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支教师范生的思想教育策略探析

2015-03-17 10:43吴智育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思想教育理念策略

吴智育

(河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顶岗支教师范生的思想教育策略探析

吴智育

(河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24)

摘要:顶岗支教师范生在顶岗支教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安全感缺失、角色的转换引发冲突、教学技能与教学态度的不匹配、心理落差大、专注度低等问题。加强生活适应教育、健全人格教育、教学技能培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是促进顶岗支教师范生思想教育的基本策略。顶岗支教师范生的思想教育还需要科学有效的现代理念。

关键词:顶岗支教师范生;思想教育;策略;理念

顶岗支教是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尤其是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以师范生支持基础教育、师范生在教学中逐渐培养教学技能为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 河北师范大学作为省属重点师范高校自2005年开始实施顶岗支教工程,截至2015年,有2万多学生参与了顶岗实习支教活动,并圆满地完成了其所在基地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1]顶岗支教的大学生学科基础扎实、年富力强、思想活跃,他们为基础教育教学注入了活力,尤其是偏远、教育资源比较落后的地区,顶岗支教师范生成为重要的师资。顶岗支教的大学生让农村地区学生们增强了求知的欲望,开阔了视野,打开了通向高等教育的大门。然而,顶岗支教师范生毕竟是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们在支教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思想困惑。因而,分析顶岗支教师范生的常见思想问题,加强顶岗支教师范生的思想教育,是顶岗支教师范生健康成长的途径。

一、顶岗支教师范生常见的问题

顶岗支教师范生是实际从事着中小学教育任务的“准教师”,但其主要身份依然是学生。师范院校一方面通过顶岗支教促进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要把顶岗支教作为师范生思想历练和成熟的途径。师范生在顶岗支教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

1.基地学校的新环境造成安全感缺失

尽管顶岗支教实习点以就近学生生源地为原则,但是由于客观原因,实习基地学校不可能覆盖全部实习学生生源地。这就造成大部分学生到离自己家乡较远的地方支教。顶岗支教师范生初到实习地,一般会有新奇兴奋感,但是新鲜感过后,会产生安全感的缺失。尤其是外省份的学生,他们必然会产生客走他乡的感觉。

第一是方言语境造成沟通困难。尽管我国普通话已经普及,但是许多农村中小学,地方方言仍然是本校教师和学生交流的语境,带有地方方言的普通话更是充斥课堂内外。一些地方方言的用语习惯,实习生也一时难以理解,甚至产生误解。尽管基本的沟通能进行,但细节上往往存在交流困难。满口普通话的师范生在语境上存在孤立感。

第二是饮食习惯造成生活适应困难。高校一般食堂较多,饭菜食物种类繁多,开餐时间也比较长,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经济条件、时间选择就餐。而在顶岗支教的中小学就没有这么方便。学校有走读制学校和寄宿制学校。走读制学校一般没有食堂,即便是寄宿制学校,食堂规模一般偏小。加上地域饮食习惯的差异,很多顶岗支教的学生过不了生活适应关。

2.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转换引发冲突

顶岗支教师范生具有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角色,这两种角色存在着职业上的矛盾。作为教师角色,要有能够教好学生的教育职业自信,相信自已有足够的学科知识积累,有一定的教师职业素养,有能力把学生教好,不会误人子弟。同时,作为还没有毕业的大学生,顶岗支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知识更新较快,任何人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知识的传承者——教师更要不断地学习,要做到教学相长,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同时,顶岗支教也是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来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双重角色的转换给顶岗支教师范生带来一定的困难,不同角色应承担职责的不同往往会引发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矛盾和冲突。

3.教学技能与教学态度的不匹配

顶岗支教的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其精力旺盛,充满青春活力,而且绝大部分没有家庭和经济上的负担,又远离大都市的喧闹,在偏远的农村中小学除了顶岗支教的工作,没有什么能干扰他们,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大部分学生教学态度积极,加之由于与实习学校学生年龄的差距较小,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一般能够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但顶岗支教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欠缺,教学经验不足。个别学生没有当着众人讲话的机会和经验,甚至不能克服登上讲台的恐惧,这严重影响顶岗支教学生的教学。面对众人讲话紧张是一种常见的群体抑制现象,人是群体性动物,当一个人从群体中脱颖而出,其没有足够的力量和经验时,他就会产生不安全感,从而有紧张感,就是我们常说的怯场。这是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但是,作为教师必须克服怯场现象。尤其是第一次登讲台,要有充分的准备。高涨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技能不足的矛盾在顶岗支教学生中是常见的。[2]

4.不同学校的顶岗授课差异导致的心理落差

顶岗支教师范生在不同性质的学校遭受了“两重天”的待遇。一方面,在大部分农村普通中小学,条件比较艰苦,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学校更是艰苦。由于经济落后,基层农村学校留不住教师,造成师资严重匮乏。在这里顶岗支教的师范生被委以重任。[3]例如,一顶岗支教的学生辗转于两所普通中学间,每周授课达21节,成为当地学校的“香饽饽”。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的重点中学,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任课教师经验丰富,有较强的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这类学校一般不安排顶岗支教师范生上课,而是安排学生做教辅工作,如盯上自习课,上习题课,批改作业等。顶岗支教师范生一般支教不顶岗,学生一般需要主动要求才能获得非主科课程的少数教学课时,形式类似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实习。这种“两重天”的待遇使顶岗支教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不平衡,甚至互相羡慕和攀比,放大对方的优势,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5.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影响顶岗支教的专注度

顶岗支教是教师职业素养培养的必由途径。然而由于就业市场的双向选择,大学选择了师范类专业,毕业后未必一定会选择教师岗位。这样不想做教师的顶岗支教师范生在顶岗支教就没有动力,没有主动性。还有部分准备考研的学生,参与顶岗支教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业,很难投入过多的情感。而教育的工作对象是人,是一个需要情感投入的工作。处理好职业发展与顶岗支教的关系是对顶岗支教师范生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二、顶岗支教师范生的思想教育策略

顶岗支教师范生在从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转变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思想教育:

1.加强生活适应教育,为顶岗支教提供健康保障

身体健康永远是工作的保障。顶岗支教师范生到实习点后,首要任务是尽快适应当地风俗、生活习惯,提高自己的生存适应能力,保证自己身体健康和安全。顶岗支教师范生要树立入乡随俗的观念,尽快适应当地的语言和饮食习惯,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接受异地文化,思想心理不排斥,适应就快。反之,排斥异地文化,甚至藐视当地风俗,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不利于顶岗支教工作开展。

生活适应教育还可以引入同伴教育,由生源地学生讲述当地风俗及语言特点,指引异地学生尽快适应,并融入当地生活。

2.加强健全人格教育,为顶岗支教提供人格保障

健全人格是做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条件。在紧张的现代生活和信息过剩的时代,人们在享受着新时代变化的同时,神经变得越来越脆弱。顶岗支教师范生处在这个变幻多彩的时代,守住自我,抵制各种诱惑,塑造健全人格是从一个学生到教师转变的基本保障。因此,首先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辩证的、积极的眼光看待社会,人格不健全往往是钻牛角尖造成的。其次,要教育学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任何人都会有情绪的波动,但是不良情绪过多,或者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宣泄,会使当事人心理负压过重,要教会学生适当的情绪宣泄方法,如听音乐、绘画、参与社交活动、体育锻炼等。最后,要教育学生有心理咨询意识,有问题要主动向老师和同学求助,必要时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求助。

3.加强教学技能培育,为顶岗支教提供专业技能支持

提高顶岗支教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任务。过硬的教学技能是一个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教学技能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教师既要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基础,又要有课程设计的底蕴、课堂传授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习反馈控制的能力等,这些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训练。[4]

岗前岗后培训一体化是提高顶岗支教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必由之路。在顶岗支教前加强微格教学训练,顶岗支教上岗后建立听评课制度是提高教学技能的常用方法。微格教学,顾名思义是一种师范生通过微型课堂教学的训练,并利用摄像机把教学过程录制成教学录像。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授课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反思,帮助学生提高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现在先进的设备如数码录像机、智能手机为微格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微格教学成为可行的重要途径。听评课制度则是由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和名家对初登讲台的顶岗支教师范生的授课,进行听、评课,指出其优缺点,促进其教学技能迅速提高的过程。

4.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为顶岗支教提供动力支持

与城市相比,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学条件是比较艰苦的。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学校更是艰苦。由于经济落后、工作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常常留不住师资。很多学校师资严重匮乏。在师资匮乏的学校,顶岗支教师范生一方面有丰富的教学实践机会,真正做到顶岗,另一方面必须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有些师范生没有吃苦的准备,即便一些学生抱定把握到基层教育锻炼的机会,有吃苦的准备,在面对没有预料到的艰苦时也会叫苦不迭。例如,张家口某县一学校,五六个学生挤在一个宿舍,学校没有食堂,卫生间为公共厕所且离住宿地比较远。寒冷的冬天,学生们需要自己生煤炉,自己做饭,尤其让学生感到孤寂的是,放学后偌大的校园只剩下守护学校的门卫和几个孤零零的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是难以坚持的。对顶岗支教师范生不妨以“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的气概进行教育,让他们学会以苦为乐,体会艰苦奋斗是扎根基层的基石,使之坚定一种信念,艰苦是为人生增添战胜“苦难”的阅历,用苦难铸就辉煌,在艰苦奋斗中成长。

5.加强职业规划教育,为顶岗支教提供内驱力

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已实现了在校内有条件的转专业,但互相转校还未成为现实。教育大学生认识就读学校的未来就业范围尤为重要。对于师范生来讲,认识教师职业,是做好职业规划的起点。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教育,才能为顶岗支教提供内在的驱动力。教师职业是一个需要较高综合素质的职业,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长期的历练。这决定了师范教育是全方位的、综合的、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教育顶岗支教师范生无论毕业后是否从事教育工作,都应怀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积极参与顶岗支教,通过顶岗支教深入地了解教师职业,体验其中的酸甜苦乐。从实践论讲,顶岗支教是师范生是否适合教师职业的试金石。同时,师范生只有站在讲台上才能了解教育职业,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理性职业规划。事实上,许多学生通过顶岗支教体验到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从而更加喜欢自己的职业。

三、顶岗支教师范生思想教育应坚持的理念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社会多元化思潮对当代大学生造成极大的冲击。这使顶岗支教师范生的思想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顶岗支教师范生的思想教育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特点,思想教教育工作者应用科学有效的理念引导顶岗支教师范生的思想教育。

1.坚持思想灌输和疏导相结合

灌输的原则是思想教育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灌输是用既有的思想对教育者进行直接教育,是直接向受教育者传递教育信息的形式。目前,有些学者从德育接受学的视角反对灌输,认为灌输是教育者的主观臆断,是一厢情愿的事情。但不可否认,不管教育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最终目的仍然是让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和知识体系,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灌输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作为师范生要坚信灌输的意义。不管用何种方法、何种途径教育者最终要把自己掌握的理念和知识体系灌输给学生。完全摒弃灌输,就容易使教育者对教育的价值产生质疑。当然,在灌输时要兼顾疏导的原则,教育者要在研究和考量思想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并利用多渠道传递教育信息。顶岗支教师范生思想教育坚持灌输和疏导相结合本身具有较强的职业示范意义。

2.坚持精英教育和个体差异相结合

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教育的终极目标。理想的顶岗支教师范生思想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精英的教育。然而,用全面发展的终极精英目标要求现实生活中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必然会产生挫败感。顶岗支教师范生思想教育既要坚持精英教育的原则,又要面对学生个体思想的差异性。在要求学生拥有教师职业基本思想标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想境界,才是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者。

3.坚持师德引领和技能提升相结合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者是道德楷模和知识泰斗的结合。尽管教师不是圣人,但其职业示范性的特点决定了道德要求标准高于其他行业。顶岗支教师范生的思想教育要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不容质疑。但由于道德形成须经历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意志等复杂的过程,由于师德标准的要求高于非师范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由于现实中存在的顶岗支教学校中个别教师师德缺失的影响等,这些因素使顶岗支教师范生道德教育困难重重,这从侧面也彰显了师德教育的重要性。构建顶岗支教师范生的师德教育的框架可从以下三点做起:以教师职业道德课程体系为道德认知的切入点,以提升顶岗支教师范生教学技能为道德行为的渗透点,以顶岗支教师范生行为规范惩戒为道德意志的强化点。总之,加强师德引领是顶岗支教师范生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

4.坚持利用新媒体和传统方法相结合

信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时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顶岗支教师范生不可避免受新媒体的影响。有些顶岗支教师范生可以忍受艰苦的生活,但是不能忍受没有网络的环境,甚至是否方便上网,成为师范生在顶岗支教学校能否安心工作与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因而,顶岗支教师范生的思想教育需要重视利用新媒体。基于顶岗支教师范生对QQ群、微信公众号、网络会议等一些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教育者可以利用新媒体为载体进行思想教育。面对新媒体,青年学生的接受度和依赖度远远大于教师。这需要顶岗支教师范生思想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新媒体的利用,在语境和沟通方式上与顶岗支教师范生对接。当然,传统的思想教育的方法也不能摒弃。如书面交流、当面谈心等传统的方法有时也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坚持把握教育的契机和常规教育相结合

润物细无声是思想教育的写照,思想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常规的顶岗支教师范生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然而,有时一句应景的话就会对学生产生触动,一件感动的事件就能改变学生的思想。这就是学生的思想认知过程常有的顿悟现象。顶岗支教师范生的思想教育者应充分利用教育机制把握教育契机,以突发应景事件为契机,促进学生顿悟,对师范生思想进行即时教育。[6]

参考文献:

[1]李建强,刘森,李庆达.实习支教:高师院校“有为有位”的现实选择[J].教师教育研究,2007(11):67-71.

[2]吴智育.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调查与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49-150.

[3]李思殿.扶贫顶岗支教:师范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37-54.

[4]王宪锋.顶岗支教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29):155-156.

[5]孟子(下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219.

[6]曹忠诚.把握教育契机 强化品德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64.

【学人论坛】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Strategies on

Pedagogical Students of In-Post Teaching

WU Zhiyu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24, China)

Abstract:Pedagogical students of in-post teaching often encounter problems as lack of security, role conversion conflict, mismatching between teaching skills and teaching attitude, huge psychological gap and low concent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post teaching. Strengthening life adaptation education, perfecting personality education, developing teaching skills, arduous struggle spirit education and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are basic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in-post teaching students.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in-post teaching students also needs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odern ideas.

Key words:pedagogical students of in-post teaching; ideological education; strategy; idea

收稿日期:2015-08-14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9X(2015)05-0088-04

作者简介:吴智育(1974-),女,河北正定人,法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度教师教育改革专项研究项目《顶岗支教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猜你喜欢
思想教育理念策略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