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5-02-24 01:30赵剑平青海省海东市人民医院骨科康复科806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8期
关键词:螺钉股骨钢板

赵剑平 吕 萍 青海省海东市人民医院  骨科  康复科 80600



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

赵剑平1吕萍2青海省海东市人民医院1骨科2康复科8106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价值。方法:将134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5.78±12.45)min、术中出血量(219.34±30.26)ml、术后引流量(120.72±14.90)ml均低于对照组(98.78±13.43)min、(296.29±35.78)ml、(171.87±15.03)m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切口长度、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随访,治疗效果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和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解剖型钢板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包括股骨粗隆周围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多见于老年人,保守治疗所带来的肢体制动和长期卧床使骨折并发症的发生难以避免,目前早期内固定手术治疗已得到认同,其手术方法很多[1]。本文应用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诊治的134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70例,女64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67.01±4.45)岁;其中摔伤70例,车祸伤40例,坠落伤24例;粗隆间骨折120例,粗隆下骨折14例。骨折按Evans分类:Ⅰ型10例,Ⅱ型46例,Ⅲ型44例,Ⅳ型34例;伴有心血管疾病58例,脑血管后遗症9例,糖尿病14例,骨质疏松91例。将13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Evans分类、合并症等资料上分别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住院后完善各项辅助检查,积极治疗内科合并症,及时行伤肢牵引,严格手术适应证,达到手术要求后分别治疗。对照组: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持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股骨近端外侧纵行切口,显露骨折处和股骨颈基底部,将骨折复位,大骨块先用钢丝或螺丝钉固定,在股骨外侧大粗隆顶点下1~1.5cm处置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头部3孔旋入松质骨螺钉至股骨头下1.0cm,其余孔旋入皮质骨螺钉,置负压引流1根,关闭切口,无菌敷料包扎。

1.3观察指标(1)治疗效果:根据Harris髋关节的评分标准[2]:优(Harris评分为91~100分),良(Harris评分为76~90分),可(Harris评分50~75分),差(Harris评分≤49分);(2)手术情况;(3)术后并发症(螺钉松动、髋内翻、钢板螺钉断裂、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用t检验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卡方检验做计数资料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切口长度(21.68±3.02)cm VS(21.90±3.17)cm,并发症4.48%VS 5.9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9个月~3年,平均(22.34±4.45)个月,治疗效果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

3讨论

对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关键是[3]:一为降低病死率;二为减少髋内翻的发生率。传统的治疗即非手术治疗是牵引疗法,优点是无手术风险,但长期卧床,并发症及病死率高,据统计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死率,非手术治疗比手术治疗高4.5倍,骨折愈合后发生髋内翻、骨折畸形愈合等术后并发症多,尤其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后功能恢复欠佳。故早期内固定、早期活动显得十分必要,早期手术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早期恢复生活、工作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4]。手术治疗是依靠良好的复位,坚强牢固的内侧固定来恢复骨骼的连续性和力学完整性,治疗效果取决于骨质的疏松、复位情况、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及股骨近端后内侧皮质连续性恢复程度[5]。

动力髋螺钉与以往的生物器材相比固定牢固,抗弯性强,符合生物固定要求,在股骨头颈方向有一根较粗螺钉,近端为粗螺纹,远端有滑动槽,侧方为套筒钢板,粗螺纹钉在套筒上滑动,此钉有加压和滑动双重功能,当骨折端压缩时螺钉可沿钉尾后退,避免了钉尖穿出股骨头的并发症,有利于骨愈合,并可早期功能锻炼[6]。缺点为对粗隆部粉碎骨折不适用,其本身抗旋转力较差,粉碎骨折不易达到坚强固定,对粗隆间粉碎骨折伴骨质疏松的患者使用动力髋螺钉治疗,失败率可达24%~56%,多为螺钉切破股骨头,钢板断裂和螺钉自股骨干翘出。

解剖钢板根据股骨上端解剖特点而设计,与骨髂外行相匹配,术中不需要塑形,能固定大粗隆部冠状面的骨折,也能固定小粗隆的骨块;同时具有较好的断端加压作用,有利于骨折愈合;又因钢板厚度不一,钢板应力分散,不宜折断,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少;解剖形钢板的钉板连接灵活,操作方便,易成功;粉碎性骨折块解剖形钢板的使用可达到两平面或者多平面固定,可取得良好的复位及固定效果,对小转子的固定是其他内固定器所无法比拟。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长度、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随访 (22.34±4.45)个月,治疗效果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经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临床疗效相似,但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和出血量少等优点,也可使患者便于早期功能锻炼,离床活动,缩短疗程,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能早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曹磊,纪方.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4):276-278.

[2]李明辉,刘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及其生物力学特征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0,31(1):8-10.

[3]康进军,贺廷永,邓杰,等.PFNA与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6):497-500.

[4]梁柱天.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学,2012,33(7):840-841.

[5]王昌兴,金建强.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39-40.

[6]于德富,王栋,许东伟.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6):514-515.

(编辑杨阳)

收稿日期2015-01-18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8-2482-02

猜你喜欢
螺钉股骨钢板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基于B7A接口的钢板立体仓库控制系统设计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