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新闻特性做好新闻报道

2015-02-26 21:24李高峰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5期
关键词:构成新闻写作方法

李高峰

(作者单位:会宁县广播电视台)

透视新闻特性做好新闻报道

李高峰

(作者单位:会宁县广播电视台)

摘 要:如何写好新闻报道,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基层新闻工作者常常遇到的问题,通过透视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了解新闻的构成及写作方法,才能写出好的新闻报道,更好地适应新闻事业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新闻;构成;写作方法

如何写好新闻报道,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常常遇到的问题,了解新闻报道的相关知识、准确把握其特性,选择好新闻素材,才能做好新闻报道,适应不断发展的事业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地方党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1 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

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交往,简单地说就是新近发生的事件、信息,究其本源是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生的自然信息。新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它通常有三个特性:新鲜、真实、及时又公开的传播。我国学术界普遍对于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选择是对新闻事实的搜寻、比较和确认的过程。如何从众多的线索中发现便于我们利用或受众感兴趣的新闻线索,并且怎样写好新闻报道,是许多相关从业者需要注意的问题,事实上,只要我们在把握好新闻的本质及特性的基础上,选择好新闻事实,就可以采写出好的新闻报道来。这也是新闻报道的关键所在。

2 新闻的构成及写作方法

一般新闻的结构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在把握好结构的基础上,要运用好新闻的五要素,这样一篇新闻报道就有了总体的规划。

2.1 提高新闻敏感性

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性是第一位的,即发现新闻的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但也并不是唯一的是最重要的,因为在实际的新闻写作中,能明白地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事实是最重要的,文字的表达不应太高深,但要努力把事件写得简捷、流畅、全面,突出新闻性。

2.2 把握好新闻要素

新闻报道的五个要素,是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人都知道,但是,在实际采访写作过程中,如何将这些要素进行合理有机的安排则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应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到导语的最前面,也称倒金字塔结构,这是一种最为常用的方式,当然,在一些新闻报道中,如果能够善于巧妙地设置伏笔,也是提高新闻报道趣味性和可读性的有效方法,就像剧本中设置一些悬念效果一样。比如将受众最为关注的新闻事件中的一些看点先点出来,并不急于写出事件的过程或结果,让受众有一个想要看下去的兴趣,再展开详细报道,这样的新闻报道会更有深度。但是在这个写作过程中,要仔细对这些要素进行准确把握,要能够紧紧围绕新闻报道主题来开展,才会不显得拖泥带水。

2.3 用心写好导语

导语作为新闻报道中最前面的内容,往往最受人关注,虽然同一个新闻事件的要素中,哪些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没有完全相同的定论,但是,最有新闻价值和新闻看点的部分大致是相通的,这与记者所在的新闻机构的性质、观点、倾向有关,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定要站在合适的媒体角度上,注意正确的引导,写出符合新闻规范和要求的新闻报道。

2.4 讲究语言表达技巧

同样的一个新闻事件,表达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具体来说,就是报道重点的不同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要在报道中讲究语言表达技巧,如果不注意这些方面有可能会造成立场甚至观点的偏颇,只要我们注意讲究语言表达技巧,提高新闻敏感,严谨细致地开展好新闻采访报道工作,在新闻报道中就会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讲究语言表达技巧首先要用精练的语言来表述新闻,报道中的句子尽量做到简捷明了,如果不善于用短句来表达,就会让受众接受起来感到很费力。新闻报道只是用简捷的语言将新闻事实表述清楚,这和新闻述评或评论等报道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在语言的表达技巧方面要注意妙用动词。新闻报道当中,最讲究新闻的时效性,越是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越会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新闻语言中多用动词或动词短语,会增加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对主题产生较强的冲击,也就会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此外,动词的巧妙使用也会让报道增加趣味性。同时,要特别注意,不能为获得这些效果而脱离最基本的新闻事实。在新闻报道采写的过程中,新闻的真实性和用词的准确性仍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写好导语,再按照新闻的要素特点,把新闻事实内容写得精炼、准确,就能够写出满意的新闻报道来。

3 结语

在新闻的实际采写运用过程中,准确把握新闻的本质特性,并在新闻报道实践当中能够注意到这些方面的问题,我们的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就会写出好的新闻报道,不断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业绩来。

参考文献:

[1]项德生,郑保卫.新闻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33-37.

[2]韦来宝.新闻体验[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115-122.

[3]王光祖,杨荫浒.写作[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75-180.

作者简介:李高峰(1975-),男,编辑,本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学。

猜你喜欢
构成新闻写作方法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齿轮油的构成和分类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