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处理经皮肾镜碎石术麻醉后体位变动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2015-02-24 01:30苏智霞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455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8期
关键词:石位麻黄碱肾镜

苏智霞 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455000



预处理经皮肾镜碎石术麻醉后体位变动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苏智霞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455000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预处理体位变动对循环系统影响的效果。方法:将拟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摆放俯卧位前常规给予盐酸麻黄碱10mg,B组不给予盐酸麻黄碱。结果:A组患者摆放俯卧位后,血压、心率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摆放俯卧位后,血压、心率变化明显,与麻醉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术摆放体位前给予血管活性药物,能够明显预防因体位变动引起的循环系统变化。

关键词经皮肾镜碎石术体位麻黄碱

经皮肾镜碎石术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少,已经成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和肾结石的主要方法[1]。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先采取截石位留置患侧输尿管导管和导尿管,再采用俯卧位行患侧肾穿刺碎石取石。麻醉后这两次体位改变极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2],为减少这一不良现象发生, 我院采用预先处理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拟行微创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SAⅠ~Ⅱ级。男60例,女20例; 年龄20~66岁; 体重44~82kg。所有患者术前无明显心肺疾病。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入室后开放上肢浅静脉通路,麻醉前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15ml/(kg·h)预扩容30min。胶体预扩容后的术中补液均使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维持至手术结束。术中监护仪常规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选择T11~12或T12~L1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5cm,再选择L3~4或L2~3椎间隙行腰麻穿刺, 见脑脊液流出后, 注入0.5%重比重布比卡因液(10%葡萄糖溶液1ml+0.75%布比卡因2ml)2~3ml于15~25s注完。平卧后硬膜外给予试验量2%盐酸利多卡因针5ml。调整控制麻醉平面在T6水平以下。术中给予面罩吸氧,维持 SpO2在95%以上。麻醉满足手术要求后,先取截石位留置患侧输尿管导管和导尿管,然后缓慢依次放下双下肢,再摆放俯卧位。A组患者在摆放俯卧位前给予盐酸麻黄碱针10mg,B组患者在摆放俯卧位前不给予盐酸麻黄碱。术中出现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25%时给予麻黄碱10mg并且加快输液速度。 心率<55次/min给予阿托品0.5mg。

1.3观察指标记录患者麻醉前、截石位后、俯卧位后、术毕各个时间点的SBP、DBP、HR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患者俯卧位后血压、心率变化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俯卧位后血压、心率变化与麻醉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其中B组有16例摆放俯卧位后给予麻黄碱,3例给予阿托品。

表1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压、心率变化(±s,n=40)

表1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压、心率变化(±s,n=40)

组别指标麻醉前截石位后俯卧位后术毕A组SBP(mmHg)108±12.98106±10.26110±10.11107±11.01DBP(mmHg)72.16±6.2871.26±10.4371.64±7.0572.06±5.10HR(次/min)79.30±3.2278.80±12.9877.80±12.9877.72±9.11B组SBP(mmHg)105.6±15.7104.4±13.572.6±10.7*95.3±12.4DBP(mmHg)78.2±9.170.6±8.553.7±6.68*70.1±8.2HR(次/min)75.4±9.671.3±9.551.3±7.58*68.5±8.9

注:*与麻醉前比较P<0.05;1mmHg=0.133kPa。

3讨论

摆放体位时出现低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腰-硬联合麻醉下经皮肾镜碎石术常见并发症。手术要求麻醉平面相对较广,一般在T6~S范围。麻醉后因外周血管扩张,外周静脉血液回心血量减少,血液容易淤积在心脏平面以下的低垂部位,从而减少心输出量, 出现低血压现象。麻醉状态下丧失自主调节能力,血液循环系统几乎完全受体位改变所支配[3]。麻醉后改变体位可引起地心引力(重力)对血液和脏器影响,且俯卧位时可使血液重新分布影响回心量及心输出量而致血压下降。

经皮肾镜碎石术术中需要用压力灌注泵灌注生理盐水冲洗术野和冲出碎石,大量生理盐水长时间灌洗患者容易出现肺水肿,因此快速输注大量晶体液存在肺水肿的危险。笔者扩容采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具有维持血管内外液的平衡和提升血压的作用,不会导致组织水肿和肺水肿,抵抗麻醉后外周血管扩张导致的心输出量不足。摆放俯卧位前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可收缩外周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提升血压。

另外,截石位后放平肢体时动作轻缓,可防止大量血流瞬间移向下肢,避免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出现循环衰竭[4]。安置俯卧位时,先侧卧片刻再俯卧,让患者有一个适应过程,尤其对年老体弱或合并有心肺疾病的患者,更应避免快速、剧烈的动作改变体位,以减轻对心肺功能的影响。俯卧位后仔细检查胸腹垫是否合适。

因此,胶体的预扩容和预注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能够明显预防经皮肾镜碎石术因体位变动引起的循环系统改变。

参考文献

[1]吴华颖,陶红梅,郑凯兰.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成组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0,5(30):220.

[2]陈胜琼,陈昂.俯卧位对循环功能影响的观察及护理对策〔J〕.实用骨科杂志,2003,9(4):380.

[3]陆利萍,谢慧玲.经皮肾微造瘘纤维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手术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1):1015-1016.

[4]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93-395.

(编辑雅文)

收稿日期2014-11-27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8-2487-02

猜你喜欢
石位麻黄碱肾镜
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及手术护理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下肢水平位与单腿截石位对老年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麻黄碱对PC12 细胞内BDNF、PSD95 和synapsin1 表达水平的影响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
优化阴道入路手术截石位安置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高血压患者慎用含麻黄碱的感冒药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止嗽胶囊中盐酸麻黄碱及盐酸伪麻黄碱含量
羟苄羟麻黄碱用于先兆早产50例疗效及用药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