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

2015-03-14 08:37冉江峰曹雅兰
重庆医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家属依从性

唐 丽,罗 捷,冉江峰,邓 梅,曹雅兰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 401147)

精神分裂症患者除急性期住院治疗外,多数时间生活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内。相关文献指出,家庭护理这种家庭干预的形式,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促进精神康复[1-3]。本文采用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自身前、后分析比较,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12月居住在重庆市沙坪坝石井坡社区的5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诊断第3版(CCMD-3)、国际精神疾病分类诊断第10版(ICD-10)的诊断标准,均曾经住院治疗,监护人签字认同并能配合。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23~60岁,平均(35.2±7.5)岁;文盲3例,小学13例,初中26例,高中9例,大学6例;工人34例,干部12例,待业或家庭主妇9例;已婚16例,离婚17例,未婚22例;诊断青春型4例,紧张型2例,偏执型37例,未分化型5例,残留型5例,衰退型2例;病程2~20年,平均(9.2±5.9)年。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调用抗精神病药物,并接受家庭护理干预6个月。干预方法:(1)制订家庭护理干预书,涉及认识疾病、饮食卫生、作息时间、服药指导、生活训练、角色训练等项目,患者及家属签字认同,一式2份,一份交家属,另一份备查;(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讲明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康复的意义,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要求他们能够配合,依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计划和措施;(3)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一对一的口头健康教育,通过责任人对患者及家属开展2次/月健康教育,每次40min;分为5个小组进行集体健康教育,每个小组11例,集中进行1次/月的健康教育,每次40~60min;(4)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内容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症状表现、诊断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危险情况、复发先兆、家庭护理及安全措施等;(5)按医嘱服药防漏服,协助家属在药瓶上标明服药时间和剂量,防止自行减量或过量服药;(6)强化生活能力训练,指导家属督促患者每天按时起床、穿衣洗漱、整理房间、进餐及睡眠等;(7)开展社会角色训练,指导家属陪伴患者,采取购物、游玩、聚餐等方式接触社会和人群,每周1~3次。

1.2.2 评价工具 采用自编的患者情况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宣教项目、治疗依从性、再住院情况等)、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于家庭护理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评定。评定者接受培训学习1周,掌握CCMD-3、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疗效判断标准、PANSS评定、SDSS评定,评定者一致性检验Kappa值=1.34。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所有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变化情况比较 对55例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后,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5,P<0.01),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变化情况比较[n(%)]

2.2 干预前、后PANSS、SDSS评分比较 干预后PANSS及SDS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x±s,分)

表2 干预前、后PANSS、SDSS评分比较(

2.3 干预前、后再住院率比较 对5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后,患者再住院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再住院率比较[n(%)]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的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极易发展为精神残疾,导致患者社会功能下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和潜在危险[3-6]。有文献报道,在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家庭社会干预等综合康复措施有助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康复[7-9]。本文55例患者通过家庭护理干预和追踪随访,干预6个月后评定,康复效果较好,精神症状显著减轻、社会功能有所改善、再住院率下降(P<0.01)。

本研究发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知识的宣教培训、发送健康教育小册子及用药指导,有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P<0.01),与相关报道一致[10-11]。因此,督促患者坚持规范治疗,使抗精神病药物在控制精神症状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本研究表明,社区精神分裂症的精神康复,是由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协同配合完成的,其中家庭护理干预的合理有效,是取得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病情改善、社会功能恢复的重要保障。积极开展家庭护理干预工作,是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社区管理方面的重要举措,符合国情,值得推广应用。

[1] 鲍丽萍,沈曦,张世芳,等.精神分裂症家庭干预效果的对照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2,25(1):50-51.

[2] 李素华,刘明军,李素英.社区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14):1308-1309.

[3] 应颖,宋立升,焦玉梅.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料者的应付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02,15(4):200-202.

[4] 陈碧霞,吴洪明,沈文龙,等.82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暴力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4,16(8):468-469.

[5] 吕建周,任朝晖,杨世平.定期巡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效果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6(9):1261-1262.

[6] 王刚,李佳,杨永亮.社区康复管理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J].中国康复,2009,24(2):143.

[7] 刘琳,岳淑英,卢世臣,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技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6,21(13):10-13.

[8] 赵涛,张传海,庄美芳,等.家属培训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7(5):29-31.

[9] 梁忠新,秦轶灵.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0,25(4):304-305.

[10]羊健蓉.健康教育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111.

[11]纪淑荣.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6):931.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家属依从性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