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高校管理学科研究生方法论教学模式研究

2015-03-13 01:11赵旭郭成恒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省属方法论研究生

赵旭 郭成恒

摘要:

为了突破管理学科研究生依赖传统定性研究方法的局限,与国际学术规范接轨,结合省属高校学生培养实际,从方法论教学的全新视角探索了新型主干课程管理研究方法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方法论教学的意义及目标的梳理,尝试设计了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评级方案,并创造性的提出了教学-科研协同的管理模式,在提升研究生处理复杂管理问题能力的同时促进了管理科学各一级学科的交叉融合。

关键词:

管理研究方法论;研究生培养;教学体系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2011103

1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各省属高校都在积极加快管理学科的建设进度,目前湖北省属高校中已有接近半数的学校拥有管理学科的学术学位或专业学位(MBA、MPA、MPACC)硕士点。然而在研究生招生专业和规模高速发展的背后,培养质量相对落后的弊端却逐渐暴露出来,具体体现在考入高水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和进入著名企业工作的学生数量没有显著提升。究其原因,还是在的培养模式上存在对管理研究方法论(Research Methodology for Management)教学的忽视,这就导致了目前省属高校管理学科研究生“重观点,轻逻辑”,只有“论证式思辨”而缺乏严谨的“科学路径分析”的现状。管理研究方法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是指向管理学科研究生传授研究逻辑、研究规范、研究方法和技术工具,早期的方法论课程分为归纳法、演绎法、经验法和实证法。国内关于此内容的教学一直较为滞后,但随着近年来各高校对SSCI/SCI等高水平论文的追求,很多学者开始重视基于方法论的研究和教学。较早的有西安交通大学的李怀祖于2004年编写的《管理研究方法论》一书,山西财经大学的孙国强也一直致力于管理研究方法的普及和推广。“985”、“211”工程大学也都相继开设了“管理研究方法论”的一系列课程。省属高校目前系统的从方法论角度进行研究生教学的还不多见,部分高校借鉴部属重点高校的做法,简单的照搬了相关课程体系。虽然在起步阶段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诸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从方法论的新视角来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省属高校立足自身实际,造就高层次的创新型管理学人才的关键途径和必由之路,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方法论教学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2.1现实意义

基于研究方法论的培养模式秉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教学置于系统的理论体系之下,为学生构建管理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范式。这样有助于转变思路,即研究生教育的关键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他们掌握和应用科研方法。同时也为以后的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为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可行的手段。这一革新思路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对其他专业的研究生培养也能起到一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研究生培养是教师和学生两者共同参与的活动,所以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教学创新,能在“教”与“学”两个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对于教师来说,能从宏观上让学生快速把握管理学科的特点和本质规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并通过方法论的途径,实现与学生间的融合和互动,为自身的科研提供助力。对学生来说,方法论的应用能开发学生逻辑思维、综合研究、定量分析和使用数学模型的能力。为将学术型硕士引上符合国际规范的科研之路,夯实了方法理论基础;为专业型硕士在较高的就业层面处理复杂的管理问题,提供了多种技术工具。

2.2存在的问题

(1)对方法论作用的认识不足。

管理科学一直被认为是应用科学,长期以来都提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所以各省属高校研究生教学中都出现了“重案例,轻方法;重定性,轻定量”的现象。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究方法论和相应的技术工具的缺失会使得应用研究浮于表面,学生难以认识自身专业深层次的核心规律,从而对复杂管理问题的处理只能停留在简单描述阶段。现有的研究往往只重视观点的整理而忽视逻辑分析和推导,常以个人对管理问题的观点、想法和主观愿望或其他学者的研究代替理论推理。研究方法大多局限于论证式的思辨层面,缺乏严谨的定量分析,方法的缺失使得学生的科研成果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数据基础,难以符合标准的学术规范,得到同行的认可。省属高校的平台不能给予硕士生名校的光环,只有具备方法论的基础和过硬的技术能力,才能使学生通过快速适应不同的工作和科研需求,来弥补履历上的不足。

(2)缺乏完善的课程设计。

省属高校目前方法论课程普遍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①课程内容单一。管理研究方法论系列课程虽然由各专业多名教师共同主讲,但都集中在基于数据统计的实证研究方法上。该方法适合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等专业学生则需要了解运筹优化或仿真模拟等其他方法。②前置课程缺乏。省属高校研究生的生源质量较弱,学生本科阶段的层次差异较大,并且背景不同,在理论方法的学习中会因为基础知识的薄弱而难以领会,甚至是一知半解。如优化理论中要运用到运筹学,实证研究中要运用到高级统计学等。所以没有必须的辅助课程,方法论的教学也无法有效的开展。③忽视技术工具的教学。在师资方面,由于省属高校很多指导老师缺乏数学、计算机等理工科知识背景,这就导致其对“技术工具”教学的恐惧和抵触。但如果离开了相应的技术工具,方法论就无法真正应用于科研与实践,逻辑性教学思路也无法真正转化为科学性的过程化教学。

(3)教学与科研的互动不足。

目前研究生在教学中没能受到系统的科研训练,则必然无法辅助老师的科研工作(如合作撰写论文),但教师职称晋升的主要考核标准是科研业绩而非教学成果。若教学过程完全与科研无关,则一来研究生难以培养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来老师会将精力更多的投入到科研工作中,难以保证在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

3方法论教学模式的构建

3.1教学目标和内容

基于方法论视角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旨在明确方法论在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角度,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分析复杂管理问题的能力,其主要目标体现为:(1)彻底改变管理学科研究生长期依赖定性的描述性研究的现状,使其能通过理论工具进行符合国际规范的科学研究,并应用相应的技术工具解决复杂管理问题。(2)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管理研究方法论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通过各专业方法论的交叉教学,使学生能在本专业之外,通过统一的理论框架下迅速介入管理学其他领域,增加研究的适应性和创新性。(3)创新学生的学业评价机制和教学管理模式,在促进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同时又能反作用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可知,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学到什么”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反馈。省属高校研究生教学革新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研究方法论教学体系构建,基于科研实训的学业评价方案设计,教学-科研集成管理模式的设计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

3.2教学体系构建

管理研究方法论教学体系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课程内容设计,二是教学方式的探索,三是评价方案的确定,四是管理机制的改革,如图2所示。

(1)课程内容设计。

虽然管理研究方法论在省属高校中已逐步得到开设,但由于时间较短且未受重视,其内容随意系统性较差,所以要从理论方法、技术工具、前置课程三个方面进行归纳筛选,确定经典实用的教学内容。

对于理论方法论,要涵盖管理学科下各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及档案管理),并格局研究特点进行选择。如工商管理必须掌握实证方法(empirical methods),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则要了解运筹优化(operation & optimization)、仿真模拟(simulation)、决策科学(decision science),公共管理采用的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社会计算(social computing),情报学科则侧重于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数据挖掘(data mining)等。如今随着研究的深入,各学科间的集成和交叉日益增多,所以研究生不能局限于掌握本专业的研究方法,而要对相关学科的理论有所涉猎。如行为运作管理(behavioral operations management)既包含组织行为学又以生产运作为基础,这就需要将实证与数理模型集成起来进行研究。

目前各种理论方法对应的技术工具有很多,要尽量选择国际通用,UI界面友好,可扩展性较强、图形示例美观的软件。如实证方法常用的AMOS和LISREL,运筹优化中的LINGO和MAPLE,模拟仿真中的SWARM和NETLOGO,社会网络分析中的UCINET和PAJEK,数据挖掘中的netica,DBminer等。

管理科学中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一些基础理论之上的,所以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不然方法论的教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难以见效。省属高校的研究生由于本科学科背景上的差异,大都在数学、计算机等专业知识上有所缺乏,这使得学生往往难以有效领会研究方法的精髓。所以若要有效的开展管理研究方法论的教学,需要学生先学习一些基础性前置课程。如工商管理中的实证研究方法要辅助开设高级统计学课程、供应链管理中的决策科学方法则要有运筹学和博弈论等课程基础,管理系统仿真和社会动力学对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VB或JAVA等)有一定要求。

(2)教学方式。

对于管理研究方法论的教学,不能简单的沿袭以往传统的“一课一师,课后考试”教学方式,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革新:

一是要从多角度开展方法论的教学。由于管理学各一级学科的应用理论各不相同,每位教师知识面也各不相同。如在企业员工行为研究中,实证方法注重分析导致个体行为结果的前因变量,却难以处理群体行为间的动态交互问题,而这正是多智能体仿真擅长的领域。所以需要分时段,安排不同专业的老师进行联合讲解各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多种视角来考察同一研究对象,避免单一背景带来局限性问题。

二是要采用多种授课形式。由于方法论的教学主要是培养研究生独立科研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所以不能以简单的灌输式教学为主,要注重研究生的全过程参与,来提高其掌握理论和应用理论的能力。首先采用范例教学的方式,通过程式化的引导解释研究问题的基本步骤。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采用团队研讨的头脑风暴促进创造性的思考,并利用经典文献阅读和评价让学生明晰研究主体的相关背景。最后完成课程论文的撰写,模拟整个科研的全过程。

(3)评价方案。

研究生最重要的就是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所以对方法论学习的考核就必须突破传统“期末一张卷”的全封闭式模式,要通过学生自身实际进行管理研究方法及相应技术工具的实训,重视实效。学业评价方案的标准和考核机制为:

评价标准:一是学生是否阅读了其研究对象相关的期刊文献、是否确定研究问题并完成综述性工作。二是学生是否掌握了理论构建和研究设计等规范的科研方法和步骤;三是学生至少能运用本学科领域中的一个技术工具来处理实际的应用问题。

考核机制:一是通过研究报告书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提炼科学问题,设计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以书面或汇报的形式进行考察。二是提供一些科研素材和案例,如统计数据或动力学模型,测量学生应用技术工具的能力和熟练程度。

(4)教学-科研集成管理模式。

衡量创新的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能否激发老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教师来说,现阶段职称晋升和学术地位主要是由科研成果决定的,而教学成绩在其中所起作用不大却占用了大量的工作时间。所以目前教学和科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而化解这一矛盾,实现两者之间的无缝融合是最为理想的情况。

在管理研究方法论的教学中,要构建起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鼓励教师将自己承担的科研课题引入课程教学,让学生成为助研的帮手,如协助完成论文数据的调研和处理,搭建部分仿真实验平台等。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增加所学方法论的实际应用机会,在课程学习中接受正规的科研实践训练;二来教师可以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更好的检验教学成果,并通过教学完成自身科研工作量,实现教师和学生间的双赢。

4方法论教学革新的实施措施

与常规的专业基础课程不同,“管理研究方法论”是一个系列课程的集合,并且涵盖了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工具,对师资的要求相对较高,这就难以制定固定的教学内容、计划和教材。所以对于这一教改课程的革新,要结合省属高校师生实际,采用遴选、授课、反馈、调整和评估的系统实施策略。

首先是建立教材库,通过对管理学科各方法论主流学者近年来的研究进行分析,筛选出最新的代表性教材。如陈晓萍的《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胡斌的《管理系统模拟》,谢金星的《优化建模与LINDO/LINGO软件》等。然后在全院教师中遴选授课专家,组成管理研究方法论教学小组,每年可根据不同需求完成课程任务。

根据每年研究生招生面试情况,记录学生知识背景等相关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该级研究生一年级“管理研究方法论”的主干课程。如管工或信管的学生较多,则可以多设置计量研究课程,若是工商或公管的学生较多,则需补充运筹仿真课程的学习。

在半学期课程结束后,要通过调查研讨等方式对课程效果进行反馈,并在下学期进行调整,根据实际安排课程论文计划。最后对论文要进行认真评估,作为学位论文培育基金资助的重要条件,并在集中授课结束后对学生后续科研情况进行跟踪,以确保其从方法论学习中掌握了实际的科研和实践能力。

5结语

本文是首次系统的从方法论的角度,对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革新。文章旨在探讨如何设置新的主干课程“管理研究方法”,如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如何设计教学方案,提升学生识别问题、构建理论以及设计实施研究方案的能力。该研究有助于让省属高校研究生迅速了解国际主流学术规范,并能熟练应用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来阐明和揭示管理活动的规律,提高管理的效率。在培养机制上,基于课程教学与科研协同的管理模式,在提升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了教师的科研工作。方法论教学在管理学下各个一级学科在进行集中推广,还可以促进管理学各学科,以及管理学和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参考文献

[1]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吴金南.研究生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教学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3):9193.

[3]陈春花.当前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管理研究[J].管理学报,2010,7(9):12721276.

[4]周泽将.管理研究方法论教学的必要性、问题与建议[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15(1):2023.

[5]王红岩.对管理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探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124126.

猜你喜欢
省属方法论研究生
2023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启动
三季度陕西省属企业营收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40家省属企业捐款1000万元
UAF的方法论意义
省属企业挺纪在前 实现弊革风清
——山西省国资委举办专题讲座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