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两后生”职业教育现状及反思

2015-02-27 15:29彭珺曹春梅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后生少数民族新疆

彭珺,曹春梅

(1.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分院,新疆 昌吉 831100;2.新疆职业大学 科研处,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新疆少数民族“两后生”职业教育现状及反思

彭珺1,曹春梅2

(1.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分院,新疆 昌吉 831100;2.新疆职业大学 科研处,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通过调查新疆少数民族“两后生”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了职业学校对“两后生”所进行的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与组织方式、学生入学情况、学习情况、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研究了如何营造新疆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形成学生自我发展的驱动力,使“两后生”经过培训后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疆;少数民族;两后生;职业教育

“两后生”通常界定为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后,没有再升入高一级教育阶段的学生,即初中后和高中后青年。在新疆,把上一年未就业的初中、高中、职高毕业生也纳入进“两后生”范围内。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对提高学生就业技能、融入城市社会、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及和谐社会建设、促进新疆的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疆少数民族“两后生”是新疆农业转移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新疆少数民族“两后生”职业教育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疆少数民族“两后生”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1.近几年,由于国家对新疆南疆地区义务教育的大力投入,义务教育得到了普及。南疆少数民族地区“两后生”很多都是在寄宿制学校完成了义务教育学习的阶段,他们有着不同于他们父辈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在他们身上没有很多农民的影子,没有多少农业生产技能,没有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条件,也没有回到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愿望;他们缺乏在城市生存的技能,由于不通汉语,既融入不进城市社会,又不能适应农村生活,是存在于社会夹缝中的“边缘群体”,长此以往有些 “两后生”很容易成为家庭不和谐、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甚至有可能成为社会隐患,影响社会稳定。

2.2010年第一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内地省市对口支援新疆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地方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中专学校等相继合并,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具备了培养学生的硬件设施条件。2014年,在自治区150项重点民生工程中,落实中职教育免学费、住宿费和教材费资助政策是一项重要内容。中央和自治区安排资金2.8亿元,扩大了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的覆盖面。新疆出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与对口援疆投入资金改建校园、完善硬件设施等相互配合,保证了新疆少数民族“两后生”有学上,并上得起学。很多地方的职业教育吸纳初中毕业生的数量较大,职业教育已成为初中毕业生学习就业的主要渠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委员尔肯江·吐拉洪在2013年4月17日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在国家扶持的基础上,对新疆南疆三地州和24个边境县贫困县的中职学生实行“三免一补”政策,即在国家免学费、补生活费的基础上,由自治区财政投入,免住宿费、免教材费,让更多家庭贫困学生就读职业教育的愿望得以实现。

3.国家对新疆职业教育的投入巨大,但转化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不足。从2012年起,新疆各地方政府深入乡镇和社区,走村入户摸底调查“两后生”的培训和就业情况,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地区地方职业教育的硬件投入周全,但职业教育入学率低,效果不显著,地方职业学校资源闲置,招生不足。张春贤在2013年援疆工作总结会议上说:“援疆成果巨大,但转化为民族团结的精神动力不够”。国家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两后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投入,对“两后生”职业培训实行“三免一补”政策,但学生就读职业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很被动。很多家长送孩子读职高或职业中专的意愿不强烈。

总之,目前新疆少数民族“两后生”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中存在的问题,不是硬件投入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一定有其背后深层次的问题,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二、新疆少数民族“两后生”职业教育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1.师资力量极其薄弱,专业课、实训指导课教师比例偏低。专任教师不专,且缺乏实践经验,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落不到实处,“双师型”教师缺少,对实际生产过程并不熟悉,无法满足教学和实训指导的需要。课程结构不合理、满足不了目前的教育教学与实训要求。专业分散、雷同、重复,各地各自为政,不能发挥地方优势,办出特色。

2.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学生流失量严重。大多地区的县(市)都办有职业高中或技校(后来职高、技校、中专等合并),“两后生”的职业教育主要落在了县(市)办的职业高中或技校的肩上了。生源较复杂、学生的基础知识差、综合素质低,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较低,导致这部分学生畏学而不愿继续升学,也有一部分进入普通高中或者中等职业学校后,由于课程难度大,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听懂所学课程,巨大的心理落差和不适应使他们逐渐失去信心进而辍学。学生入学报到后,退学、逃课率极高。

3.对口帮扶,联合招生,共同培养。近年来,新疆高职示范院校开展了对口帮扶南疆职业教育工作,按照自治区的要求帮助对口支援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学生。针对学生学不进理论、不喜欢文化课,喜欢实践和操作,教学模式采取文化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比例4∶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例3∶7)的方式,学制3年(其中,第一学年学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第二学年学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课,最后一年在校外顶岗实习),让少数民族青少年在接受3年的职业技术培训后,整体素质不断提升,能真正掌握一门职业技术技能。各职业示范院校派老师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手把手教帮扶中职和技校教师,提高了南疆少数民族“两后生”的职业教育质量。

4.整体托管地方职业技术学校,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发展本地职业教育。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地方人民政府联合,选派干部赴洛浦县技师学校和疏附县职业高中开展对口帮扶工作,通过整体托管地方职业技术学校的形式,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来发展本地职业教育,优化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把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完整的办学体制,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移植到南疆来,整体提升南疆职业教育办学水平,重点解决了“两后生”有学上、有技能、有事干、有钱挣的问题。

三、建议与思考

对“两后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是我国经济社会不发达地区特有的现象,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造性地运用于新疆少数民族“两后生”的职业教育中。

1.按照“注重实践、突出专业、培养技能、强化素质”的办学思路,与区内外院校、行业、部门、企业联合办学,加强职业学校的研究性和开放性。要通过采取人性化服务、开展技能性培训等措施来吸引学生以确保学生不流失。加强新生道德品行教育、法纪观念养成教育等,这样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并具有很好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注重师资培训、利用当地和少数民族特有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开设相关课程。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建立相关专家和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在内的师资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好教学安排,拓展实训基地并发挥积极作用。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地方职业学校按照有关程序,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公开聘请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任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充实兼职教师队伍,解决目前南疆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的问题。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安排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骨干教师培训、提升专业能力培训等相关的国家级或自治区级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水平;落实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确保专业课教师每年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一个月以上,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相衔接,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3.加强专业建设。要在服务学生、吸引学生上下功夫。要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先从提高动手能力开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并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研究少数民族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特点,研究、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特点。根据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结合社会需求和企业的具体要求对教学设计进行充分的论证和修订,并围绕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技术专家的参与指导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可以进行教学实施的学习领域,从而构建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

总之,坚持职业教育服务于学生成长,服务于经济发展,服务于社会进步的方向,结合新疆社会产业改革实践,对目前新疆少数民族“两后生”职业教育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理论教育与专业技能教学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体系建设,采用多种办学形式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新疆少数民族“两后生”职业教育质量,逐步建立起与产业发展和就业需求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使职业教育最大限度地体现少数民族家长和学生的意愿,符合新疆社会产业结构的要求,推动少数民族“两后生”就业,并融入城市社会中,从而促进新疆和谐社会的建设。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R].国发[2005]35号,2005-10-28.

[2]关于印发地区2013年“两后生”学制教育培训和就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R].吐地行办〔2013〕104号,2013-07-03.

[3]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甘肃省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计划试点办法[R].2007-01-04.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R].新职成[2008]8号.

[5]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6]解巧茹,霍蓉光.河北省农村“两后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难点及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

[7]包新发. 提高中职教育对“两后生”技能培训管理措施的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3,(1).

[8]王永颜. 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fle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Xinjiang Ethnic Minorities who are after the Youth and from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High School”

PENG Jun1,CAO Chun -mei2
(1. School of Humanity, Xinjiang Agricultural and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Changji, Xinjiang 831100; 2. Se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Xinji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13)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Xinjiang minority nationalities who are after the youth and from"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high school ", and then analyze the following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by many vocational schools∶ the training content of vocational skills, organiz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professional settings,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It’s also included how to build a good atmosphe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Xinjiang in order to promote students' self development driving force and make them ha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after training.

Xinjiang; ethnic minority; student after the youth and from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high school”; vocational education

G757

A

1009-9545(2015)02-0010-03

2015-01-08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一般课题(2014-GM- 045 ).

彭珺(1968-),女,副教授,主要从事维汉语文化比较、 汉语教学、 职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后生少数民族新疆
“二后生”的传说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沪指受压回落 轻仓待后生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军休干部捐资助学惠后生
他用四招引领后生致富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