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辣椒生产可持续发展探析

2015-02-23 01:50毛东梁合荣胡建宗陈荣华刘元士
长江蔬菜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生态化辣椒生产

毛东,梁合荣,胡建宗,陈荣华,刘元士

(贵州遵义市果蔬工作站,563000)

遵义有悠久的辣椒种植历史,是传统的辣椒产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的辣椒生产,已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重要内容。

1 生产现状

1.1 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以前,受计划经济影响,辣椒生产是自由的,多为零星种植,种植面积小、数量少,主要供自己食用,进入市场交易的量少。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辣椒生产效益逐步显现,农民种椒积极性提高。1998年遵义县、绥阳县先后设立了辣椒产业办公室,负责辣椒产业的管理和技术工作。2000年,在对全市辣椒生产进行了系统调研后,遵义市召开了全市辣椒生产现场会,由此形成了辣椒生产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的系统行动和社会行动。从“十五”开始,该市制定辣椒各期规划,指导全市辣椒生产,在各重点产区实施辣椒优质高产技术示范、辣椒换种工程、辣椒生态化技术等导向性和基础性项目,建设育苗设施,普及推广辣椒规范化、标准化、生态化技术;制定发布了遵义干辣椒标准和辣椒生产技术规程,认定认证了辣椒无公害生产基地和产品,开展了地方辣椒品种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工作,审定了遵椒、遵辣、湄潭明珠等10余个常规品种,成功举办了“2005中国·遵义首届辣椒节”。2011年还举办了“第六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暨贵州国际辣椒节”。先后获贵州省优质农产品、名优辣椒、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和全国优质辣椒产区等荣誉,提高了遵义辣椒的知名度,推动了辣椒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遵义辣椒种植面积、平均单产、总产值逐年提升。种植面积由2001年的3.67万hm2,分别提高到2005年、2010年、2014年的 5.3 万、7.2 万、8.8 万 hm2;667 m2平均产量由2001年的102 kg,分别提升到2005年、2010年、2014年的 118、157、176 kg; 总产值由2001年的3.5亿元,分别提升到2005年、2010年、2014年的6.7亿、20.5亿、37.1亿元。遵义辣椒已成为种植业中继粮食、烤烟后的又一支柱产业。

1.2 存在问题

目前,遵义辣椒正处在基地优化、技术升级和产业提升的关键时期,虽保持了较强的发展势头,但仍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优质高产品种少,品种退化严重,品种混杂,优质品种比重小的矛盾日渐突出;以地方品种为育种材料的杂交育种开发利用工作严重滞后,常规选育的品种产量不高、抗性不强;规范化、生态化栽培技术普及率不高,技术支撑不足;化肥、农药、农膜的不合理使用,畜禽粪便的不当处理,秸秆随意丢弃;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较低;基地水、电、路建设滞后,仍是“靠天吃饭”等。

2 发展优势

遵义辣椒是在本区特定生态环境,经长期自然选择与人工培育形成的,最佳种植区域较窄,具有比较优势。

2.1 品质特色突出

遵义辣椒具个小、色红、油亮、辣味适中、味香浓等特点。据农业部蔬菜品质检验监督测试中心检验,干辣椒理化指标为:含辣椒素1.3%,脂肪15.06%,粗纤维26.21%,灰分5.78%,盐酸不溶灰分0.1%。色、香、味及内在品质在全国同类型干辣椒中居首位,且干鲜兼用、加工性能好。

2.2 生态条件和生产环境好

遵义辣椒主要分布在绿色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好的区域,适宜发展无公害及有机辣椒生产。辣椒成熟期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为辣椒生长发育的适宜区域。生产环境受工业、城市和农业污染极少,农药、化肥相对用量和绝对用量低,辣椒病虫害相对较少,且各类污染和病虫害容易隔断,质量安全有保障。

2.3 种植和食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遵义辣椒清初传入,已有300 a种植和食用历史。遵义辣椒适应各种烹调方法,当地人民几乎无菜不辣,吃火锅和汤菜用糊辣椒蘸水,吃米粉、面条和米豆腐用红油辣椒,炒鸡肉、回锅肉和宫保鸡丁用糍粑辣椒,炒鱼香系列用糟辣椒等,辣椒已成为遵义人生活中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已开发的油辣、糊辣、糟辣、糍粑辣、呛壳辣等消费适应性广,市场拓展空间大。

2.4 产业基础好

遵义现有辣椒种植面积8.8万hm2,干辣椒总产量20.73万t,总产值37.1亿元;遵义的虾子辣椒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2亿元,可谓是“买全国、卖全国”;辣椒制品产值18亿元,市场占有率高。生产、市场、加工规模已居全国前列。

2.5 区位优势明显

遵义位于全国最大的辣椒主产区西南和华中的中心区域,也是全国辣椒消费重辣区的中心区域,有利于合作交流、市场拓展、品牌打造等。

3 生态化措施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地研究和应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在内的新成果,是遵义辣椒耕作技术生态化面临的重要任务。

3.1 推进集中产区布局

优化辣椒产区布局,是推进辣椒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把优势辣椒集中布局到优势产区,有利于增强竞争力,提高综合效益。中部重点构建团泽—蒲场—风华—郑场—永乐—虾子—喇叭—南白为轴线的“红色走廊”;东部构建高台—黄家坝—永兴—敖溪—松烟—琊川—永安—绥阳产业带;西部构建枫香—泮水—茅栗—乐山—长岗产业带;北部构建泗渡—板桥—沙湾—燎源—娄山—楚米产业带。这些区域自然生态条件均适宜辣椒生产,辣椒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产业化基础强。

3.2 推广优良品种

品种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生态化技术发挥作用的载体,是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内因。本地选培育并经省级审定的遵义朝天椒品种遵辣系列、遵椒系列、湄江明珠的单产潜力是已经实现的大田平均单产的2.3倍。影响辣椒单产的因素主要是品种特性,推广使用良种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重要技术途径。

3.3 示范生态化栽培模式

发展生态化栽培模式要结合生态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经济技术水平进行,提高针对性、适应性、有效性。

①培育壮苗 育苗是辣椒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在大面积生产中,复杂的育苗程序和育苗技术导致育苗成本增加,秧苗素质下降。遵义生产中推广使用的辣椒漂浮育苗技术克服了上述缺点。与传统育苗法相比,具有出苗齐、省时、省力、易防病、控病、控苗、幼苗素质较好、产量稳定等优点。

②用地养地结合 注重耕地综合培肥,推广绿肥种植,配合使用多种有机肥,施入秸秆和粪尿厩肥堆沤,充分利用沼渣、沼液;适时轮作,避免连作障碍;清洁田园,重点提高残膜的回收意识和回收率。多措并举,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耕地质量。

③深沟高畦覆膜栽培 遵义夏秋常有暴雨,因湿度较大易引起营养失调和各种病害,应提前作好排水准备,即辣椒不种在低洼、易积水、排水难的地块;辣椒地四周边沟、腰沟均要在栽椒前开好;采用深沟高畦覆膜栽培,暴雨时既能及时排水,又可发挥农膜保温、保土、保产等功能特点。

④测土配方施肥 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试验数据和土壤测试结果进行配方施肥,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用量、提高辣椒产量、改善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⑤病虫绿色防控 辣椒易感病,田间主要有根腐病、疫病、病毒病。适时轮作,采用深沟高畦覆膜和膜下滴灌,能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率;对粉虱、蚜虫、烟青虫、夜蛾等虫害,使用和安装诱集效果明显、无毒无害、使用方便的粘虫板和频振式杀虫灯。在此基础上,配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有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是转变辣椒发展方式、增强辣椒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产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过程,也就是标准化、生态化栽培模式示范推广提高的过程。只有对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有了普遍认同,并使之成为一种生产经营习惯,辣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

3.4 建立和完善支持政策

推广辣椒生产生态化技术示范,有利于保护生态和促进生态建设,使消费者从安全的农产品和健康的生态环境中获益,因而,有必要建立和完善补贴政策的生态化。应对防虫网、频振式杀虫灯、黄(蓝)色诱虫板、耕整机械等设备,集约化育苗、品种选育及应用等实用生产关键技术给予补贴;对生产设施、规模种植等给予投融资支持;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纳入相关行业规划。

猜你喜欢
生态化辣椒生产
辣椒也疯狂
用旧的生产新的!
辣椒之争
拣辣椒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