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思考

2015-03-17 10:43李星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卢卡奇当代价值

李星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学院,北京 100875)

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思考

李星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卢卡奇十分强调无产阶级意识,无产阶级意识是在历史实践中产生的无产阶级群体意识,具有巨大的优越性,经历了三个阶段。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是黑格尔哲学的变形,它没有完成理论突破并且过于抽象和笼统,也缺少现实基础,其理论前提也值得商榷,有重大浪漫主义色彩。随着时代的变迁,无产阶级意识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但是,不可否认,该理论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对我国具有巨大的警醒作用。

关键词:卢卡奇;无产阶级意识;浪漫主义色彩;黑格尔式误区;当代价值

匈牙利人卢卡奇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家、有影响力的西方思想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还是共产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领导者。他在青年时代写了《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年)一书,用来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经验,该书自发表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论。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十分重视并详细阐释了阶级意识问题。循着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本文尝试对该理论进行不同维度的省思,旨在探寻其当代价值和启示意义。

一、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的破与立

在卢卡奇看来,所谓阶级意识,是指一种意识,该意识是被赋予的,它是对该阶级历史地位的感觉。或者是指这样一些思想和情感等,它们产生于人们能够将自己所处的特定生活状况(包括在其中所产生的各种利益)与它们对直接行动和全部社会结构的影响之间联系的完全把握中。人们在特定生活状况中,“如果对这种状况以及从中产生的各种利益能够联系到它们对直接行动以及整个社会结构的影响予以完全把握,就能认识与客观状况相符的思想和感情等等”。[1](P109)总之,阶级意识就是该阶级对自身的自觉认识,这种认识包括对历史的认识以及该阶段对自我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卢卡奇所说的阶级意识不同于经济意识或者个体意识,而是对社会总体的意识。它产生于阶级全体成员的共同实践之中,它的基础是与人们的利益直接相关的阶级的特定生存状况,是历史的产物,以阶级有机整体的形式影响历史发展,它不是以阶级中单人或部分成员的意识为方向,而是以阶级中全体成员的集体意识为转移。无产阶级意识是阶级意识的一种,资本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意识产生的土壤,当社会的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激化并无法调和,并且无产阶级政党产生时,无产阶级意识就随之而产生了。

无产阶级意识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19世纪中叶是无产阶级意识的“生”阶段,此时马克思力图唤起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以图推进现代产业工人的革命自觉。20世纪20年代,是无产阶级意识的“立”阶段,卢卡奇说:“阶级意识就是理性的适当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则要归因于生产过程中特殊的典型的地位。阶级意识因此既不是组成阶级的单个个人所思想、所感觉的东西的总和,也不是它们的平均值。”[1](P109)此时卢卡奇认为正是无产阶级意识的丧失导致了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溃败。他强调对阶级意识的重视。20世纪后期,是无产阶级意识的“破”阶段,此时拉克劳和墨菲等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现代社会中社会主体不断多元化,于是无产阶级意识也逐渐淡化、消解甚至消失殆尽。他们根据反本质主义的方法反对以往所推崇的“主体”,他们认为“主体是一种去中心的、去整体的行动者,这种主体是在多种多样的主体地位的交叉点上被建构起来的,在这些地位之间不存在任何先天的和必然的联系”;[2](P15)他们认为马克思的阶级二元对抗理论已经被时代抛弃,当代真实的情况是阶级没落,社会中的对抗是多元对抗,现代社会中,由于作为无产阶级意识的工人阶级已经消解,所以无产阶级意识也就不存在了。总之无产阶级意识已被时代所淘汰。

时至卢卡奇时期,卢卡奇十分强调无产阶级意识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了再“立”与重塑;他认为与资产阶级意识相比,无产阶级意识具有自身的优越性:由于无产阶级生存于不利的社会环境中,所以它具有彻底的现实把握能力和革命精神。无产阶级是基于整体而扬弃历史,他们的革命斗争是为了扬弃和超越现实社会,最终目标是实现无阶级的社会。此外,无产阶级意识还能基于总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无产阶级是自己认识的主体,同时又是自我认识的客体,无产阶级意识以其对历史的总体把握为立足点,这样就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卢卡奇重点对资本主义的物化意识进行了批判。卢卡奇的“物化”是指人与人的关系沾染上了“物”的性质,使人产生非人化。在商品交换的世界中,人与人的关系以物为基础,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这种“物化”现象具有严格性和隐蔽性,用看似完美的表面现象遮盖了人与人关系的实质。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过程中,物化结构越来越深入地、注定地、决定性地浸入人的意识里。在另一个层面上,物化还包括政治上层建筑的物化和意识形态的物化。其中经济领域的物化是物化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的物化是物化政治保障,意识形态的物化对整体的物化起合理性论证和掩盖的作用。“经济物化需要政治上层建筑里的物化的保障,更需要意识形态领域里物化的掩盖、论证和说明。”[3](P79)卢卡奇认为西欧的无产阶级不断失败的原因在于当时的无产阶级还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历史使命,也还没有形成与该地位和使命相一致的无产阶级意识。只有无产阶级意识成熟起来,无产阶级革命的命运才会得到改变。进而,卢卡奇指出无产阶级要从资本主义创造的生活方式的意识形态束缚下解放出来,只有在它学会了不让这些生活方式内在地影响它的行动的时候,才有可能做到;“这是因为无产阶级是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产物而出现的”。[1](P236)无产阶级必须生发出抵制资本主义生活对其产生内在影响的能力,到此时,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中才可能自由。卢卡奇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由于揭示了历史事件的真正动力而成为无产阶级的重要武器,它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虚伪性。无产阶级的斗争就显示了它对社会真实状况的认识,标志了其阶级意识的觉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也就意味着它的阶级意识的觉醒”。[1](P317)卢卡奇认为:由于无产阶级处在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中,必然会受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污染,物化阻碍社会进步。无产阶级必须批判物化,必须批判资产阶级物化意识对人的操纵,进而由此建构起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同时并明确自身的阶级意识,这样才能够保持清醒的、持久的革命立场。

二、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的黑格尔式误区

卢卡奇的无产阶级意识理论遇到了理论困境,并且该理论是粗糙的、论述是抽象的,缺少实践经验的支撑,也没有揭示出实现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物质基础,所以卢卡奇无产阶级意识理论具有强烈的乌托邦式的浪漫主义色彩。

具体说来,既然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被全部物化,那么无产阶级如何在这种被物化的情况下独善其身,并且认识到把握住该阶级的阶级意识?另外,工人阶级已然在资本主义物化的现实中被碎片化,那么该阶级的联合为一体如何实现?此时,卢卡奇借用了黑格尔的“同一的主体和客体”理论,认为无产阶级就是黑格尔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的绝对精神,无产阶级会遵循黑格尔的逻辑,由自在的阶级变成为自为的阶级。卢卡奇的思想和黑格尔哲学一样,论述犯了太过抽象的错误,并且缺少实践事实的证明。

卢卡奇的阶级意识其实是黑格尔的思辨哲学的重新发挥。卢卡奇认为无产阶级意识是对无产阶级自身状况的自明,它超出了自身所处的客观社会历史环境。这本质上就是黑格尔的反思。另外,卢卡奇指出,阶级意识是总体意识在生产和历史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它本身就包含着在现实中自我确证即必然现实化的特性,这其实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外化或现实化思想的翻版。卢卡奇阶级意识的基础是历史辩证法,这也是采用了黑格尔的结构,他强调的总体性就直接来源于黑格尔,总体性是黑格尔哲学的根本原则,他的绝对理念是整体,其在每个环节中也是整体,同样,卢卡奇也认为总体概念处于统治地位和本体论的原则,他拒绝研究历史中的具体事实和具体规律,而是从总体出发来研究历史,然而这只能是一种反思活动,是应然没有进入改造世界的维度,没有用真实的历史逻辑来研究现实的人的生存状况。卢卡奇没有彻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他只是单纯地在思辨中看待实践,将实践理解为社会中的活动,而忽略了作为中介的劳动,并且卢卡奇的实践是指理论实践,却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践的基础,总之,卢卡奇始终徘徊在黑格尔式的解释世界和马克思式的改变世界二者之间,实际上是要把改造世界的努力纳入解释世界之中,最终只能重新返回到抽象、思辨、抽象的黑格尔哲学中去。

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始终徘徊在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试图用黑格尔的思辨哲学来诠释马克思,没有揭示出阶级意识在经济和劳动意义上的实践维度,导致最终没能形成突破性的理论创造,成为唯意志论,具有幻想和独断性,所以滑入了乌托邦的深渊。另外,卢卡奇的无产阶级意识理论缺乏物质基础。无产阶级意识毕竟属于思想范畴,它要现实地发挥作用,必须借助物质的事物作为基础和中介。并且,卢卡奇只是简单地强调阶级意识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具体阐明如何操作;而后来的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更加完善和细化,有实践基础,也具有现实可操作性。葛兰西提出保持文化领导权对巩固政权的作用至关重要,并且提出有机知识分子的概念,认为国家文化领导权的占有是通过社会中的有机知识分子来实现的。这类知识分子是阶级意识的引领者,他们负责唤醒和保持阶级意识,从而使无产阶级掌握阶级意识的领导权。无产阶级必须教育和培养自己的有机知识分子,还必须使这些知识分子密切联系群众。这样,葛兰西就使意识形态理论具有了实践性和可操性。这是卢卡奇理论所不具有的因素和优势。

三、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前提中的张力

卢卡奇的无产阶级意识理论前提事实上是值得怀疑的。卢卡奇理论的默认前提是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在这个前提下,卢卡奇认为必须要重视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问题,破除对资本主义永恒性的迷信,从而推动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主体和客体都被物化,工人的劳动不断合理化和机械化,人不断失去自己的主动性和自由意志。作为实践主体的人被物所奴役和支配。这样,卢卡奇就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本质、拜物教本质,和其中不可调和的矛盾:社会对人的压迫和人追求自由自觉的本性的冲突。这种冲突激发了无产阶级意识的产生和强化,从而发起摧毁资产阶级的革命,这样社会主义社会就取代了资本主义社会。

然而,当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资本主义社会重新获取了强大的生命力,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时间被不断延后。卢卡奇将社会中的利益冲突和矛盾简单归结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对立是不科学的,他没有重视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阶级已经分化和破碎化,社会中充满了各种阶层,具有各种复杂的矛盾,并且这些阶层和矛盾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由于生产力、科学技术、教育、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中间阶级不断出现和壮大,分工不断精细化,以剥削关系为标准的阶级划分方法就显得过时了,而以职业或技术为标准出现的职业阶层就成为社会主要构成要素。这样,资本主义社会就成为多元社会。并且由于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第三产业不断壮大,工人阶级内部也出现层次分化。社会逐渐成为一个上下贯通的动态有机体,下层群体可以通过教育和学习,从而获得较高收入和社会地位。社会上层也会由于技术陈旧、管理不当、信息落后等破产。总之,资本主义社会中阶层关系变得多元化与复杂化,技术和管理等要素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是阶级压迫和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这种观点也不再精准。事实上,当代的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了双重甚至多重职能,除了充当阶级剥削的工具外,它还具有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职能、平衡社会中各个利益集团的调节功能,而第二个职能可以缓解第一个职能,资本主义国家具有生命和理性,是动态的,它具有强大的自我觉察能力和自我调节机制,在维护统治阶级自身利益的基础上,会通过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社会福利、教育公平化等手段缓解阶级矛盾,并使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使整个社会保持在相对的和谐状态中。生产资料私有制也不是社会中的唯一所有制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所有制形式也逐渐多元化、复杂化。这样就失去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的所有制基础。北欧福利国家的出现和存在证明了国家不一定都具有被压迫阶级摧毁的命运,它也可以作为社会公共服务者的身份而存在并可能长期存在。还有民族问题、文化冲突、宗教信仰的矛盾逐渐凸显,宗教和文化问题成为人类当下和将来长期要解决的问题。在生存危机面前,阶级矛盾和革命斗争被弱化。这样,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实现就变得遥遥无期。在当代,鉴于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前提不是必然成立,那么这一理论也就不具有十足的说服力。

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没有对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做具体的细化和区别对待。我们知道,东方和西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无产阶级状况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情况有所不同。而真正有效的革命理论应如葛兰西所指出的:革命应有阵地战和运动战之分,并有区别、因地制宜地应用。阵地战适用于东方的落后国家,例如中国和朝鲜等,相反运动战适用于西方发达国家,如英美国家。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力图在国家和社会之间进行调和、博弈和谈判,而非强权理论。葛兰西认为在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重视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掌握更加重要。否则,即使获得了无产阶级政权,也是不会持久的,存在再次失去的危险。如社会主义的苏联政权被颠覆,苏联以解体告终。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外因。事实上,就算是同为东方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落后国家,其经济状况和无产阶级状况也是有差异的,也要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革命策略。卢卡奇的无产阶级意识理论没有将理论与本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是陷入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泥沼,犯了一刀切和唯心主义的错误。

四、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的当代价值

不可否认,卢卡奇的无产阶级意识理论有其独特的价值。它批判了当时第二国际所宣扬的经济决定论,事实上,无产阶级首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保持稳固的、持久的阶级意识,才能够始终不变地承担起这个使命。不然即使无产阶级夺取了国家政权,但是若对自身的阶级意识逐渐淡漠,那么该阶级就会失去意识支撑,这样的政权必定是不坚固的,也是不会长久的。但是,卢卡奇过分夸大了阶级意识的能动作用。

于今而言,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西方社会发生的“颜色革命”以及“雨伞革命”等具有暴力化与非暴力革命则反映出资产阶级意识的渗透与扩张,后工业时代带来的精细化分工导致无产阶级的碎片化,无产阶级的“总体性”与“阶级性”在很大程度上被现代性所消解。因此无产阶级要时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阶级意识,并使自身的无产阶级意识适应新时代的情况和要求。

当今世界上,我国是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一定要重视卢卡奇所强调的无产阶级意识问题,要密切防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意识形态,如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等,对我国的意识形态进行渗透,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无产阶级意识,掌握好意识形态方面的领导权,这样才能使无产阶级政权长立不倒。

参考文献:

[1]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尚塔尔·墨菲.政治的回归[M].王恒,臧佩洪,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3]宫敬才.卢卡奇的哲学思想[M].台北:台湾唐山出版社,1993.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 Lukacs’ Class Consciousness

LI Xing

(School of Philosoph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Lukacs emphasizes on the proletarian consciousness. It is produced in the historical practice of group consciousness of the proletariat, which has great superiority and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But lukacs’ theory, to some extent, is the deformation of Hegel’s philosophy. It didn’t finish the theoretical breakthrough, and is too abstract and general, also lack of realistic foundation. Its theoretical premise is questionable with significant romanticism. The proletariat consciousness theory also needs to keep pace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But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the theory still has its unique value and has huge warning function to our country.

Key words:Lukacs; proletarian consciousness; romanticism; Hagel misunderstanding; contemporary value

收稿日期:2015-08-15

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9X(2015)05-0105-04

作者简介:李星(1987-),女,山西左权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卢卡奇当代价值
卢森堡思想对卢卡奇的影响研究综述
卢卡奇早期思想发展及其思想史效应:100年后的重访
布达佩斯学派与卢卡奇哲学再评价
卢卡奇的物化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卢卡奇研究综述
伟大心灵在妥协中的信念坚守
——读《卢卡奇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