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同治法治疗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临床研究※

2015-03-17 10:22王立强李赫楠马士民刘云辉靳春凤王建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同治动脉血活血

王立强 李赫楠 马士民 刘云辉 靳春凤 王建新

(河北省香河县中医医院内三科,香河 0 6 5 4 0 0)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血栓形成[1],致使管腔狭窄或阻塞,肢端缺血缺氧导致指 (趾)出现缺血性坏疽或坏死,具有发病年龄早、进展快、病情重的特点[2],严重的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早期进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科于2011年4月—2014年7月,运用内外同治法对照西药组,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其结果显示实验组(内外同治组)治疗后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西药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周围血管病变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学会脉管专业委员会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诊断标准:1)有肢体缺血症状,发凉、怕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麻木、酸胀。2)有肢体缺血体征,皮色苍白或黯红,皮温低,肌肉萎缩等营养障碍性改变,患肢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3)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动脉硬化,血管壁增厚,内膜回声不均匀,可见粥样斑块强回声,动脉管狭窄、扭曲,血流峰时速减慢,阻力指数增高。

1.2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疾病诊断标准;2)年龄18~80岁;3)签订知情同意,有较好的中西医治疗依从性。

1.3治疗方法

1.3.1 分组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实验组90例,对照组90例。实验过程中脱落3例,实验组1例因不能坚持治疗而脱失,对照组2例因治疗过程中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退出研究。

1.3.2 基础治疗 均采用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等基础治疗。降糖治疗:1)饮食治疗。2)降糖标准:空腹控制在3.9~6.7mmol/L、餐后控制在7.2~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水平。3) 降压标准:130/80mmHg以下。

1.3.3 治疗方法及疗程 实验组加用口服祛风活血中药汤剂(秦艽10 g,羌活10 g,鸡血藤30 g,当归10 g,地龙15 g,全蝎10 g)和外用温阳活血中药汤剂(生川乌15 g,生草乌15 g,桂枝15 g,苏木15 g,鸡血藤30 g,地肤子15 g)洗浴患处。对照组加服己酮可可碱口服0.2 g,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1个月。

1.4疗效性指标 1)临床症状和体征:下肢麻木、疼痛,静息痛或间歇跛行,或者灼热或发凉。2)ABI指数变化:ABI其正常值为0.9~1.3,<0.9为轻度缺血,0.5~0.7为中度缺血,<0.5提示重度缺血。3) 中医症状和体征记分法:自拟症状量化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

1.5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下肢多普勒血流图正常,踝/肱(ABI指数) >1.0,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下肢多普勒血流图波形改善或者ABI指数>0.9,但≤1.0。有效:临床症状好转或下肢多普勒血流图波形改善或者指数较治疗前改善,但仍<0.9。无效:经治疗临床症状,下肢多普勒血流图及ABI指数无改善。

1.6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经SPSS17.0软件包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adi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两组多普勒检查结果比较 见表1。结果显示内外同治组治疗前后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己酮可可碱组的治疗前后ABI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量没有统计学差异。可见内外同治组在改善足背动脉血流方面优于己酮可可碱组。

表1两组A B I与足背动脉血流量比较

表1两组A B I与足背动脉血流量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 5

组别 例数 images/BZ_295_495_1541_1200_1605.png内外同治组 8 90.8 4±0.1 8 1.0 4±0.0 4*己酮可可碱组 8 80.8 5±0.1 6 1.0 2±0.0 1*0.5 2±0.1 3 0.5 2±0.1 5 0.7 2±0.1 8*0.5 5±0.1 6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内外同治组和己酮可可碱组的临床疗效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且内外同治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己酮可可碱组的总有效率,因此可以认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表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主要机制[4]为血管壁病变、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红细胞变形功能降低及血流切应力较大等变化都可能与循环障碍有关。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病痹证”、“脱疽”、“脉痹”的范畴。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瘀血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因此活血化瘀是治疗此病的基本治疗法则[5]。我科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病机是在瘀血阻络、血脉失养的基础上出现脉络寒凝、络虚生风,并以此提出了内外同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方案。《神农本草经》中载有秦艽“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之功;《汤液本草》中有云:“羌活气雄,……一身尽痛者,非此不能除”;二者合用增强通络止痛之功。鸡血藤和当归均可补血活血,化瘀不伤血;地龙《本草纲目》有云“……治足疾而通经络也”;全蝎善于通络止痛,全方具有温阳通络,活血祛风之功。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羌活具有通过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黏度产生抗血栓形成作用[6];地龙具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栓作用[7];全蝎提取液可通过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8]。同时给予中药汤剂外洗患处,可使药力直达病所,生川乌、生草乌和桂枝温阳通络止痛,苏木活血祛瘀通经,鸡血藤通络活血养血,地肤子祛风,内外同治之法共奏温阳、祛风、活血通络之功。

通过该研究我们观察到在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给予内外同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不但增加足背动脉血流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同时也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治疗开辟了更好的临床途径。

[1]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 0 0 4:1 4 4 5-1 4 4 7.

[2]尚德俊,王嘉桔,张柏根.周围血管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0 0 4:3 1 3-3 1 6.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 0 0 2:2 3 4-3 8 4.

[4]黄召谊,董慧.交泰丸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 0 1 1,2 0(7):7 8 1-7 8 3.

[5]唐春林.加用丹参粉针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 0 0 9,1 2(2):7-8.

[6]张明发,沈雅琴.羌活药理学研究[J].药学服务,2 0 0 8,(5):2 8-3 0.

[7]夏泉,张平.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 0 0 4,1 5(3):1 6 4-1 6 6.

[8]郝晓云,彭延古,肖长江,等.全蝎提取液对血液凝固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 0 0 1,7(4):1 5 8-1 5 9.

猜你喜欢
同治动脉血活血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四水同治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中国官窑瓷器的最后辉煌:“同治大婚瓷”究竟多奢华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