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三月三节庆文化的网媒呈现——以广西新闻网为例

2015-03-01 13:02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5期
关键词:三月三壮族

邬 迪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广西壮族三月三节庆文化的网媒呈现——以广西新闻网为例

邬 迪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摘 要:“三月三”是广西壮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大众传媒对三月三节庆文化的关注及呈现,体现了媒体自身在文化传承中的角度和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群众对节日的认识、态度及理解程度。本文选取广西新闻网对2015年三月三节日文化的网媒呈现进行探究,并对呈现出的问题提出相关思考。

关键词:三月三;壮族;媒体呈现;广西新闻网

1 问题的缘起

农历三月初三,是广西壮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壮族人称之为“窝埠坡”或“窝坡”,意思是到乡野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

自2014年起,每年农历“三月三”已经成为广西的法定节日,自治区全区放假两天。据媒体报道,“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每年,广西12个世居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族三月三”,占全区总人口的54%。

三月三作为壮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传承壮族传统文明的作用,也是增强民族认同的重要渠道。有效地传播三月三节日文化,有利于壮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增强壮族文化的广泛认同,也有利于其他少数民族对壮族文化的正确认识。

大众传媒的广泛渗透,形成了大众文化传播的天罗地网。它对三月三节日文化的关注及呈现,体现了媒体自身在文化传承中的角色和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群众对节日的认识、态度及理解程度。本文对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文化的媒体呈现进行研究,旨在解决如下问题:大众传媒是如何构建少数民族节庆的?在构建过程中存在什么特点和不足?并试图找出解决该问题的办法,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节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样本

2.1 目标媒体的选择

本文选择广西本土影响力最大的广西新闻网2015年关于壮族三月三节日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广西新闻网作为由国务院新闻办批准的全国重点新闻网站,是广西发布新闻量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新闻门户网站,也是广西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2.2 样本的选取

在广西新闻网新闻中心查阅2015年壮族农历三月三前后一个月(2015年4 月1日-4月30日)的相关报道,筛选出以壮族三月三节日为议题的报道共91篇,剔除掉无关和重复的无效样本,保留有效样本81个。

2.3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样本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对本研究时段内广西新闻网上关于壮族三月三的相关新闻报道进行归纳总结。

3 壮族三月三的网媒呈现

3.1 未到先火:运用议程设置,为节庆宣传造势

在壮族三月三节庆之前,广西新闻网针对三月三节庆议题加大了报道力度,充分发挥了网络媒介宣传的优势。根据表1,广西新闻网共发布了关于三月三预告的43篇新闻稿。内容包括广西各地壮族三月三节庆民俗活动的预告消息,如《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约你来嗨歌》《三月三游玩全攻略:去桃花江畔赶科考去永福看彩调》等,预先建构出了三月三节庆的壮丽图景,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宣传造势,吸引受众去跟踪关注。除此之外,广西新闻网还推荐了节庆旅游资讯及出行攻略,如《三月三广西人出游很“任性”中短途旅游线路爆满》《三月三假期凭广西居民身份证 一些景区有门票优惠》等,为即将在三月三假期出游的受众提供信息、出谋划策。

在壮族三月三节日来临之前,广西新闻网充分将壮族三月三议题进行策划设置,在此阶段内进行反复强调和突出报道,引起受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使该议题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为壮族三月三这个全区欢庆的节日宣传造势,形成“节日未到却先火”的情形。

3.2 市民过节形式多样,“旅游”成为三月三重头戏

在广西新闻网对“三月三”节庆的报道中,主要分为“民俗活动”“民俗预告”“旅游出行”等三大类议题内容,通过表2可以发现,三大类的议题发稿的数量旗鼓相当,相差不大。与“旅游出行”相关的议题共23篇,占议题总量的28.39%。

关于“旅游出行”的报道,有《“三月三”旅游火爆 景区现客流高峰自驾车排长龙》《“三月三”小长假外出旅游 广西人玩嗨了(组图)》《铁路公路约86万人出游 “三月三”客流赛春运(图)》等。通过报道显示,在“三月三”节庆中,旅游出行成了市民们的关键词,随着旅游趋势的增长,也改变了“三月三”节庆的欢庆形式,传统的少数民族节庆项目不再是市民们关注和选择的唯一模式,更多的市民选择通过旅游和出行来度过“三月三”小长假,更突显了“三月三”节庆的多元化。

表2 三月三节庆议题报道数量表

3.3 传统民俗热度未减,这边唱来

那边和

在广西新闻网“三月三”的报道中,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欢庆方式也举足轻重,占有较大的报道篇幅。对三月三传统唱山歌的议题,如《武宣“三月三”山歌王风情pk 民俗游神闹腾过瘾》《桂林:“三月三”歌圩节主打文化牌》等,给全国网友呈现了一场网络的山歌盛宴,通过网络渠道,将“三月三”的“山歌”文化进行了广泛传播。

除此之外,广西新闻网还选取了其他传统庆祝概况和少数民族民俗的报道,如《高清:广西庆祝“三月三” 百名男子赤身抢花炮》《高清:骆越始祖公祭大典举行 上万民众虔诚祭拜》《三月三美食来争霸 专家现场评比壮乡十大小吃菜肴》等,给网友呈现了传统三月三别具一格的欢庆盛况,一定程度上对非广西网友进行关于“三月三”少数民族节庆的知识普及。

4 报道的不足与对策

4.1 传统节庆民俗报道过于简单,缺乏深度

作为展示广西文化的窗口,广西新闻网肩负着推广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任。三月三节庆文化对于非广西的网友而言相对陌生,广西新闻网的责任更为重大。

在广西新闻网三月三节庆专题中,大量的报道涉及的是旅游出行、民俗预热等,但是真正关于三月三节日民俗内容的报道少之又少,屈指可数。

为了更好地展现三月三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新闻媒体不能局限于通稿式的活动报道,更应该深度挖掘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背景、发展等具体内容,全面展现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

4.2 预热新闻抢尽风头,整体报道主次失衡

议程设置能使受众对新闻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高,使其成为焦点。但是,新闻事件过多预热,而本该重点报道的关键则轻描淡写,会导致整个新闻事件的重心主次失衡,出现本末倒置。

通过表1可以发现,在广西新闻网三月三专题中,节庆预热的新闻数量43篇,节庆进行时的新闻数量为38篇。节庆进行时的相关新闻本该是报道关注的重点,数量却比节庆预热的相关报道数量少,不难看出在该专题的整体把握上存在主次颠倒的问题。

在专题的策划中,编辑应当对专题整体进行把握,在报道的选题、数量上进行宏观把控,根据事件的发展规律而进行采编。

5 小结

三月三作为壮族的重要节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重要的民族节日之一。作为当地媒体,广西新闻网有效推广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壮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增强壮族文化的广泛认同,也有利于其他少数民族对壮族文化的正确认识。

参考文献:

[1]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季诚迁.少数民族节日[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三月三壮族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Cat’s book》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壮族山歌
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动画实现的创新与优势
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活动侧记
四月里的“三月三”
2014年《三月三》汉文版优秀作品评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