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职务消费黑洞 建立反腐倡廉机制

2015-02-24 01:03文/李
军工文化 2015年12期
关键词:黑洞职务领导

文/李 燕

避免职务消费黑洞 建立反腐倡廉机制

文/李燕

领导干部要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薄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权”,以廉洁之心对“欲”,从而顶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

腐败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换花样存在的一种社会痼疾。当前我国的腐败现象虽经整治,但仍不容乐观,其中,与中央“八项规定”相悖的不正当职务消费就是一例。“惊人的吃喝费,变相的旅游费,膨胀的交通费,高昂的考察费,巨额的会议费,失控的电话费”,这些职务消费在一些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成为吞噬国家资财的一大黑洞。

职务消费“黑洞”的表现形式

餐饮消费像脱缰的野马。人民网《透视公款吃喝》一文披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公款消费每年至少在10000亿元。一些干部周围不缺吃吃喝喝的“酒肉朋友”,不缺阿谀奉承的“马屁朋友”,也不缺哥们义气的“江湖朋友”,因而他们成天喊忙,其实并非忙工作,而是在忙应酬。有的人吃得百病缠身,喝得东倒西歪,玩得天南地北,乐得不思工作,何谈为人民服务?社会上流行的“早上喝少不喝多,上午有工作;中午喝多不喝醉,下午还有会;晚上喝醉不喝倒,免得回家老婆吵。”正是这种忙吃忙喝忙应酬之流的真实写照。

差旅消费像吸水的海绵。如今领导干部出差,近处有车马相随,远处有飞机相送,对方有小车相迎,条件是够优越的了。但是,仍有少数人总是利用出差的机会大搞职务消费,各种杂费的报销就是黑洞之一。他们在家处处谨慎像“公仆”,在外时时潇洒像“大款”,出没于高级宾馆,流连于名胜古迹,打着调研的旗号,从国内到国外到处游玩,真正用于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小时,但要报销的差旅费一大堆。有的杂费多了不好报销,就来个“分而治之”,甲领导签一部分,乙领导签一部分,实在不好从正规渠道报销就拿到基层单位找小金库“私了”,瞒天过海,无人知晓。

娱乐消费像无底的深渊。有的人追求感官刺激,沉迷于低级趣味,这种扭曲的娱乐消费档次越来越高。名曰客人需要,实则自己搭车消费、享受。无论是什么方式,明的暗的都要付出小费,而小费的给多给少单位哪能知道,只能凭良心办事,有的开在娱乐的发票内,有的则搞别的餐饮、办公用品单据,甚至用劳务发票顶替,一律到单位报销。

礼品消费像翻滚的雪球。凡属“公关”,必备礼品;凡来客人,必备礼品。似乎礼品的消费成了实力的象征,被打上合法的烙印。现在的市场行情是礼品规格越来越高,从吃的到用的无所不有,对于手握重权的高官,有求于他的业务单位甚至会不惜血本送别墅,送礼的范围越来越广,受礼的人数越来越多。慷的是国家之慨,得的是自己之利,其结果自然是亏了公家,肥了私人。

交通消费像失控的航船。现在车辆变成了当官身份、地位显赫的象征,从国产名牌到国外名牌,越坐越好。有的单位眼睛盯着市场,流行什么车就千方百计想办法买来,有的亏损企业连工资都发不出,贷款也要买好车。有的单位公车变成干部的私家车,接送小孩上学、家人上下班名义上是搭顺风车,实则每天要绕很远的路接送;有的干部私家车加油、修车、保养等费用都会挂在公车的帐上,每年交通消费像失控的航船。

产生职务消费“黑洞”的原因

形成职务消费“黑洞”有社会的客观原因,也有职务消费者自身的主观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手段调节经济的功能正在驱动人们调节价值取向,于是职务消费成了人们显示身份地位、调节人际和社会关系的一种润滑剂,有的人利用手中的权利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重要的原因应是我们自身的原因和管理约束机制上的疏漏。

一是如何认识和界定“职务消费”存在难点,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从定义上看,什么是职务消费似乎很简单,就是因职务需要而进行的消费。职务消费的主体是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员、职员,职务消费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官员、职员行使职务的需要,是为“公务”而非为了满足官员个人的“私欲”。职务消费与不正当职务消费的界线,就在于消费的目的是为了“公务”,还是为了满足“私欲”。官员由于行使职务需要而产生的交通费、通讯费、差旅费、社会活动费等,都属于职务消费的范畴。而官员为了达到自己的私人目的,公款请客送礼,为了满足自己的私人欲望,公款出国旅游、候鸟式疗养,甚至公款嫖赌,都属于不正当职务消费。但在实际操作中,职务消费与不正当职务消费又没有绝对明确的界线,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二是认识上存在偏差,思想失防。一些职务消费“黑洞”的始作俑者,官本位思想严重,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既得利益,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庸人哲学,一旦权利到手,争名于市,争利于朝,滥施权力,把职务消费当作权力的象征,打着职务消费的幌子,将职务消费作为公车私用、公物私用、公费挥霍、化公为私、权力腐败的遮羞布,吃喝玩乐挥霍无度,忘记了自己是人民公仆。少数领导干部片面追求政绩、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爱慕虚荣,花样百出,从中捞取好处费。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极少数干部挡不住物质生活的诱惑,经不起攀比带来的失衡,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严重扭曲。

三是管理上存在漏洞,约束失控。现在我们在权力配置和结构上不尽科学,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之间没有形成相互制约,有的部门权力过大,对权力的监督合力不强,存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不正当职务消费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是制约机制不完善,公款应酬范围不清,财务制度不健全,报销有漏洞。同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者没有把自己包容进去。制度是针对老百姓的,自己是制度之外的特殊公民。

四是财务监督不力,制约失衡。一些单位制度建设和制约机制一时不健全不完善,监督落不到实处,放大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权在客观上寻租的现实可能性。财务本来是监督干部消费的重要环节,但是在部分单位财务把关形同虚设,一些不正当消费只要领导签字就一律不加过问报销,唯领导是从,唯签字是从。更有甚者,有的财务主管本身就是不正当消费的受益者,他们经常被请吃,常常收受礼品,何以去监督别人。

避免职务消费“黑洞”的对策

首先,使职务消费有章可循。职务消费之所以民怨颇大,就是因为没有标准限制,没有监督约束机制。使职务消费有章可循,一是要划定范围,对违反者要坚决追究。二是要有预算,一方面要加快改革预算制度,让所有职务消费在阳光下运行,一方面要加快改革职务消费方式,通过探索职务消费社会化、定点化、外包化等措施,打造公开透明的消费环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其次,强化个人的思想防范意识。干部要具有强烈的自我约束意识,摆正管人与被管、领导与组织、权力与义务的关系,严格自律,管好自己,管好自己主管的单位和下属,做真正意义上的勤政廉洁。

再次,要建立健全群众监督机制。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财务制度和监察制度,对干部的职务消费要采取民主公开的方式进行监督。监督机制也要变上级监督下级为下级监督上级;变领导监督群众,为群众监督领导;变少数人监督多数人,为多数人监督少数人。同时要加强和优化公众自媒体监督机制,重视民众通过微博、微信、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对领导干部进行的监督。

最后,建立财务把关的审计监督机制。之所以上百个红头文件管不住一张嘴,是因为在“管钱、管人和管环境”方面做得不到位:对职务消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根本上是制度建设不到位。职务消费应成为财务审计监督的新科目,严格报销制度,逐步实现电子化支出和结算,杜绝发票造假行为。单位领导应授予财务“一票否决权”的尚方宝剑,对不合理的职务消费,无论哪级领导签字,有权拒绝报销。对利用职务消费损公肥私的行为,有权提请纪检部门调查处理,以建立敢于碰硬的监督机制,用钢铁般的制度管住公款吃喝的嘴,断绝公款吃喝的支付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干部要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最近又提出干部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十二字箴言。领导干部要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薄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权”,以廉洁之心对“欲”,从而顶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严守道德防线,常修为政之德,不以善小而不为;常思贪欲之害,不以恶小而为之;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接受组织和职工群众的监督,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于细微之处规范自己的言行。

(作者单位:中航工业608所)

猜你喜欢
黑洞职务领导
HAYDON黑洞
5500万光年之外的“黑洞”,是如何被拍到的
黑洞什么样,有图有真相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