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联络护士对提高非糖尿病科护士规范处理低血糖的作用

2015-02-24 05:04赖美铮谭惠仪
护理与康复 2015年7期
关键词:联络达标率低血糖

赖美铮,谭惠仪,王 娟

(广东省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东广州 510220)

糖尿病联络护士对提高非糖尿病科护士规范处理低血糖的作用

赖美铮,谭惠仪,王娟

(广东省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东广州510220)

摘要:总结糖尿病联络护士在提高非糖尿病科护士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规范处理的作用。设立糖尿病联络护士,成立低血糖规范处理持续质量改进小组,由糖尿病联络护士对本病区护士进行低血糖相关知识培训及规范护士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处理流程。实施后,非糖尿病科护士对低血糖相关知识掌握的合格率由43.3%上升至90.0% (x2=29.4,P=0.000);护士在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后按规范指导患者进食达标率由2.4%上升至46.7% ,15 min复测指尖血糖的达标率由4.9%上升至54.8%,按规范做好相关护理记录的达标率由18.7%上升至36.1%。实施前后非糖尿病科糖尿病患者平均每月发生低血糖由87.1次降至55.7次,平均每例发生低血糖次数由(2.69±2.80)次下降至(2.03±1.79)次,经比较,F=16.02,P=0.000。

关键词:糖尿病;联络护士;低血糖;质量管理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5.07.027

近年来,全球糖尿病患者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1],说明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心身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有文献报道[2],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3入住非糖尿病科病房。如何让非糖尿病专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得到专科护理,在国外提出了设立糖尿病联络护士角色。糖尿病联络护士是指糖尿病专科护士与普通科室临床护士之间进行糖尿病专业信息沟通、交流的护士[3]。我国糖尿病联络护士的工作模式刚刚起步,2012年9月起,本院在糖尿病联络护士小组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低血糖相关知识的培训及管理,规范非糖尿病科护士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处理流程,取得较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1方法

1.1查找问题2012年1月至8月期间,非糖尿病科住院的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266例发生697次低血糖事件,查阅护理记录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部分护士对糖尿病低血糖概念不清;患者发生低血糖后,由于护士指导不规范导致低血糖状态不能及时纠正或血糖过高;低血糖处理后复测血糖时间不统一,分别有30 min、60 min、120 min,甚至有些患者无复测;部分护理记录包括血糖值、低血糖临床症状、处理方法及复测血糖值没有按规范书写护理记录。对护士低血糖处理不规范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低血糖处理不规范的原因包括:护士对低血糖重视程度不够,对低血糖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或不正确;护士对低血糖处理流程不熟悉,缺乏对低血糖规范处理的流程指引;科室没有对低血糖护理记录内容进行规范,护士对患者进行低血糖知识的健康教育不到位。

1.2成立工作小组

1.2.1糖尿病联络护士小组成立糖尿病联络护士小组,小组成员共38人,由每个临床科室1名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组成,组长由糖尿病专科护士担任。组长职责:制定本院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及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培训;定期对全院专科护理质量进行效果评价及持续改进,提升专科护理质量。组员职责:定期接受糖尿病专科知识培训,提升专科知识及技能,对本科室的护士进行糖尿病专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及指导;对本科室糖尿患者提供相关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参与院内糖尿病护理相关质量改进等。

1.2.2低血糖规范处理持续质量改进小组由护理部副主任1名、内分泌科护士长、糖尿病专科护士1名和糖尿病联络护士6名组成。主要职责: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计划及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推广改进成果。

1.3低血糖相关知识培训低血糖相关知识培训内容参照《内科学》第7版中的低血糖章节、《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4]中的低血糖诊治流程、《中国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主要为发生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危害性、症状、处理、血糖监测、预防等。糖尿病联络护士每周参加培训1次,每次3学时,共计12学时;培训方式有理论授课、个案讨论、护理查房等形式,以提高糖尿病联络护士对低血糖知识及低血糖处理流程的掌握程度,完成培训后,对糖尿病联络护士小组成员进行理论考核,评价糖尿病联络护士对低血糖知识的掌握程度。糖尿病联络护士考核合格后,回所在科室对该科室护士进行上述低血糖相关知识培训、考核。

1.4科室处理低血糖的措施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的低血糖诊治流程实施。科室设计《低血糖处理质控记录表》,记录患者低血糖发生的时间、临床症状、处理措施、复测时间及症状缓解情况,由当班护士填写,糖尿病联络护士检查并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导纠正,每月上报给糖尿病专科护士;按照由质量控制小组制作的《15克碳水化合物的换算表》指导患者进食的量;科室备好15 g方糖并包装好,患者发生低血糖时护士及时取用;对护理记录内容统一要求,以达到同质化;制定低血糖健康教育资料,患者入院后派发并教育;质量控制小组每月抽样巡查临床科室,通过查阅发生低血糖患者的护理记录来评估护士对低血糖处理流程的正确率及护理记录的规范率;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并在每月护士长会议上反馈。

2效果评价

2.1评价方法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的低血糖处理流程的要求,及广东省卫生厅编写的《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专科篇)》[5]制定出以下评价指标,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为血糖水平≤3.9 mmol/L;发生低血糖时护士是否能按规范指导低血糖患者进食,包括进食的种类及进食量;低血糖处理后复测指尖血糖的时间;是否能按规范记录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护理记录。达标率=(按规范要求做的次数/总次数)×100%。护士对低血糖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低血糖知识问卷,问卷参照世界健康基金会中国糖尿病教育项目组提供的糖尿病知识问卷中的低血糖相关知识及相关文献[6-7]、请专家审定的方式形成,内容包括低血糖的原因、危害性、症状、处理措施、预防方法5个维度共23条目,每条目2分,共46分,成绩≥36分为合格,问卷整体Cronbach’sα系数为0.87,重测信度0.85;在实施糖尿病联络护士对低血糖规范处理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对同一批非糖尿病科临床护士发放问卷各60份共计120份,不记名调查,有效回收120份,有效回收率100%。

2.2结果2012年1月至8月在非糖尿病科住院的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266例(未实施糖尿病联络护士干预,共发生697次低血糖事件),男112例,女154例;年龄(71.22±15.18)岁。2012年9月起实施糖尿病联络护士干预,干预6个月后2013年3月至12月在非糖尿病科住院的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275例(共发生557次低血糖事件),男106例,女169例;年龄(73.36±12.12)岁。实施糖尿病联络护士干预后非糖尿病科糖尿病患者平均每月发生低血糖由87.1次降至55.7次,人均发生低血糖次数由(2.69±2.80)次下降至 (2.03±1.79)次,经比较,F=16.02,P=0.000。实施糖尿病联络护士干预前后非糖尿病科临床护士对低血糖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实施糖尿病联络护士干预前后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规范处理达标率见表2。

表1实施糖尿病联络护士干预前后非糖尿病科临床护士对低血糖知识掌握情况

例(%)

x2=29.4,P=0.000

表2实施糖尿病联络护士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规范处理达标率

例次(%)

3体会

3.1设立糖尿病联络护士及做好有效管理的必要性我国糖尿病患者已接近9 240万人,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心身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多数患者常因并发其他疾病而入住非糖尿病科病房。一项针对非糖尿病专科的护士对糖尿病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临床护士在糖尿病护理工作中存在误区,护士的糖尿病知识欠缺,专科操作不规范[8]。因此,设立糖尿病联络护士,制定相关工作流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非常必要,可以提高护士的糖尿病专科知识及操作技能,让非糖尿病专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得到专科的护理。

3.2糖尿病联络护士对规范非糖尿病科护士对低血糖处理流程效果的分析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常见的副作用,也是干扰血糖达标的重要障碍[9]。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3.9 mmol/L时可出现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严重持久的低血糖可导致永久性脑功能障碍或死亡。一项对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状况的分析显示,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高达42.7%[10],正确处理及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是保证糖尿病患者治疗安全的前提之一。因此,提高非糖尿病科护士对低血糖的认识及重视,规范护士对低血糖的处理流程,可避免或减少低血糖发生。本研究通过以糖尿病联络护士为主体进行低血糖规范处理的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显示,实施糖尿病联络护士干预后,非糖尿病科护士对低血糖知识掌握的合格率明显提高(x2=29.4,P=0.000);护士在低血糖处理流程中,按规范指导低血糖患者进食达标率、15 min复测指尖血糖率、做好相关护理记录的达标率均明显提高。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实施糖尿病联络护士干预后,非糖尿病科糖尿病患者平均每月发生低血糖由87.1次降至55.7次,平均每例发生低血糖次数显著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治疗安全。虽然按规范做好低血糖相关护理记录的达标率较干预前相比有提高,但达标率只有36.1%,说明非糖尿病科护士对低血糖的临床症状观察及护理记录规范书写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计划进入下一个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参考文献:

[1] Yang WY,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 杨华章,邝健,余桂芳,等.住院患者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J].循证医学,2006,6(2):97-100.

[3] 周佩如,陈伟菊,黄洁微.糖尿病联络护士工作模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46-47.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38-40.

[5] 广东省卫生厅.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专科篇)[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62,249-253.

[6] 杨薇,范丽凤.100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状况及其防治知识水平[J].现代护理,2006,12(1):39-41.

[7] 彭美娣,王雪琴,耿桂灵,等.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危险因素认知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686-689.

[8] 余桂芳,文玉琼,刘艳红.非内分泌专科病房糖尿病护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4075-4076.

[9] 楼娟亚,陆珣靓,张哲.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低血糖及危险因素评估[J].护理与康复,2014,13(10):933-936.

[10] 沈莉莉,张宁.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病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12,19(3):50-51.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9875(2015)07-0678-03

收稿日期:2015-01-30

作者简介:赖美铮(1974-),女,本科,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联络达标率低血糖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让人大代表联络站不止于“联络”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近Hermite流形上联络的关系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2008年北京市新增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率及年龄和性别对其影响
奇特的联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