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码在急诊标本检验周转时间监控中的应用

2015-03-14 08:37胡江红袁平宗汤雪彪付魏萍
重庆医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核收离群周转

胡江红,袁平宗,汤雪彪,张 伟,付魏萍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641100)

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实验室采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对检验过程实行全程监控,从而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客观、更准确、更及时的检验结果[1]。LIS的实现主要采用条形码技术,本院采用二维黑白条码标签,跟随标本流实现检验项目申请、采集、运送、接收、结果审核、报告全程监控,对各信息节点进行记录,统计报告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TAT)[2],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硬件:医院信息处理服务器、条码扫描枪、条码打印机、电脑、各类检验仪器。软件:万全医院信息系统(HIS)、万全医学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电脑客户端。

1.2 方法 临床医生通过医生工作站进行检验项目申请,护士通过标本采集模块打印制作条形码,条形码上的ID号码与患者基本信息相对应,并包含采集及检验项目信息。从医嘱的开立到检验结果的审核,LIS将对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的监控。从2014年1月开始收集急诊血液检验的报告TAT,以完成时间中位数、离群值率作为评价指标,查找延迟问题,制订优化措施,计算离群值率并比较优化效果。

1.3 目标值的确定 本科根据《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实施细则》中对检验结果报告及时性的规定并联系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急诊血液标本实验室内TAT的目标值为:血常规、生化检验小于或等于60min,凝血检验小于或等于120min,血气检验小于或等于30min。从标本核收打码到结果审核的时间超过目标值的标本记录为离群值标本,统计离群值标本数,计算离群值率。

1.4 TAT时间监控

1.4.1 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监控 门诊或住院医生通过HIS检验模块申请检验项目,确认申请后自动生成条码,HIS自动记录检验标本申请时间。门诊患者到门诊静脉采血中心采集标本。住院患者由护士采集,护士依据条形码上的要求采集标本,采集标本后到HIS的标本采集模块扫描标本条形码标签后点击确定采集按钮,HIS系统自动记录标本采集时间,从申请到采集的时间是第1个报告周转时间(TAT1)生成。物流工人将标本运送至检验科标本核收处,检验科标本核收人员对标本进行核收打码,LIS系统自动记录标本打码时间,从采集到核收时间是标本运送时间(TAT2)生成。

1.4.2 检验分析中质量控制的监控 检验仪器传送检验数据到LIS,检验人员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LIS自动记录审核时间,从打码到审核的时间即检验时间(TAT3)生成。

1.4.3 检验分析后质量控制的监控 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时,系统出现红色预警,检验人员对危急值进行报告,系统记录报告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所有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急诊标本周转时间分布 将各阶段TAT汇总统计,2014年急诊项目TAT中位数,TAT2占整个TAT时间的百分比最多,如血气TAT2占总TAT的52.46%,凝血项目TAT2占总TAT最短,亦为35.71%。所有项目检验时间(TAT3)最短,分析前TAT(TAT1+TAT2)消耗时间较长,见表1。

2.2 急诊标本TAT的离群值率 通过1年的持续改进,检验科各急诊项目的离群值率下降。血常规由18.67%降为3.78%;生化由32.35%降为20.65%;凝血检验由14.54%降为4.26%;血气检验由7.91%降为4.78%(图1)。2014年1~6月血液急诊项目TAT3的平均离群值率为19.54%,7~12月则为1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016,P<0.05)。

表1 2014年急诊标本周转时间分布(min)

图1 2014年急诊标本TAT的离群值率

3 讨 论

通过条形码使医生避免手工开化验单的繁琐工作,使与条形码惟一对应的患者信息清晰、准确、完整。检验工作流程进一步简化,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分析前采集、运送过程,减少了分析前误差(如患者识别错误、标本识别错误等)[3]。同时,在分析中充分发挥检验仪器双向通信功能,提高检验工作效率和检验质量。LIS系统带有强大的统计功能也是基于条形码技术的应用,从TAT1到TAT3的自动生成贯穿着条形码在各个时间节点的扫描执行,标本流的状态查询在LIS中一目了然,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追踪。作者通过对报告周转时间分析发现,3月实验室内离群值率[4]有明显的增长,分析原因发现,由于节后标本量的激增,运送中心工人未把急诊标本和常规标本分类送检,两类标本同时核收时,造成了急诊TAT的延长。凝血检验的实验室内TAT较长,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如宋昊岚等[5]对临床生化急诊标本TAT进行的统计表明分析前阶段对TAT的影响最明显。陈丽[6]报道急诊项目合格率达95%,即离群值率低于5%,而本院经过1年的持续改进后离群值率为13.22%,这与其他医院还存在一定差距。Goswami等[2]报道实验室内TAT与实验室外TAT各占50%,而本院实验室外TAT占55.71%~88.52%,说明采集运送是质量改进的重点;实验室内TAT较短,说明检验科对于内部能够掌控的阶段管理较好。条形码技术的应用使检验流程的时间节点自动记录,便于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分析统计各类数据,查找造成误差和延迟的各种原因,为制定缩短报告周转时间和持续改进检验流程的方案提供依据。缩短报告周转时间将更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7],提高患者满意度。

条形码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护士粘贴不规范、护士采集时间与实际采集时间不符、物流工人未及时签收标本等,这些需要从管理上着手,加强指导、培训、督导,要求临床工作者按照标准的工作流程执行。

本实验室利用条形码信息对检验标本进行定点、监管,及时发现短板环节,及时和临床医生、护士进行沟通,有效解决了检验回报延迟、标本遗失等问题。随着实验室自动化系统[8]以及条形码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将减少实验室信息传递的人为误差[9],也更有利于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1] 田佳乐,戴燕,李冬,等.将质量要求融入信息系统,以提高检验前质量控制能力[J].检验医学,2012,27(10):844-848.

[2] Goswami B,Singh B,Chawla R,et al.Turn around time(TAT)as a benchmark of laboratory performance[J].Indian J Clin Biochem,2010,25(4):376-379.

[3] Morrison AP,Tanasijevic MJ,Goonan EM,et al.Reduction in specimen labeling errors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a positive patient identification system in phlebotomy[J].Am J Clin Pathol,2010,133(6):870-877.

[4] 曾蓉,王薇,王治国.临床实验室报告周转时间的监测[J].临床检验杂志,2012,30(4):301-302,308.

[5] 宋昊岚,高宝秀,彭志英.急诊生化检测TAT时间的分析[J].华西医学,2008,23(1):59-60.

[6] 陈丽.急诊检验报告周转时间现状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2):1527-1528.

[7] Blick KE.Providing critical laboratory results on time,every time to help reduce emergency department length of stay:how our laboratory achieved a Six Sigma level of performance[J].Am J Clin Pathol,2013,140(2):193-202.

[8] Lam CW,Jacob E.Implementing a laboratory automation system:experience of a large clinical laboratory[J].J Lab Autom,2012,17(1):16-23.

[9] 李锋,王利茹,魏军.急诊排班模式对临床检验报告回报时间的影响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30):3203-3205.

猜你喜欢
核收离群周转
一种基于邻域粒度熵的离群点检测算法
周转性材料租赁参考价格
刍议电力营销抄核收自动化应用及管理
一种相似度剪枝的离群点检测算法
基于SolidWorks周转轮系装配与运动仿真
浅析电力企业抄核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电力营销智能化抄核收项目可行性分析
候鸟
秸秆还田的土壤有机碳周转特征
离群数据挖掘在发现房产销售潜在客户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