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2015-02-24 00:37刘理静,钱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7期
关键词:诊断学实验班医学生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刘理静钱红湖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系,湖南省怀化市418000

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提高医学生诊断学实践教学效果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自然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班(n=44)和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验班(n=48),两班学生在教学结束后比较诊断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并通过《诊断学实践教学效果评价表》调查学生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两班学生诊断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班学生诊断学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并且对诊断学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对照班(P<0.05)。结论:行为导向教学法可明显提高医学生诊断学实践教学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诊断学实践教学

诊断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运用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对患者提出诊断的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疗工作大门的一把钥匙[1]。诊断学实践教学是医学生获取临床操作技能的关键,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水平、增强临床思维能力、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能力、培养良好医患沟通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2]。传统的诊断学实践教学方法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效果不佳[3]。因此,改革这种教学方法尤为迫切。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目标来引导教学过程,通过各种自主型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塑造学生的认知能力[4]。它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教学最终目标,学生主动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5]。教师通过正确的行为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由“要我学习”转变成“我要学习”。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行为导向教学法已运用到护理学、大学英语、计算机、继续教育等的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6~8]。但目前鲜见行为导向教学法应用于诊断学实践教学的报道。因此,本研究率先在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开展行为导向教学法,并与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比较,探索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提高诊断学实践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我院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自然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班(n=44)和实验班(n=48)。对照班中,男生 23名,女生21名;年龄 19~21岁,平均年龄(20.19±1.87)岁;综合测评成绩(70.23±8.52)分。实验班中,男生25名,女生23名;年龄18~21岁,平均年龄(19.98±2.03)岁;综合测评成绩(71.44±7.86)分。两班在年龄、性别及综合测评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t=1.38,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路线设计针对诊断学实践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班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两班学生使用的教材、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时数均相同。

1.2.1对照班:为传统教学法,即教师集中示教-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总结。

1.2.2实验班:实施新型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具体包括:(1)课前准备:首先,实验班所有学生与教师在课前通过图书馆、网络平台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最新进展后,师生一起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例如,肝脏肿大的分度,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肝脏肿大分度的标准、常见于哪些疾病?有哪些体查方法可以对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及处理措施等;其次:实验班同学选出8名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其余同学根据综合能力平均分成8组,每组6名;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学习和讨论;(2)教师引导:教师的角色由传统教学中的领导者变为活动的引导者、学习的辅导者和主持人。教师将知识点转化为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汇集每个学生的智慧与知识,最后得出结论,教师再对此进行总结点拨,使每个学生在讨论式互动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担负着组织协调责任,控制课堂节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3)评价:首先学生对各自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学生知晓自己的优缺点;然后学生进行互评,在互评中相互促进;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的评价及解析;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互评行为,通过提出启发式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学生抗挫败能力,让人人参与教学评价。总结时,对学生进行关键问题的解读和强化,评估是否达到教学的目标。

1.3观察指标(1)诊断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课程结束后,从试题库随机抽取一套试卷,采用机器阅卷,均为选择题,满分为100分,并严格考场纪律,防止舞弊行为发生。(2)诊断学体格检查、问诊考核成绩:教学全部结束后,参照《湖南医药学院临床技能考核评分细则》,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诊断学体格检查及问诊考核,包括头部检查、颈部检查、淋巴结检查、肺部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脊柱检查、四肢检查、神经系统检查、问诊等十项检查,每一项操作满分为10分,考核结束后取其算术平均分。(3)教学效果评估:教学结束后,依据自行制定《诊断学实践教学效果评价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同时在规定时间内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92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结果

2.1两班学生诊断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对照班44名学生诊断学期末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74.29±14.86)分,实验班48名学生诊断学期末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78.16±12.93) 分,两班诊断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1.42,P>0.05)。

2.2两班学生诊断学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实验班学生头部、颈部、淋巴结、肺部、心脏、腹部、脊柱、四肢、神经系统检查及问诊等诊断学实践操作技能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s,分)

2.3两班学生对诊断学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实验班学生认为能够激起学习兴趣、增强临床思辨和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文献检索能力、提升独立工作能力、增加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班学生对诊断学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

3讨论

3.1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目标的先进教学方法现代医学教育目标体现一体化模式,要求突破传统医学课程体系,重视对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填鸭式”医学教学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灌注多启发少、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不足等弊端;而行为导向教学法通过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它的出发点和目标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它改变了“一人讲,多人睡”的传统教学模式[9]。本研究表明,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学生的临床思辨、临床实践、文献检索、独立工作、沟通和人际交往、理论联系实际、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均得以提高,完全符合现代医学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2行为导向教学法融入诊断学实践教学是明智选择诊断学教学目前大都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虽然实行了高仿真模拟人、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教学效果仍较差,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科研能力差。此外,诊断学教学内容繁多、概念抽象、专业性较强,多数医学生往往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学习,严重影响了教学和学习效果[10]。行为导向教学法与“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它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融入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一起共同推进教学进程,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并且使学生享受探索新知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这种教学模式对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起着十分有效的作用,现被世界各国教育界专家们大力推崇[11]。将行为导向教学法应用于诊断学实践教学中,不仅是为了传授诊断学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性,培养医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临床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能力、实践能力乃至医疗作风、独立工作的能力。并且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力求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接轨,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医学生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将来独立处理临床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12]。本研究发现,教学结束后,实验班学生诊断学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对诊断学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班,提示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实施确实能提高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诊断学实践教学质量,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万学红,卢雪峰,主编.诊断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

[2]李桂玲,多丽波,刘彦虹,等.临床医学五年制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6):79-80.

[3]任琦,关维俊.在医学本科教育中实施PBL教学法的现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3):69.

[4]姚红瑛,叶志弘.目标教学法在外科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1-72.

[5]彭鹏.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4,4(30):610-611.

[6]沈黎霞.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Z1):79-80

[7]陆承宗.计算机教学中的行为导向教学法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4,(17):85-86

[8]张原英,韩耀萱,申玉杰. 浅谈教学法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2013,27(8):22-23.

[9]洪玉,五且昆·吐尔逊,郭卉.构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新型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34):90.

[10]李俊玲. 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11):89-90.

[11]周丹,杨晓玉.行为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优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5):19-22.

[12]徐媛媛.任务教学法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118-119.

(编辑杨阳)

收稿日期2015-01-24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7-2408-03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648)

猜你喜欢
诊断学实验班医学生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技能操作教学中的探究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