇”期,南方及沿海地区此时也易受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影响,生产能力下降,陕西高山菜正好补充夏秋淡季需求。目前,陕西的高山菜除满足省内需求外,还热销上海、广州、南京、武汉、成都、重庆等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有的远销香港、澳门、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10多个国家和地区,太白高山菜还成为省内许多肯德基、麦当劳等世界著名企业的采购基地。

1.5 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品牌意识逐步增强随着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不断发展,陕西高山菜正在经历由以农民单家独户分散经营向专业化、组织化生产经营的过渡,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有组织的生产方式迅速兴起。截至2013年,全省以高山菜生产经营为主的龙头企业有太白县绿农蔬菜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市恒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铜川市鹏大实业有限公司、商洛民乐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10多家和80多家专业合作社。部分龙头企业、合作社推行“四统一”经营模式,即统一种子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采购、统一产品销售,并有相应的冷链设施,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同时,也诞生了一批加工、配送、销售型企业,创建了一批知名的高山蔬菜品牌,如宝鸡的 “太白山”、“秦绿”、“雪域花”,西安的“恒绿”,铜川的“绿佳源”,商洛的“秦乐源”,延安的“南泥湾”等。太白县高山蔬菜是陕西一张名片,其发展思路是“一县一业、整县推进”。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基地分散,总体规模偏小 陕西高山菜规模总体偏小,据调查,10万亩以上县区仅太白1个,5万亩左右的县区只有凤县、陇县、镇安、淳化、紫阳5个,2万亩以上的县区有麟游、彬县、旬邑、略阳、汉滨、镇坪等12个,千亩以上连片基地不足总面积的20%,多数县区高山菜基地分散,聚集度不高。

2.2 组织化程度低,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据调查,以合作社有组织地开展高山菜生产的基地不足全省总规模的40%,而真正发挥实质性组织服务功能的不到20%;龙头企业缺乏,带动力不强,大多数菜农仍然是家庭式独自生产,靠客商上门收购式的销售,组织化程度较低。

2.3 技术支撑能力弱,新技术应用率低 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利用率低,多数基地县区没有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园;种苗繁育体系不健全,种苗统一供应率仅30%;一些高山菜基地县尚无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部分县检测装备和手段落后,产品质量状况不清。

2.4 基础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高山菜产区多位于海拔700m以上的山区和旱塬,由于受山区自然条件限制,立地条件较差,基地相对分散,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特别是受干旱威胁较大,基本处于一种“靠天吃饭”的状态,若遇较长时间的高温干旱,时常会出现种苗栽不下去或生长不良等现象。

2.5 劳动力不足,产业规模和水平受到制约由于山区地少,种植效益低下,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在家多为老、弱、妇、孺,他们的劳动能力和接受新品种、新技术的能力相对较差,严重影响高山菜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3 推进陕西高山菜发展的建议

陕西陕南、陕北和关中沿山地带夏季气候清新凉爽,环境优良,土壤肥沃,无“三废”污染,具有发展无公害高山蔬菜得天独厚的条件。

3.1 科学规划布局,加快规模化发展 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重点发展”的思路,在现已形成的渭北塬区、秦岭北麓、秦巴山区、陕北高原四大区域板块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规模化发展。以太白有机高山菜基地为核心,扩大凤县、麟游、陇县等地蔬菜规模,做强秦岭北麓产业带;以宁强、宁陕、商州为核心,扩大镇巴、紫阳、岚皋、镇坪、平利、旬阳、镇安、商南等地蔬菜规模,做强秦巴山区产业带;以宜君、淳化为核心,扩大铜川和咸阳北五县蔬菜规模,做强渭北塬区产业带;以甘泉为核心,扩大吴起、志丹、清涧、绥德、米脂等地蔬菜规模,做强陕北高原产业带。目标是到“十三五”末(2020年),使全省高山菜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330万t以上。在品种布局上,海拔1200m以上的较高山区以生产甘蓝、白菜、萝卜、菜花等耐寒叶菜和根茎菜类为主,海拔800m以上的次高山区域以生产菜豆、西葫芦、南瓜等喜凉果菜类为主,海拔800 m以下的区域以生产番茄、辣椒、茄子等喜温果菜类为主。

3.2 加大政策扶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议政府“十三五”期间,将高山菜作为“菜篮子”工程建设一项内容,给予财政支持。一是扶持种苗繁育体系建设,每500亩基地建立一个高山菜设施育苗点,完善种苗繁育体系建设,提高种苗质量水平;二是整合项目,捆绑资金,加大高山菜基地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地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三是加大标准化示范园建设,示范带动标准化技术推广;四是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冷链加工和市场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化发展。

3.3 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技术培训。保证每个乡镇有一名技术骨干,每个生产基地有1~2名技术员;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力度。二是加强标准化技术推广力度。围绕当地主导产品制定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大力推广集约化育苗、平衡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水平。三是筛选适合当地推广应用的优良新品种和实用新技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四是联合攻关,解决连作障碍及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难题,保证高山蔬菜稳定发展。

3.4 强化龙头带动,提高组织化程度 一是培育一批拥有一定资产规模和服务规范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完善合作组织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使之真正成为联系基地农户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成为高山蔬菜产业的市场主体。二是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其加工、冷藏、产地批发市场等设施建设,提升企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三是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名优品牌,强化基地和品牌宣传,提升区域高山菜影响力和竞争力。

3.5 加强产销衔接,推动产品销售 一是通过举办产品推介会、蔬菜节、瓜果节等形式,加大基地产品宣传,促进产品销售。二是以合作社为基础,加强农超(校、社)对接,推行产品直销、连锁经营、产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三是完善基地蔬菜质量安全监测监管体系建设,确保上市高山蔬菜的质量安全。四是强化产销信息的监测、沟通和发布,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

霍国琴,王周平,张伟兵,雷丽,陕西省园艺蚕桑技术工作站,邮编710003。

2015-01-14

猜你喜欢
产业带高山陕西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央视点赞!《新闻直播间》聚焦澄海玩具产业带
硬核!玩具产业带综合体助力,看广东澄海宝奥城怎么做?
京喜与澄海玩具产业带携手
高山从何而来?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江苏沿海产业带的共生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