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保温预防胸腔镜手术患者低体温的效果观察

2015-02-21 02:30洪飞燕吴一霄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寒颤苏醒胸腔镜

洪飞燕 吴一霄

(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手术室,浙江 宁波 315010)



围术期保温预防胸腔镜手术患者低体温的效果观察

洪飞燕 吴一霄

(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手术室,浙江 宁波 315010)

胸腔镜; 手术患者; 低体温; 保温护理

Thoracoscopy; Surgery patients; Hypothermia; Thermal insulation care

围术期由于各种原因常使患者处于轻度低体温(核心温度34~36.4 ℃)的状态,进而可能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率增加、麻醉苏醒延迟、凝血功能异常等,直接影响手术整体效果[1]。为预防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我们采取了预防性护理及干预措施,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5月我院胸外科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40例,均在插管全麻下行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男23例,女17例,年龄47~72(56±7)岁。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术前体温异常(体温≥37.5 ℃或≤36.0 ℃)。(2)有严重心肺及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

1.2.1 常规组 按常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术前1 d,巡回护士进行术前访视;手术当日,术前30 min 调节室温至22~24 ℃。患者入手术间后脱去病员服,小棉被遮盖患者,尽量减少暴露部位。术中静脉输液、冲洗液温度均为室温,未采取加温措施;术后回病房,采用自然复温方法,即常规加盖棉被。

1.2.2 干预组 围术期对患者实施保温护理干预,即术前心理护理、术中保温护理、术后有效复温护理。(1)术前患者由于精神紧张、恐惧,使血流重新分布,周围血管收缩痉挛,影响心血管和微循环,术中极易导致低体温[2]。术前1 d,巡回护士除进行常规随访内容外,与患者进行言语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害怕陌生环境、疼痛、麻醉意外等焦虑情绪,以轻松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2)术中维持室温在22~24 ℃。患者入手术间脱去病员服后,为患者加盖棉被、棉披肩、脚套,及时遮盖患者非手术区。麻醉后固定手术体位,暖水袋加套放于患者腋窝、腘窝、足底等部位保暖。术中使用温箱或血液制品加温器,对输入体内的液体和血制品,加温至37 ℃,再行输注。胸腔冲洗时,使用温箱将冲洗液加温至37 ℃左右,避免体内过多热量散失。巡回护士随时观察手术进展动态,注意盖被、棉披肩等保暖物是否移位、滑脱,保持暖水袋温度,并对患者四肢末端进行有效揉搓,促进末梢血液循环。(3)提前30 min通知病房,备好床单和保温设备,如开启电热毯等。术毕及时放平患者,观察全身状况,加盖棉被。搬动中连同棉被一起移动,途中注意保暖。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0)、手术开始时(T1)、术中60 min(T2)、手术结束时(T3)、麻醉苏醒时(T4)的体温(美国伟伦耳温计Pro-4000),手术时间、麻醉拔管时间、麻醉苏醒室(PACU)停留时间,以及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寒颤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校正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体温比较 见表1 。

组别T0T1T2T3T4常规组36.8±0.336.8±0.336.1±0.435.8±0.535.7±0.4干预组36.9±0.336.8±0.336.7±0.336.6±0.336.6±0.3F0.0510.00427.15437.87540.685P>0.05>0.05<0.01<0.01<0.01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苏醒期寒颤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苏醒期寒颤比较

3 讨论

胸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恢复快,已在胸外科广泛开展,但由于手术时间长、胸部暴露,患者常发生低体温,可能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有研究报道,围术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约为50%~ 70%[3],其原因主要是麻醉后产热减少、手术室内室温过低、手术中开放体腔、大量冷盐水反复冲洗胸腔及术中快速输液输血[4],导致体温调节系统平衡受到破坏。

患者体温下降后,可能带来以下危害:(1)直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移动。低体温还会降低皮肤血流量,使局部组织供氧不足,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率。(2)使机体代谢减慢,降低麻醉药物(如肌松药)等在体内的代谢,导致药物蓄积,延长患者苏醒时间。(3)导致血小板及其他各类凝血因子的数量减少、功能减弱,从而抑制患者的凝血功能,使出凝血时间延长。(4)当机体中心体温下降0.5~1.0 ℃,就会出现寒颤,大大增加机体氧耗,进而导致二氧化碳生成率上升,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增加患者并发心血管病的概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体温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常规组较干预组体温下降更明显,术后麻醉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明显延长,苏醒期寒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完善的保温护理干预,是预防胸腔镜手术患者低体温的重要手段,而且只有全面地掌握围术期患者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及其危害因素,才能更有目标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避免低体温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1] 罗俊.术中低体温预防的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1):49-52.

[2] 周豫华,周红艳,周卫,等.保温护理措施预防手术患者低体温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4,20(6):205.

[3] 李玉兰,刘映龙,周丕均.围术期低体温与麻醉管理[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0,31(1):49-51.

[4] 姚月华.两种不同温度液体对开腹手术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0):1090-1092.

洪飞燕(1977-),女,浙江,本科,主管护师,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

R472.3,R561

B

1002-6975(2015)06-0531-02

2014-10-20)

猜你喜欢
寒颤苏醒胸腔镜
植物人也能苏醒
村庄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绿野仙踪
内科胸腔镜术后留置细引流管的利弊分析
会搬家的苏醒树
高热大鼠不同程度寒颤模型的构建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