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专家点赞贵州驻村工作

2015-02-27 06:38
当代贵州 2015年20期
关键词:小康村干部驻村

沈传亮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

注重实效导向

从全国看,贵州是中国存在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如何摆脱贫困实现小康,贵州省想了很多办法,尤其是已持续三年的干部驻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精准扶贫的工作方式收获显著成绩。对此既要给予充分肯定,又要抓紧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驻村工作,提升驻村干部的带富能力。贵州很重视这个问题,在2015年驻村工作安排上,体现了注重实效的问题导向。继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后,今年贵州省选派5.7万余名干部、组建1.1万多个同步小康工作组深入农村。这次还加大了从省、市、县三级部门抽调驻村干部的力度,并注重选派后备干部、年轻干部,到基层第一线接地气、办实事,磨炼成长。这些驻村干部扎根基层,用心帮扶,真抓实干,成为所在村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引路人。这样的基于当地实际摸索出来的契合百姓需求的好方法,稍加完善就可复制、推广,定然能为贵州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增添助力。

曹守亮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付出者 践行者

“用脚走出来、用心驻进去”,这是贵州驻村干部工作的真实写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驻村干部是默默无闻的付出者,他们用汗水浇灌了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之花;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伟大工程中,驻村干部是身临一线的践行者,他们见证并推动中国梦圆时刻的早日到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民。作为西部相对贫困落后的省份,贵州创新扶贫方式,在省领导率先带头垂范下,采取“集团帮扶、整乡推进”具体形式,真正做到了项目、资金等方面全方位对接,真正使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做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汤正仁贵州省党的建设研究会秘书长,贵州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乡愁”是一份责任和担当

对干部成长而言,驻村经历是其人生和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跳入农门”的乡愁,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如何践行党的宗旨。这些只有在与村民长时间深入打交道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出来,远非办公室中所能得来。对驻村干部来说,乡愁是一份牵挂,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担当。我相信这份乡愁必将永远伴随他们。

脚踏实地、扎扎实实为百姓干事情、谋利益的驻村干部,真正投身到村民之中,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创业,真正把这份工作当作事业去追求。百姓心中有杆秤,是非功过有公论。哪一个党员、干部有没有为大家办事,村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些用自己的辛苦去换群众幸福的驻村干部,在给予的同时也收获自己的事业。事业和职业虽一字之差,但却多了真情、多了理想和豪气。

(责任编辑/袁 燕)

猜你喜欢
小康村干部驻村
我家的小康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从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刘志杰在驻村帮扶点说了些啥?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小康之路
驻村干部“唱主角”,村干部“跑龙套” 警惕脱贫攻坚主角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