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材拓展性开发的实践探索

2015-03-02 16:35童桂恒金华市第四中学浙江金华32100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4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教材

童桂恒(金华市第四中学 浙江金华 321000)

信息技术教材拓展性开发的实践探索

童桂恒
(金华市第四中学 浙江金华 321000)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拓展性开发成为这一新课程不断发展的方向之一。教材的编写虽然年年都有所改进,但总跳不出线性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的框框:功能讲解,软件的操作手册,使用说明书等等,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强调不够,缺少指向学习者实际学习、生活中应用的成份。[1]

一、教材拓展性开发的背景意义

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课程(含教材)的不断开发,实践就是教材的拓展性开发由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在备课中,取教材可取之处,加以讨论、修改和加工,把其转化为适合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形式;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现场开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探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活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材拓展性开发的内涵

教材的拓展性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它以既有教材为依托,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可以从三个向度上展开:一是对教材灵活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二是对其他教学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三是自主地开发其他新的教材资源。

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精炼,语句的简洁,就是为了让教师能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拓展性开发让学生能把明确知识掌握牢固,又可把明确知识向默会知识转变,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2]

三、教材拓展性开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

1.处理好“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对教材进行拓展性开发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我们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源头,是总纲,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评价的依据,是国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新课程实施的最低要求。而“教材”是专家、编者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课程的首次开发,是教师授课的重要参考资料,是教学决策和教学设计的基础,但不是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的唯一依据;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材料,但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所以理解领会课程标准,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编写思路,然后对教材进行内容上的优化重组,超越教材,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切题的、卓有成效的拓展性开发就成了我们进行信息技术新课改的首要问题。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理念着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自主性,这在课程标准有很好的体现。基于此点,我们对于教材内容的把握和分析也要从此起步。在浙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是“信息的获取与整理”,教材是从“获取的方法”、“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到“网上资源检索和整理”来组织的。从课程标准来看,这部分知识主要体现在“获取信息的需求分析、途径、方法及信息的价值的判断等相关素养的形成。”也是学生学习信息加工和信息资源整理的前提,是学生提升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基础。对此我们可以把握好“有效快速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判断”这个重点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性开发,而不需拘泥于教材的顺序安排。在重组中,首先提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主题,如“动漫” 、“姚明与NBA”、“跑车”等,通过小组互助和协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获取信息,这时很多学生很快会想到通过网络来实现,但如何快速有效获取所需的信息呢?此时,教师可以很自然的抛出“搜索引擎、主题目录、获取网上信息”知识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得到相关信息,随后“信息资料的保存”就自然而然的提出和解决,在此期间,教师只需把“信息的甄别和评价”穿插其中并作适当引导,那么课程目标达成也就顺利成章。而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和能力后,完全可以“学以致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避免定势,拓展思维空间,通过教学设计来实现对教材的拓展性开发

1.贴近实际,增强学习兴趣

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回归生活,让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是新课程的基本特征。随着信息技术课改的深入,教材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成了教师和学生真正的“朋友”。对此,我们应该从生活和教学实际出发,来认识教材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拓展性开发,使教材的教学内容和顺序能够得到重组和优化,把枯燥乏味难易理解的理论知识融和到教材中,使它们与实际的形象的直观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以利于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理解教材,激发兴趣,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制作多媒体作品》单元,教材介绍了作品制作的大致流程。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介绍也是“点到即止”,没有具体的操作学习,但学生们对该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考虑到学生们操作基础较好我增设了“音频处理”和“视频处理”两个课题,很受学生欢迎。此外,在讲《编辑文字》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话说唐僧西天取经千年以后,唐僧成了一家杂志出版社的老板,孙悟空和猪八戒前来应聘工作,唐僧为考验他们的编排能力和编辑素养,给他们出了一个任务:根据提供的材料,利用word编排一份杂志。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3]

2.分层教学,提高技术能力

把大任务进行细化,设计出层次丰富的小任务。第一层次是以模仿为主,用来巩固知识,通过该层次任务的完成来为学生展示把对应知识应用到学习或生活的实例。第二层次比较开放、能够让学生去探究、去发散思维,从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让能力更上一层楼。这种设计方式有利于基础薄弱、接受力欠佳的学生巩固基础,也让基础扎实、思维活跃 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例如:浙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 数据处理与应用》的《公式与函数》一课,我设计了两层任务。第一层:明确要求学生利用本课要求掌握的sum、average、max、min、countif、count函数来解决“查找银行窃贼”的情景问题。第二层:解决“检控嫌疑人”的情景问题,其中需要用到未知用法的round函数,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函数使用规律与方法。

3.开阔视野,提升信息素养

关注伦理道德、人文精神的培养,把信息技术中表达的艺术、文化和道德责任渗透进学生心灵,从而实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例如:在 《动画制作》的《综合活动:Flash宣传短片制作》中,教材着重操作技能的评价,我关注到初中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对新奇事物也有浓厚兴趣,很容易被网络上一些不良作品迷惑,需要从

旁加以指引。为此,特意准备了大量正面、贴近校园生活的实例在活动前引用,并在学习评价中增加了“道德价值”这项评价指标,以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让学生做到“学之有方,用之有道”。

总之,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是文字的、静止的、平面的、结论性的,而课堂则应是有声有色立体的,充满活力的创造活动。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新性的拓展性开发。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进行再加工、再整理、再创造,不断拓展教材内容,引入相关的课程资源,信息。再现教材里的场景、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把信息技术这一新课程教活、教好。

[1]胡宁琳.Scratch教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12):53-56.

[2]梁阳.校本课程《Scratch动画》的开发与实施[J].中小学电教,2014(12):22-23.

[3]孙剑华.未来计算在“云端”-浅谈云计算和移动学习[J].现代教育技术,2009, 19(8):60-63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教材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