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脊柱结核术后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

2015-02-21 02:30张淑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结核伤口脊柱

张淑红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脊柱一科,河北 唐山 063000)



综合护理干预对脊柱结核术后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

张淑红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脊柱一科,河北 唐山 063000)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脊柱结核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0例病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病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询问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1)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P<0.05)。(2)观察组术后伤口感染、便秘、肺不张、低热和下肢静脉栓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促进脊柱结核术患者的恢复,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综合护理; 脊柱结核术; 并发症

Comprehensive nursing; Spinal tuberculosis; Comlication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全身关节结核病变,近年来发病率上升[1],属于慢性破坏性疾病[2]。脊柱结核是肺结核、消化结核或淋巴结核的继发病,原发病灶经血液循环,造成骨与关节结核。脊柱结核的起病较为缓慢,临床主要表现为低热、疲倦、食欲不振、消瘦等初发症状[3]。疼痛是脊柱结核常见的又容易被发现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轻微疼痛,休息后稍减。综合护理干预在多种疾病及手术后预防、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上均有较好效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对结核患者管理不当,全球结核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仍是采取全身抗结核治疗加手术治疗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治愈率高。脊柱结核术后的护理是术后恢复的关键,护理不当,可能影响恢复和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作者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2012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160例实施脊柱结核术的患者,观察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患者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术前均经X光、CT或MR检查确诊为脊柱结核,均实施脊柱结核手术,且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脊柱结核。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颈椎结核4例,胸椎结核26例,胸腰段结核20例,腰椎结核16例,腰骶段结核14例;病程2~39个月,平均(11.26±5.68)个月;32例患者行一期或分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术,26例患者内固定术。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颈椎结核6例,胸椎结核24例,胸腰段结核26例,腰椎结核14例,腰骶段结核10例;病程3~43个月,平均(14.42±7.84)个月,38例患者行一期或分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术,22例患者行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术、植骨、内固定术,20例患者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以上所有患者均以颈痛、胸背痛或腰骶痛为首发症状。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患者立即进行四联抗痨治疗。成人给药方案为异烟肼300 mg、利福平450 mg、乙胺丁醇750 mg、吡嗪酰胺750 mg。症状较轻的患者晨起后空腹服药,结核中毒症状较重者改为用链霉素750 mg/d肌肉注射。抗结核的同时,补充维生素。食欲欠佳者,静脉支持脂肪乳剂、氨基酸等,营养不佳者,适当补充白蛋白。抗结核2周以上,若患者血沉下降并无活动性结核病灶,即实施手术。若术前脊髓压迫或瘫痪进行性加重者,提前手术。手术后继续实施四联抗痨12~20个月,定期复查。

1.3 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加综合护理。

1.3.1 常规护理方法

1.3.1.1 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 实施脊柱结核手术后72 h内,15~30 min检测双下肢的感觉、运动能力及括约肌的功能。密切观察手术口引流液的量及性状特点,若有出血和血肿形成,要及时发现。

1.3.1.2 体位 手术后,患者平躺病床,2~4 h 后轴向翻身一次。

1.3.1.3 胃肠道护理 手术中牵拉胃肠道致使病人术后12~48 h内胃肠道蠕动减慢,甚至消失。应密切观察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气后,方可食用一些易消化的食物。

1.3.1.4 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术后第一天做被动直腿抬高练习,同时给予双下肢肌肉向心按摩,并指导患者做抬头、扩胸及深呼吸和上肢运动。术后第二天做主动直腿抬高、膝关节伸屈练习;术后第二周下行腰背肌锻炼;术后第三周下地行走,量力而行。

1.3.2 综合护理方法

1.3.2.1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需根据病人的病情、文化程度以及接受能力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运用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对患者及家人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疾病本身的发病病因、发病机制、并发症等知识。通过专业知识的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能够建立对疾病本身的科学认识,排除患者及家属本身对疾病的恐惧带来的负性情绪,利于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利于术后恢复。

1.3.2.2 心理干预 脊柱结核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容易给患者及家人带来负面情绪,患者容易出现激动、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这些负面情绪可能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护理人员应该细心观察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的患者要积极给予开导工作,并嘱咐家人给予安慰、支持和鼓励,必要时需配合心理疗法,以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

1.3.2.3 防止出现暗疮 脊柱结核术后患者受压迫部位的皮肤出现压疮,原因是正常毛细血管血压为20 mmHg,脊柱结核病人手术后常处于俯卧位,全麻后,肌肉失去自主调节能力,故压疮常好发于骨隆突处及肌肉、脂肪组织较薄弱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海绵垫或枕头,放于患者压疮好发处。

1.3.2.4 防止出现神经麻痹或损伤 脊柱结核手术过程全麻患者的保护性反射消失,术中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四肢因过度牵拉,常会引起神经麻痹或损伤问题。护理干预方法采用适应脊柱生理弯曲,以调整脊柱各部位的高度和位置,双臂放于托臂板上,以防止长时间压迫,双膝应用软垫固定,以防止压迫及神经损伤。

1.3.2.5 防止出现脊髓损伤 患者手术过程中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了不规则下行抑制,保护性反射已基本消失,如果医护人员摆放不正确,易导致脊髓损伤。需采用多人同时挪动患者,对于每一个部位,均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头颈部和脊柱要随时保持在同一长轴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伤口愈合及出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例数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对照组8038.34±13.4617.36±4.79观察组8032.47±11.27*15.70±6.32*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伤口感染、便秘、肺不张、低热和下肢静脉栓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术后并发症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3 讨论

脊柱结核病程长,症状严重,易发生术后并发症[4]。脊柱结核手术后并发症包括脊髓损伤、伤口感染及不愈、肺不张等。由于脊柱结核治疗是一个漫长过程,因此科学规范的护理是保证疗效的关键[5]。脊髓损伤通常术后比术前严重,主要原因是因为由于脊髓长期处于受压状态,导致血液供给不足,手术后脊髓压迫突然解除后,血液供给在短时间内恢复,导致脊髓快速水肿,脊髓功能下降。另外,手术中患者处于全麻状态,脊柱的保护反射功能降低,甚至消失,手术后如果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脊柱损伤。脊柱部位的手术开口大,术后需遵循无菌换药原则,如果换药操作不当,则会引起伤口感染。伤口不愈一方面原因是由于手术缝合位置不佳,另一方面是患者营养不良,尤其是白蛋白低,会严重影响伤口愈合。便秘也是术后常出现的并发症,由于手术过程中对大肠牵拉过度,造成大肠蠕动功能减慢,甚至消失。术后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肛门排气,如果长时间不排气,则应考虑肠梗阻,给予药物干预治疗,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目前,脊柱外科护理的应用主要包括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脊柱骨折及预防脊柱病后并发症的发生。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为髓核的突出或者关节的增生导致压迫神经,从而产生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通常需要手术解决,术后护理更为重要。研究表明,采用综合护理对术后患者进行护理,与传统护理方式比较,可以大大降低术后患者呕吐和吞咽的发生率,且加快康复的速度。腰椎间盘突出是很普遍的一种脊柱疾病,目前多是通过保守治疗控制或缓解疾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研究表明,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进行护理,结果表明其能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且加速患者的愈合。在脊柱结核术后恢复期间,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恢复影响大,保持患者的积极心态,有利于疾病恢复。研究表明,适当的心理干预,可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帮助术后恢复[6]。

本研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脊柱结核术后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考察了护理干预的综合性对脊柱结核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收集本院收治的16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常规加综合护理为观察组,观察两种不同护理系统对患者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的评价,取得较好的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升。结果预示护理干预的综合性在脊柱结核术后的护理较常规护理效果好,值得临床系统地完善脊柱结核术综合护理理论和在临床推广使用。

[1] 焦春莲,李艳晖,曹向黎.脊柱结核术后未愈及复发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2):1117-1119.

[2] 沈虹.后路固定植骨联合前路病灶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5):74-76.

[3] 贺春燕,梁娟,张娟,等.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04-806.

[4] 陈陪能,杨骏.多节段脊柱结核手术患者的护理[J].使用医药杂志,2009,26(2):48-49.

[5] 赵晓琴.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护理[J].西藏医药杂志,2013,34(4):57-59.

[6] 魏墚铉,黄佳,幸敏.护理干预对脊柱结核根治术后患者认知行为影响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7):1510-1511.

河北省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13130247b)

张淑红(1978-),女,河北唐山,本科,主管护师,从事外科临床护理工作,研究方向为外科临床护理

R473.6

B

1002-6975(2015)06-0526-03

2014-08-27)

猜你喜欢
结核伤口脊柱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伤口“小管家”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