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外科手术时机和术式的决策

2015-02-24 00:36李红卫王国彦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小儿外科423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7期

李红卫 梁 振 王国彦 程 龙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小儿外科 423000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外科手术时机和术式的决策

李红卫梁振王国彦程龙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小儿外科423000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手术时机的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高NEC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方法:通过分析52例NEC的12项反映肠坏死的指标和7项反映代谢紊乱的频数来判断早期手术干预时机。结果:52例中40例通过内科治疗痊愈;1例因病情重,家属放弃;11例通过手术治疗。4例NEC穿孔后手术的病死率高达25%,并发症多达50%,愈后不佳。而早期7例手术治疗病死率为零,并发症发生率14%。结论:12项反映肠坏死的指标和7项反映代谢紊乱的频数能有效提示肠壁出现全层坏死而尚未穿孔,这时手术时机最佳,而手术方式以简单的造瘘手术为宜,尽量选用损伤控制技术和尽可能多的保留肠管以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肠坏死代谢紊乱频数手术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一种特有的肠道炎症,为小肠结肠广泛性出血坏死,90%以上为早产儿疾病。是新生儿外科常见的急重症。可引起严重多器官、多系统严重反应,病死率高达20%~50%,且绝大多数在发病7d内死亡[1]。生存者常伴肠狭窄(15%~30%),短肠综合征和胆汁淤积性肝病(50%~60%)等。而早期外科手术干预能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笔者通过对52例NEC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可能反映肠坏死的十二项指标和7项反映代谢紊乱的频数,探讨手术时机和方法的选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8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NEC患儿52例,年龄3~27d,其中男25例,女27例。出生体重1 510g~3 800g,胎龄33~44周,<37周的有31例,30例有产时窒息。临床表现:腹胀呕吐40例,便血12例,腹部包块6例,腹壁红斑18例,发热20例。

1.2辅助检查腹部立位片检查气腹5例,门静脉积气12例,肠壁积气水肿25例,固定肠袢10例。B超腹腔少量积液20例,中量积液10例。

1.3实验室检查血培养阳性15例,以大肠埃希氏菌、溶血性葡萄球菌为主;代谢性酸中毒18例;血小板减少20例,低钠血症15例,中性粒细胞增多15例;低血压9例;C反应蛋白增高15例。

1.4治疗方法NEC常规治疗措施为禁食、胃肠减压、全静脉营养、应用抗生素及控制原发病,保证内环境稳定及全身支持治疗等。除5例入院时已有气腹,1例病情重,家属要求放弃,4例手术造瘘,1例术后因小肠广泛性坏死死亡;其他无气腹7例患儿手术治疗,其中3例一段回肠坏死,行坏死肠段切除近端造瘘。2例多段空回肠坏死,行空肠及回肠二处造瘘,1例患儿为结肠坏死,行回肠双腔造瘘,1例远端回肠点片状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

2结果

52例NEC患儿中,Bell Ⅰ期40例,Bell Ⅱ期7例,Bell Ⅲ期5例,治愈50例,内科治愈40例,外科治疗12例。手术治疗11例,1例气腹患儿术后因广泛小肠坏死,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死亡,1例NEC气腹患儿因病情严重家属要求放弃。手术患儿出现气腹时为晚期手术(4例),而未出现肠穿孔存在肠坏死时手术为早期手术(7例)。晚期手术中,治愈3例,病死率25%,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1例,胆汁淤积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而早期手术中治愈7例,病死率为0%,术后出现胆汁淤积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详见表1。

表1 11例手术后预后情况

3讨论

NEC常并发腹膜炎、败血症、肠穿孔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部分患儿可并发短肠综合征、肠狭窄、胆汁淤积性肝病,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进行及时的手术干预,才能有效避免这一系列并发症,改善其预后和降低病死率。以往外科处理NEC,仅等待肠穿孔这个绝对指征,使许多新生儿丧失手术条件和治愈机会,同时造成NEC手术后病死率高。近几年我院致力于改善NEC手术后病死率高的研究,发现早期手术干预,特别是在出现全层肠壁缺血坏死,但未穿孔前,或仅某段肠壁全层坏死之前就手术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遗憾的是目前尚没有一项临床表现或检查能诊断早期肠坏死,通过本文的7例早期手术,即在BellⅡ期确诊后未达到Ⅲ期手术,都是在某一段小肠坏死或未穿孔时手术,减少穿孔后肠液弥漫造成的全身代谢紊乱,减少了短肠综合征、肠狭窄、长期静脉营养造成的胆汁性肝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满意。

Kosloske[2]等将12项反映肠坏死的指标分为4个等级,1级包括气腹是反映肠坏死的绝对指标;2级包括腹腔穿刺阳性、门静脉积气,是能极好反映肠坏死的指标;3级包括固定肠袢、腹壁红斑、腹部包块、肠壁积气,是能较好反映肠坏死的指标;4级包括临床恶化(腹胀、呕吐),严重消化道出血,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等,也是能反映肠坏死的指标。同时有学者研究发现酸中毒,严重碱不足,休克不能纠正患者也要手术。Tepas[3]提出:血培养阳性、酸中毒、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症、低钠血症、血小板减少症、低血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这7种代谢紊乱的频数来确定手术时机,可以在肠穿孔前确诊及时手术干预,从而改善NEC预后。

笔者通过12项反映肠坏死的指标和7种代谢紊乱的频数对本组病例分析证明:(1)气腹是绝对的手术指征,但已经晚期,相当于BellⅢ期。本组4例气腹患儿反映代谢紊乱的指标,频数均≥5项,预后不佳,肠坏死广泛,并发症多,1例放弃,1例术后死亡,为多段肠壁坏死,极低体重早产儿,不愿做肠外置术,而行肠造瘘术,术后死于感染性休克,死亡率25%。1例术后有短肠综合征,1例有胆汁淤积症,3例治愈,并发症发生率50%。晚期手术远期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早期手术。(2)手术指征:①Ⅱ级指标2项,3级指标≥2项,代谢紊乱频数≥1项,相当于BellⅡ期。本组病例有3例手术符合,4例B超提示腹水,腹腔穿刺腹水有细菌,4例均有门静脉积气,3例腹壁红斑及固定肠袢,2例临床恶化(腹胀、呕吐加剧),同时伴代谢性酸中毒、血小板减少。手术方式为,3例均行坏死肠管切除双腔造瘘术,其中1例因切除肠管多,出现暂时性胆汁淤积症,3个月后恢复正常,无短肠综合征。②Ⅱ级指标1项,Ⅲ级指标≥3项,Ⅳ级指标≥1项,代谢紊乱频数≥1项,2例门静脉积气,相当于BellⅡ期,同时伴腹壁红斑、肠壁积气、固定肠袢,同时临床恶化,有代谢性酸中毒、血小板减少、低钠血症等,2例坏死肠管切除近端造瘘均治愈,无远期并发症。③Ⅲ级指标≥3项,Ⅳ级指标≥3项,代谢紊乱频数≥3项,本组有2例有固定肠袢、腹壁红斑、腹部包块、肠壁积气,同时临床恶化(腹胀、呕吐加剧),有严重消化道出血,肠鸣音消失,代谢紊乱频数有3~4项异常,2例均治愈,无远期并发症,1例行肠切除肠吻合术,1例行肠造瘘术。

NEC手术的目的是既尽量完整切除完全坏死的肠道组织,减轻腹腔炎症,减少吻合口瘘、败血症等并发症;又尽量保留肠道组织,避免短肠综合征。目前主要手术方式为肠切除-Ⅰ期吻合术和肠切除-肠造瘘术,考虑NEC患儿的特殊情况和尽量多保留书中无法明确的坏死肠管,结合新生儿损伤控制技术,笔者建议选择肠切除-肠造瘘经典术式。

手术方式:(1)局灶性坏死:如果患儿内环境稳定,远端肠管正常,则做肠切除肠吻合术。内环境不稳定则行远端肠管双腔造瘘术。(2)多灶性坏死:远端肠管良好,病情稳定,则做肠切除肠吻合术,远端肠管可疑或内环境不稳定,则做近端造口。(3)广泛性坏死,近端空肠造瘘,或者钳实和封闭手术,72h后再探查观察。(4)全肠壁坏死,则放弃治疗。

手术的要点是:(1)不要遗漏病情,需系统检查整个肠道,如小肠、结肠、直肠,本组有1例为升横结肠坏死,小肠为点灶状出血点,临床表现为解大量红色腥臭味大便,腹部不胀。(2)判断肠壁是否坏死:一般说苍白的区域表示肠管完全缺血坏死,肠壁变薄,球状隆起及表面覆盖一层较薄的白色半透明浆膜。触诊时,相对结实有弹性的肠壁有活性,而肠壁坏死轻压有压痕且不恢复,刺激无蠕动。(3)手术中只切除穿孔和明确坏死的组织,尽可能保留肠管,以免短肠综合征,且使用各种方法保留回盲瓣。

NEC的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生存率目前有很大进步,但诊断和治疗的时机还是很难确定。本文虽然通过观察各项指标来确定早期手术干预治疗来提高NEC的生存率,但由于缺乏多中心协作和前瞻性对比研究的资料,而且分析样本有限,另外各项指标的权重不一,如何量化评估,依据这些指标来判断手术时机仍有待临床检验。

参考文献

[1]James A O’Neill Jr,Jay L Grosfeld,Eric W Fonkalsrud,etal.小儿外科原则:坏死性小肠结肠炎〔M〕//小儿外科原则.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541.

[2]Kosloske AM.Indicationis for operation in necrotizing enerocolitis revisited〔J〕.J Pediatr Surg,1994,299(5):663-666.

[3]Tepas JJ 3rd,Sharma R,Leaphart CL,etal.Timing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 in nerotizing enterocolitis can be determined.by trajectory of metabolic derangement〔J〕.J Pediatr Surg,2010,45(2):310-314.

(编辑紫苏)

收稿日期2015-01-12

中图分类号:R72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7-23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