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人级帆船前下角调整对迎风速度的影响①

2015-02-26 08:26任天煜山东省青岛体育训练中心山东青岛266023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6期
关键词:芬兰人帆船实验组

任天煜(山东省青岛体育训练中心 山东青岛 266023)



芬兰人级帆船前下角调整对迎风速度的影响①

任天煜(山东省青岛体育训练中心山东青岛266023)

摘 要:芬兰人级帆船属于男子单人比赛项目,其特点是帆型大,船身重,调整的部件多,是操作难度最大的帆船类型。该文为研究芬兰人级别帆船下帆角的调整对迎风速度的影响,对山东省6名芬兰人级帆船队队员进行对照试验,发现芬兰人级帆船前下角对迎风速度有重要的影响。建议教练员和运动员重视对帆船船体的调整、操作、协调等方面的研究,尽快科学提高我国的帆船训练与比赛水平。

关键词:芬兰人级帆船下帆角迎风速度

芬兰人级帆船属于男子单人比赛项目,对于比赛选手而言,要求技术水平高,身体素质好,航行应变能力强[1]。

帆船比赛是在宽阔海域中进行,按照比赛规则、根据场地地形进行的航线速度赛。通常起航及起航后第一个航程是迎风,因此掌握好良好的起航技术以及快速的迎风速度是对专业选手最主要的训练要求[2],而第一航程的领先代表着胜利的一半。

芬兰人级帆船的下帆角是控制整面帆松紧的一个尺度,也是控制船体在海上行驶快慢的决定因素之一[3],同时也是体现一个运动员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下帆角根据风力情况是有所变动的,需要运动员靠经验去做出调整。

在芬兰人级帆船比赛中,起航和第一阶段的迎风是相对于整场比赛最重要的环节,而下帆角又控制着整面帆松紧,而帆影响着船体的速度,所以调整下帆角对于帆船的起航与迎风速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我国帆船水平由于开展时间短、器材限制、运动员体质等问题,与欧洲运动员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从技术原因的视角来看,国外优秀运动员前下角的调整技术普遍比国内选手要成熟合理[5],所以该文重点分析下帆角对于帆船迎风速度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表1 夏训前迎风速度测试

表2 夏训后迎风速度测试

表3 实验组夏训前后迎风速度比较一览

1.1研究对象

山东省帆船队中芬兰人级别的优秀运动员6名,平均身高为187.2 cm,平均体重为90.1 kg,平均年龄为25.16岁,平均训练年限为5.7年。这6名队员均为山东帆船队取得优秀成绩,技术水平与身体素质属于国内前列。

表4 对照组夏训前后迎风速度比较一览

1.2研究方法

在夏训开始前先对参加实验的全体6名运动员进行迎风速度的测试,在夏训期间,把山东省帆船队的6名队员随机编号:1号宫某、2号陈某、3号申某某、4号李某、5号江某某、6号蒲某。其中1、3、5为实验组,编号为A组;2、4、6为对照组,编号为B组。

实验在夏训期间进行,为期两个月。期间6名运动员日常海上、体能训练相同,不同的是在海上训练时,迎风行驶时A组3名运动员前下角的尺度比正常训练收紧2 cm,B组3名运动员按照正常训练做,前下角无明显变化。在夏训开始前先对参加实验的全体6名运动员进行迎风速度的测试,在夏训结束再次对运动员测试,每次测试进行3轮取最好成绩,分别为小风天(风速4 m/s)、大风天(风速8 m/s),用数学统计法进行计算,前下角对迎风速度的影响。随着实验的进行,发现山东省帆船队的运动员在平常训练养成了自己的习惯,前下角调正的都一样,但差异不大,所以为了实验要求,统一要求小风天(风速4 m/s),A组实验组前下角为35 cm,B组对照组前下角为37 cm。大风天(风速8 m/s)A组实验组前下角为31 cm,B组对照组前下角为33 cm。

在训练期间,教练员通过直观的视觉观察,发现运动员的成绩是否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前下角对于起航以及迎风速度的影响。教练员要通过每天的细心观察来发现运动员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夏训结束后对实验前后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结果

2.1.1夏训前迎风速度测试

夏训开始前,先对6名运动员分别进行小风天与大风天的迎风速度测试,目的为先确定其竞技、技术、身体素质等能力,为以后实验作为对比数据。测试成绩数据见表1。

2.1.2夏训后迎风速度测试

在夏训结束时,对全部6名运动员再一次进行了迎风速度测试,测试成绩结果见表2。

2.1.3实验组与对照组夏训前后迎风速度比较分析

实验组夏训前后迎风速度成绩比较见表3,对照组夏训前后迎风速度成绩比较见表4。

应用SPSS13.0对实验组夏训前、后的测试数据进行处理,P<0.05,检验为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测验中可以明显看出,在经历整个两个月的夏训后,A组(实验组)较夏训前成绩提高一个层次。

虽然B组(对照组)较夏训前成绩略有提高,是运动员刻苦努力拼搏的结果,属于正常的训练水平提高。A组与B组对比,无论是小风天还是大风天,A组成绩都远超B组。这绝不是运动员水平高低所致,可以肯定是对船体调整的结果,也就是说前下角的尺度对帆船的迎风速度有重要的影响。

2.2分析

这一结果在帆船领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因为前下角是控制帆松紧的尺度,风越小帆需要越松,同时前下角尺度越大;相反风越大帆需要越紧,同时前下角尺度越小。在同等风力下,风通过帆的面积越大所受的阻力就越大,帆所能给船体的动力越大,船行驶也就越快[6]。而迎风不仅是起航第一个重要的阶段,还是对于风与帆协同操作的重要环节,是运动员水平高低的标杆之一。目前我国帆船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帆船模拟训练、帆船技战术分析、最佳航线选择、核心力量训练等方面研究较深入[7],但是对前下角如何进行操作调整认识不足。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该通过在训练中重视科学调整前下角来影响风通过帆的面积,从而提高船体在迎风行驶的速度,科学提高我国的帆船训练水平。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通过在为期两个月夏训中进行的实验发现,前下角对于芬兰人级帆船迎风速度有重要的影响。与国内常规训练做法相比,无论是在大风天还是在小风天,帆船选手将前下角尺度收紧2 cm有利于提高第一航程的迎风速度。实验结果为科学提高芬兰人级帆船训练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3.2建议

前下角在芬兰人级别帆船操作中,有很大的研究与应用价值,值得教练员和运动员去重视以及研究。建议国内运动员在以后的芬兰人级帆船练习以及比赛中,要更好的调整前下角的尺度,特别是迎风行驶和起航时,这样才能快速的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要提高帆船训练水平,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是一方面,重视对帆船的科学操作及调整是另一方面,两者缺一不可,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这方面缺乏重视,在以后的帆船训练和比赛中应着重抓起。

参考文献

[1]郑伟涛,李全海,马勇,等.帆船帆板运动项目特征与制胜规律初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6):44-47.

[2]马勇,郑伟涛.国内外帆船运动流体力学研究进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4):10-13.

[3]缪国平.帆船运动的力学原理[J].力学与实践,1994,16(1):9-18.

[4]石清.激光雷迪尔级帆船船体水动力性能研究及应用[D].武汉体育学院,2007.

[5]刘晓.帆船的结构分析及其优化设计[D].青岛科技大学,2014.[6]丁祖荣,胡文荣.帆船运动及受力分析[J].医用生物学,2008,23 (3):248-251.

[7]纪玉盛,刘元田.帆船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31-32.

作者简介:①任天煜(1981,11—),男,本科,研究方向:帆船训练。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6.021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9(b)-0021-02

猜你喜欢
芬兰人帆船实验组
芬兰人在图书馆干些什么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帆船
世界最幸福国,芬兰人无感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环保小帆船
找帆船
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