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研究述评

2015-03-13 01:11曾子成刘颖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范畴利益体系

曾子成 刘颖

摘要:

范畴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熟的标志。归纳总结学术界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研究的成果,分析当前学术界研究的不足,以期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索及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2013901

1引言

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研究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已经走过30年历程。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对于实现“中国梦”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价值。范畴体系的形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熟的标志,全面认知和把握范畴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基础。

目前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极大丰富和完善了理论发展区间,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概念基本达成了一致共识,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活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各种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成果反过来又指导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就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其它方面的研究,学者们存在很大的分歧,归纳总结各种典型性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核心

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内容进行了广泛讨论,学者们结合自身实践给出了不同观点,争议最大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范畴。韩迎春等(2010)认为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紧密围绕利益而开展的。他们给出的解释是,利益结构调整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利益变化决定了政治利益变化,进而影响社会利益和文化利益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发展正是基于人们对合理正当利益的追求。对此,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可以划分为物质利益范畴与精神利益范畴、经济利益范畴与政治利益范畴、集体利益范畴与个人利益范畴等。这种观点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矛盾,但研究视野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易仲屏(1991)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范畴就是指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工作的利益核心,在根本上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因此把思想与行为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基础。笔者认同该种观点,只有本质把握人的心理思想和政治行为,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3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具有重要功能,学界对此进行了讨论。徐志远(2006)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主要具有认知功能和方法论功能,范畴的认知功能表现为通过研究范畴可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同时可以系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范畴的方法论功能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辨性,揭露政治工作中的具体矛盾,才能进一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方向。该观点实质上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本质内涵的阐述,从范畴的定义分析中就可看出,范畴具有的基本功能。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诸多机遇与挑战,充分运用网络媒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卢岚等(2006)指出,网络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重要内容,挖掘网络资源具有积极效果。网络媒体丰富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以传播宣传爱国主义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精神,值得大力度推广。该观点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历史性原则,但应该注意到网络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威胁,尤其是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状况的影响,不能全盘吸收。

4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体系

关于范畴体系的构建研究,学界给出了不同观点。何海兵(2011)指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体系的核心应该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方法,为范畴体系科学化奠定政治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服务载体则是中国共产党,因此有必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这种观点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证明我党是马克思主义工农阶级政党,把握了范畴本质,但仅仅坚持党的领导不能全面构建范畴体系。

侯旭(2011)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体系的构建应该从话语体系着手,因为话语体系的拓展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研究视野的开阔。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艺术显得极为重要。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者应该根据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和教育环境,选择恰当适合的教育时间,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体系构建从理论层面上升到实践层面,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5总结与展望

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果实,首先表现在学者们对于基础性理论问题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观点,比如范畴的定义、特征、逻辑原则等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奠定了重要基础。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研究与其它相关学科范畴研究区别不大,未显示出独特性。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研究借鉴了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学界运用时没有进一步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独立性,导致成果创新性有限。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思想政治实践层面研究经验明显缺乏。这就要求范畴的研究应该坚持与实际相结合,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发挥理论的指导功能。

参考文献

[1]韩迎春,周德胜.利益: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核心范畴[J].学术论坛,2010,(07):4346.

[2]易仲屏.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范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1,(06):23.

[3]徐志远.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特征和功能[J].江汉论坛,2006,(2):2629.

[4]卢岚,徐志远,曾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J].学术论坛,2006,(10):178181.

[5]何海兵.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构建的实践反思[J].思想教育研究,2011,(09):69.

[6]侯旭.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畴的意义及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1,(04):2022.

猜你喜欢
范畴利益体系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