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区女性阴道炎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

2015-02-24 01:30徐丛荣,魏建威,林琼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8期
关键词:清洁度细菌性阴道炎



福州地区女性阴道炎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

徐丛荣魏建威林琼花余孙兴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福建省福州市350003

各种原因引起的阴道炎目前仍是威胁女性生殖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致病病原体多为白色念珠菌、滴虫和/或加德纳菌等。患者常伴有分泌物增多、瘙痒和/或异味等症状,严重者可反复发作,直接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研究发现,不同年龄、行为习惯对阴道炎的感染有明显的影响[1]。为调查福州市女性阴道感染的现状,探讨与阴道炎发生相关的行为因素,为本地区预防阴道炎提供流行病学依据,于2014年3-4月进行了此次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4月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 000例为观察对象,年龄20~70岁,有性生活史。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或2周内有全身应用抗生素、激素或阴道局部用药史、24h内有性生活史者排除在外。

1.2方法在本院妇产科医生指导下设计调查问卷。由统一培训过的调查员, 以现场调查并当面填写问卷结果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职业以及既往妇科病史、流产次数、个人卫生习惯、性生活情况、阴道炎认知情况等基本信息。填写完调查问卷后由妇科医生采集2管阴道分泌物放入装有少量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一管阴道分泌物用湿片法在显微镜下根据视野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上皮细胞、白细胞的多少判断阴道清洁度及有无滴虫和霉菌,判断标准严格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2]。另一管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测,方法如下:选用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试剂盒,将标本在pH试纸上点压,待试纸变色后对照比色卡判读;将采样拭子浸入到滴有抽提液的样本抽提管中,反复搅动挤压5~6次,挤干液体后弃去拭子。用配套的微量吸管往反应板上滴加抽提好的样本液,每孔1滴。再分别滴加1滴各自相应的检测液。置35~37℃恒温箱中温育15min,观察颜色变化。其中唾液酸酶孔颜色变蓝或变绿,BV阳性;不变色,BV阴性。过氧化氢孔不变色,提示阴道微生态失衡。白细胞酯酶孔变蓝或变绿,白细胞酯酶阳性;检测孔不变色,白细胞酯酶阴性。

1.3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个样本率间的两两比较采用杜养志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测结果1 000例体检者中186例为阴道炎患者,平均年龄(35.9±8.56)岁,其余814例为无阴道炎患者,平均年龄(33.56±7.93)岁, 经成组t检验, 两组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阴道炎病原构成情况本研究186例阴道炎患者中单纯细菌性阴道病有109例,占58.6%,单纯念珠菌阴道炎有62例,占33.3%,单纯滴虫性阴道炎有3例,占1.6%。其中细菌性阴道病伴念珠菌阴道炎9例,占4.8%,细菌性阴道病伴滴虫性阴道炎3例,占1.6%。

2.3清洁度与阴道炎的关系1 000例体检人群中,清洁度Ⅰ~Ⅱ度338例,占33.8%,检出阴道炎33例(9.8%);清洁度Ⅲ度633例,占63.3%,检出阴道炎136例(21.5%);清洁度Ⅳ度29例,占2.9%,检出阴道炎17例(58.6%)。经统计学处理, 不同清洁度组间总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90,P<0.05)。随着清洁度的增加,阴道炎的检出率呈明显递增趋势(χ2=21.06、54.177、21.520,P均<0.05)。

2.4阴道炎患者的一般情况

2.4.1年龄分布。20~40岁组为646例,检出阴道炎135例(20.9%);41~60岁组为336例,检出阴道炎48例(14.3%);>60岁组为18例,检出阴道炎3例(16.7%);经统计学处理, 不同年龄组间总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8,P<0.05)。三个年龄组患病率进行两两比较,其中20~40岁组患病率高于41~60岁组,二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73,P<0.05),其余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

2.4.2学历分布。初中或以下组为190例,检出阴道炎56例(29.5%);高中或中专组为280例,检出阴道炎65例(23.2%);大专或本科为485例,检出阴道炎62例(12.8%);硕士及以上组为45例,检出阴道炎3例(6.7%)。经统计学处理, 不同学历组间总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45,P<0.05),其中初中或以下组和高中或中专组患病率均高于其余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0.065、26.362、6.416、13.950,P均<0.05),但这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别。

2.4.3婚姻分布。未婚组为72例,检出阴道炎12例(16.7%);已婚组为928例,检出阴道炎174例(18.8%)。经统计学处理, 不同婚姻情况组间总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192,P>0.05) 。

2.4.4职业分布。经商组为42例,检出阴道炎3例(7.1%);务农组为31例,检出阴道炎3例(9.7%);机关或事业组为279例,检出阴道炎35例(12.5%);企业公司组为430例,检出阴道炎89例(20.7%);打工组为71例,检出阴道炎27例(38.0%);从事其他职业组147例,检出阴道炎29例(19.7%)。经统计学处理, 不同职业组间总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02,P<0.05),其中打工组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χ2分别=12.909、8.354、25.215、8.399、10.287,P均<0.05),从事其他职业组和企业公司组患病率分别高于机关或事业组(χ2分别=3.895、7.794,P均<0.05),其余各组间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别。

2.5阴道炎相关行为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选取盆腔炎史、流产次数等12个研究因素,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使用避孕套、了解阴道炎相关知识是阴道炎的保护因素,其OR值分别为0.227(P<0.05)、0.254(P<0.05),而不恰当的阴道清洁次数、内衣裤混洗是阴道炎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5.898(P<0.05)、1.882(P<0.05)。结果见表1。

表1 阴道炎多因素分析

注:α入=0.05,α出=0.10。

3讨论

经本研究统计,福州地区阴道炎检出率为18.6%,以细菌性阴道病和霉菌性阴道炎为主。本研究中阴道分泌物检查包括清洁度、霉菌、滴虫和细菌性阴道病。结果表明,随着清洁度度数的增加,阴道炎的检出率也呈明显递增趋势。本研究在阴道清洁度为Ⅰ~Ⅱ度的338例体检者中检出33例细菌性阴道病,提示临床医生和检验科医生对于清洁度正常的就诊者勿掉以轻心,有可能仍存在一定比例的检出率,从而避免漏诊、误诊[3,4]。

对186例阴道炎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40岁年龄组检出率高于41~60岁年龄组,但与>60岁年龄组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别。这与段淑东等的研究不符[5,6]。分析原因如下:20~40岁年龄段的女性多处于性生活活跃和生育高峰期,因此容易在不良卫生习惯影响下导致阴道炎高发;而41~60岁患者由于女性绝经、雌激素分泌减少、性生活减少等因素导致阴道内环境改变,阴道炎患病率明显减低。阴道炎的发生与女性自我保健意识息息相关。本调查表明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的女性阴道炎检出率有明显差别。其中初中或以下学历组和高中或中专学历组的患病率均高于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组,而职业分布中则以打工这一职业人群的检出率最高。这部分人群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相对较低,自我保健意识较差,且打工人群流动性大,性伴侣不固定,居住卫生条件差,相对容易有多次的孕产史,从而导致阴道炎的高检出率。因此应加强对低学历者以及打工群体的卫生保健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婚姻状况与阴道炎无明显相关性,这与邵剑飞[7,8]等研究不符。笔者认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和普及,结婚与否和阴道炎是否发生无明显内在联系。此外本研究未婚人数仅72例,可能存在统计学偏差,因此如果进一步扩大调查人数方能做出更为科学的结论。

阴道炎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生与个人行为因素密切相关[9]。本研究对可能导致阴道炎的相关行为因素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清洁次数、衣裤混洗、避孕套、了解相关知识是阴道炎的相关行为因素。其中使用避孕套、了解阴道炎相关知识是阴道炎的保护因素。阴道炎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性生活不洁可使阴道微生态平衡破坏。避孕套的使用阻断了生殖器间的直接接触,减少感染的机会;了解阴道炎相关知识能使女性建立健康、科学的个人卫生行为,从而成为预防阴道炎发生的重要保护因素[9]。不恰当的外阴清洗次数为阴道炎的危险因素,说明清洁次数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不良影响[10]。这是因为阴道有一定的“自洁”作用, 每天过分冲洗, 会破坏阴道本身的酸碱平衡环境,从而为阴道炎的发生埋下隐患。内衣裤混洗在本研究中也成为阴道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内衣裤混洗特别是袜子与内衣裤混洗,容易使衣物上的细菌、脱落的纤维等物质产生不可避免的相互污染,从而容易导致阴道炎的感染。在本次调查问卷中还包括了盆腔炎史、流产次数、清洁阴道方式、药物冲洗阴道、每天换内裤、内裤面料、常穿紧身裤等,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阴道炎感染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福州地区女性阴道炎以20~40岁年龄组高发,学历低于高中、打工群体患病率显著高于大专以上其他职业人群。行为因素中以不恰当的外阴清洗次数、内衣裤混洗为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阴道炎的发生,提示:(1)广泛开展女性卫生知识普及及生殖道感染保健服务,宣传科学的预防措施,特别加强针对阴道炎高发的20~40岁年龄组、低学历、打工群体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女性纠正错误的行为方式,做到“早预防,早发现”。(2)建议对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和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从而全面真实地反映患者疾病情况,有效协助临床诊断清洁度正常的细菌性阴道病,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预防阴道炎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Cauci S,Driussi S,De Santo D,etal.Prevalence of bacterial vaginosis and vaginal flora changes in peri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J〕.J Clin Microbiol,2002,40(6):2147-2148.

[2]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24-366.

[3]丁利胜,管灵奶,徐瑞军.女性阴道分泌物10 158例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2906-2907.

[4]刘晋凤.507例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62-263.

[5]段淑东,张庆华,宋艳华.1 025例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580-1581.

[6]冯瑞祥.不同年龄段妇女阴道炎病因分析〔J〕.检验医学, 2006,21(3):291-293

[7]邵剑飞,余军,王天翔.2 284例阴道分泌物常规细菌性阴道病检验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20(17):2707.

[8]段丽娟.1 204例已婚妇女妇科病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96-1397.

[9]李汉金.影响阴道炎预后的行为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2):113-114.

[10]马利,王安翠,杨燕,等.阴道炎相关行为因素调查及病例对照研究,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1(1):66-68.

(编辑落落)

●致作者●

本刊对稿件中图、表的要求

每幅图、表应有言简意赅的题目。本刊采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及底线),表中若有需说明的事项(如P值)可在表中相关内容的右上角标注“*”、“Δ”等,并在表下加以注释。要合理安排纵表的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同一栏数字必须按位次上下对齐。图不宜过大,最大宽度半栏图不超过7.5cm,通栏图不超过16.5cm,高与宽的比例应掌握在5∶7左右。线条图可墨绘在白纸上,或用制图软件绘制,并提供激光打印图样;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另用纸标示,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位。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引用已发表的图需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

摘要目的:了解福州市阴道炎流行情况和相关行为因素,为预防阴道炎提供依据。方法:对1 000例体检者进行现场调查,并采用白带常规联合细菌性阴道病检测对1 000例体检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被调查的1 000例体检者中, 阴道炎患者186例, 占18.6%;以20~40岁、高中以下学历者及打工人群患病率较高。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使用避孕套、了解阴道炎相关知识是阴道炎的保护因素,其OR值分别为0.227(P<0.05)、0.254(P<0.05),而不恰当的阴道清洁次数、内衣裤混洗是阴道炎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5.898(P<0.05)、1.882(P<0.05)。结论:针对阴道炎高发的年龄、学历程度和职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广大女性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从而预防阴道炎的发生。

关键词阴道炎流行病学调查行为因素预防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elated Behavioral Factors of Vaginitis in the Women of Fuzhou Area

XU Congrong,WEI Jianwei,LIN Qionghua,etal.Fuji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ubsidiaryAffiliatedtotheSecondPeople’sHospital,FuzhouCity,FujianProvince350003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relevant behavioral factors of vaginitis in the women of Fuzhou area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Vaginitis.Methods:1 000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to fill in the questionnaire and vaginal fluid of them were detected using Saline smear combine Bacterial vaginosis,then the data were analysed by χ2test and logistic analysis.Results:The survey in 1 000 volunteers, 186 patients with vaginitis were found, accounting for 18.6%;the infection of vaginitis in 20~40 years old,people with high school education or less and migrant workers was higher then others.By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use of condoms,understanding vaginitis knowledge were protective factors for vaginitis,the related OR values were 0.227(P<0.05),0.254(P<0.05),otherwise,the inappropriate frequency of cleaning the vagina,underwear mixed washing were risk factors,the related OR values were 5.898(P<0.05),1.882(P<0.05).Conclusion:Health education to women specially to those high incidence of age, education level and occupation can help women form a good behavior and prevention the occurrence of vaginitis.

KEY WORDSVaginitis,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Behavioral factors,Prevention

收稿日期2015-05-24

中图分类号:R71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8-2438-03

基金项目: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项目编号XB2012016)。通讯作者:徐丛荣

猜你喜欢
清洁度细菌性阴道炎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发动机零部件清洁度检测技术
阴道炎清热利湿方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清洁度控制标准分析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阴道炎为什么找上我
喝酸奶能预防阴道炎吗
某型号旁通阀内部清洁度的清洗次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