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构建

2015-02-27 08:10崔兴扬
关键词:思想品德素质小学生

崔兴扬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安徽合肥 231100)

小学思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构建

崔兴扬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安徽合肥 231100)

新课标的改革与实施,对小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品德课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意义,如何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已经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十分关键的问题,本文我们将针对这一中心论题展开分析与论述。

小学 思想品德 教学 心理健康

思想品德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环境下,怎样从根本上转变之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切实改革与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成为摆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师面前非常紧迫的现实性问题。

一、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依然停留在过去传统阶段

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现实性问题,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小学在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开展中都存在教育理念过于陈旧的问题,学校往往将教育重点放在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课程上。思想品德课程的课时安排及资源投入都明显不足,从而导致思想品德教学效率的低下,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造成极大的障碍。

2.教师综合素质水平较为低下

小学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在构建的过程中,对于教师有较高的要求,作为整个课堂的主要指导者,教师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当前在我国一些学校,普遍存在思想品德教师素质水平较为低下的问题,高效课堂的实现得不到最基本的保障。少数教师不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没有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最终实现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3.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现在一些学校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依然过于陈旧比较落后,通常是教师占据整个课堂的主动权,而鲜有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导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无法全身性的投入到听讲中,从而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此外,教师往往是将教学重点过多的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中,对于实践活动开展却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最终导致小学生思想品德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从根本上转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理念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课程,对小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领导和教师要高度重视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小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有这样一节课《在爱的阳光下》,教师可以鼓励同学讲述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以此来感受别人对自己的爱以及自己对别人的爱,这样不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2.增强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时对于教师综合素质的评定也有了更高标准,这已经成为新时期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多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性问题。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正视当前的教育形势,致力于自身的不断完善与充实,确保自身教学水平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交际范围较为狭窄,因此作为教师就成为他们所接触的主要群体,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是小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说作为教师必须要注重自身行为的规范性,通过不断提升提升思想品德素质水平,为学生树立一个正面的积极形象,从而为学生带来好的影响与熏陶。

3.实施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背景下,探究法是一种被提倡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新课改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小学生实践、观察的实验活动,引导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和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法教学首先是教师提出相应问题,制定教学计划,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然后小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形成思想品德理论。探究法课堂教学使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处于主体地位,通过小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实践,提高小学生对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认知,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水平。

如说在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中有一节课的内容是《劳动不分贵贱》,要想让学生了解劳动最光荣,将所有辛勤劳动者都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引领。不要让学生的视野固定在教材文章中,要结合自己身边真实发生的事物,去思考,去分析这一社会问题。

4.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实施,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所学知识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应该更多的延伸到实际生活中。所以,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心理思维想法特点,完成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有效衔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提升。对于处于小学这一年龄期间的学生来说,一般都对故事抱有很大的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讲述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并把相关的思想道德理论融入其中,从而实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理论课程与课外活动的衔接,将思想品德教学融入到实际的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道德观念。例如:在《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这一堂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安排开展班级大扫除,让学生的学习脱离课本,投入到实际的活动中去,用自己的双手来实现教室的清洁与美丽,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内容就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当中,从而确保高效课堂教学的最终实现。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开设十分关键,对于小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而言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意义。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认清这一教育形势,结合新课标实施的实际要求,综合考虑学生的具体年龄特征,针对性的采取教学措施,确保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为小学生的成长与未来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1]张献玲.小学思品课高效课堂之我见[J].新课程(小学),2012,08:84.

[2]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3.

[3]席建花.浅谈思品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下),2011,09:24-25.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素质小学生
选择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我是小学生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