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能源安全观刍议

2015-03-18 03:15宋明强
关键词:能源安全安全观常态

周 涛,宋明强

(1.华北电力大学 核热工安全与标准化研究所,北京 102206;2.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



新常态下中国能源安全观刍议

周涛,宋明强1,2

(1.华北电力大学 核热工安全与标准化研究所,北京102206;2.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

基于世界与中国的能源发展形势,分析了中国能源安全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新常态下中国能源安全观的原则。根据能源发展的原则,得到能源安全发展的途径。分析结果表明,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能源安全发展必须保证自主、多元、互补、生态等原则。同时,要思想领先,制度保障,政府、企业、事业协调有序推进国内外能源安全。最终通过能源安全,保障中国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能源安全;生态经济革命

能源问题是世界和中国发展的重要问题[1]。而能源安全则是解决能源发展问题的一个关键前提。没有安全的能源,就没有能源的安全,就没有中国能源,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给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定下基调:“推动能源体制革命,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并着重强调了五个实现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途径,即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和国际合作。中国能源安全应从三个角度来审视,一是能源来源的安全;二是能源利用的安全;三是能源环境的安全。只有能源的三个方面都是安全的,才能称之为安全的能源。这样,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2]才能取得长足进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得到有力保障,也才能又好又快又安全的发展。

一、中国强调能源安全的必要性

(一)世界政治经济发展需要

目前世界处于多格局时代,但热点不断。特别是中东产油地区历来是纷争不断,已经成为恐怖分子的活跃地区。美国及其西方国家,又因为乌克兰问题与俄罗斯出现矛盾,从而出现新的政治经济纷争。在页岩革命刚刚开始不长时间,去年突然出现来了石油暴跌,石油价格由100多美元跌至今年1月的50美元左右。这些世界政治经济的热点,或多或少都与能源有关,或影响能源安全,对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风险。在这种变化的时间新形势下, 树立适应的世界能源安全观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二)中国新常态环境需要

世界出现了能源变革和低碳发展的潮流,强化节能和能源结构低碳化已成为大国能源战略的共同选择[3]。同时,中国目前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常态的含义就是,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世界能源低碳化的背景下,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新常态下,能源的安全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 树立新常态下的中国能源安全观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三)中国能源自身发展的需要

能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没有能源,就必须采取进口策略。而进口就要受制于人。因此,发展好自身能源,能够自身掌控自己命运就十分重要。通过良好的能源利用与发展,更好地位国家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服务,也是用好能源和自身良性发展题中之意。一个强大的国家,一定有一个强大的能源工业支撑。而且,这个能源发展一定是安全和可靠的。

二、新常态下中国能源安全观的原则

(一)自主原则

能源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基础,因此,要能自我掌控,才能不受制于人。20 世纪 70 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对美国国民经济造成重创,也感受到依赖进口能源所带来的威胁[4]。一个不能掌控自己能源的国家,其政治自主权也就大打折扣。就会地动山摇,政权不稳,人民生活受苦,国家经济受到极大影响。能源来源安全得不到自主,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能源利用安全得不到自主,就会极大阻碍经济发展,造成经济和人员损失。能源环境安全得不到自主,就会影响能源事业进一步发展,就得不到人们支持,也是对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的严重损害。同时,能源技术要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真正为我所用,才能适合国情,才能得到最大最优发展,才能如中国高铁之腾飞。

(二)多样性原则

能源是是多样的,中国是以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国家[5]。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其对环境的污染,新能源逐步登上世界舞台。多样性能源的使用使得能源来源更加安全可靠,避免依靠单一能源。同时,除太阳能、水能和风能是依靠自身资源,拟要大发展核能,其燃料也得某种程度依靠国外,石油天然气能源就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在依靠多种能源的同时,核燃料、石油天然气等也必须来源于不同国家,这也是一种能源安全观。多能源来源多国家,是必要的原则。即使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也要坚持在发展自我技术前提下,引进消化多国技术,形成自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在能源利用方面,也要坚持使用不同的技术方案,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发展,这也是一种技术的安全。能源的环境安全,更需要发展不同能源。既要避免诸如煤电这类同类污染的扩大,也要避免新能源的另类污染,能源环境安全是第一位的。

(三)独立互补原则

独立互补原则是多样性能源的补充与发展。每种能源都有其自身不足与限制,因此,需要互相补充、互为支撑。靠风能就要考虑的无风的日子,靠水力也要考虑水资源的限制。因此,只有综合使用,才能安全可靠,才能长治久安。来源要互补,利用要互补,环境要关注,这样独立能源的互补,才能关键时刻堪当大任。要未雨绸缪,要平时时期想着危机时刻。在任何条件下,个个是将军,个个能战斗,这是一个成熟的能源安全与政策。日本福岛事故后,我们更要注意这一点,依靠单一能源是危险和不可靠的。不能不承认的是,日本在遭受福岛核电事故打击之后,在零核电的日子里,还能安全稳定。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训,也更应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实践经验。

(四)生态文明原则

能源利用的目的是要创造美好生活。如果污染了环境,没有了生态文明,肯定是一种本末倒置的作法。新常态下,经济转型为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从爱护生态环境出发,爱护能源资源,优化利用能源资源,环境友好型增长,是必须要坚持的。来源处抓生态建设,运用先进保护生态的技术,多考虑子孙万代。能源安全你我他,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中国的家。

三、中国能源安全观实践途径

(一)安全第一,制度保障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想触及灵魂,力量无穷。因此,在新常态先的中国能源安全观必须得到认真的学习,真正掌握。真正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根本的前提。没有安全观念与文化,经济也只是水中月,空忙活一场。认识到这个关键问题后,就要采取相应政策,就要努力践行。实践当然也要讲究方法,让正确的思路去指导实践。而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坚决贯彻,要持之以恒,要不折不挠,遇见困难也不要怕,也不能怕,这样能源安全发展才有了可靠保障。值得说明的是要建立制度,要靠制度贯彻执行,避免人为疏忽,避免执行不力,避免有意旁路,这是中国能源安全特别需要制度的问题。

(二)统一布局,协调发展

能源问题是与世界各国相关的国际问题,因此,必要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进行统一布局。企业国内竞争或许必要,目的是激活国内市场。但是,对外时候,一定要形成拳头。协调布局。不能放任企业自发去国际竞争。目前,中国核电在国际上自我竞争,实际是一种自我残杀,对中国能源企业走向世界是不利的行为。也有损中国的国家形象。这里要说明的是,政府统一布局指挥,可以事先由无经济利益事业单位设计方案,政府选择实施。在包括高校在在内的智力参谋长的高参下,政府挂帅指挥,企业为将军,各个争先,协调出马,中国能源企业在国际上才能战无不胜,有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在千里之外。

(三)进口多元,战略储备

能源要进口,不是因为我们缺乏,而要对我国自有能源有个合理储备。一旦出现能源危机,我们有自己能掌握利用的,这一点非常重要。进口不能依靠某一国家或地区,应该全面布局,空齐头并行。在不同时间开展进口,特别注意在价格的波谷时进口,可以作为国家的基本储备。在一手抓进口时,也不能忘记国内资源的适当探明和预备行开发,一旦国际形势有变,国内能源能够及时跟上。能源技术方面,一定要立足自身,积极开发自己能源技术,保护好先进能源技术。在能源安全利用上,要最大限度使用自身开发的先进技术。

(四)引进技术,自主创新

要认真学习借鉴国际先进能源技术,但一定注意消化吸收,形成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拿来主义是容易的,但是安全问题是最令人堪忧的。要把握一个原则,能自己干好的首先要自己干,要以国家大局为念,不能只顾自己企业的利益,避免只是企业行为。这方面,政府要大力规范,在技术专家评估的同时,要有管理专家进行评估。要积极引入高校等事业单位的意见建议,不能就纯技术引进,而要科学基础同时行动。全力打造科学基础,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这是一项长治久安的基础工作。

(五)提高效率,节能减排

中国能源安全必须以在全部工作环节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基础。一方面,通过多途径的资源的稳定供给、合理价格和多途径的运输安全实现;另一方面,必须要依靠能源高效利用、节能和保障。中国必须要开展的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和国际合作,必定是提高中国能源效率,以及进一步实现能源安全的根本途径。

[1] B.W. Ang, W.L. Choongn, T.S. Ng. Energy security: Definitions, dimensions and indexes [J].RenewableandSustainableEnergyReviews, 2015(42): 1077-1093.

[2] Richard N. Cooper. Prospects for the World Economy in2035 [J].NortheastAsiaForum, 2015(1).

[3] 何建坤.中国能源革命与低碳发展的战略选择[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4] 苏彤.美国能源独立战略的实施及其影响[D].长春:吉林大学,2014.

[5] 赵鲁涛,程蕾,薛美美,李冰冰,付敏. 中国能源安全分析与展望[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责任编辑:李潇雨)

The New Normal Perspective on Chinese Energy Safety

ZHOU Tao,SONG Ming-qiang1,2

(1.Nuclear Thermal Safety and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6,China;2.Passive Nuclear Energy Safety Technology, Beijing Key Laboratory,Beijing 102206,China)

Based on energy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 and the world,this paper analyses the necessity of China′s energy safety development and proposes the related principles of China energy safety perspective from new normal.In accordance with energy development principles,safety energy development approach can be obtained.Ar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ere is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satety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energy safety development should be guaranteed by self-reliance,multiple independent,complementary and ecological principles.Meanwhile thinking ranks first,rules and systems guarantee. Second,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co-ordinately carry forward energy safety home and abroad.Thus by means of energy safety can sustainabl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be guaranteed for China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aivilizativn.

new normal; energy safety;ecological ecnomic revolution

2015-01-26

周涛,男,华北电力大学核热工安全与标准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F206

A

1008-2603(2015)02-0001-03

● 能源与环境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能源安全安全观常态
英能源安全战略,一份愿望清单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发展研究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北京市能源安全水平评价分析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基于熵权法*的广西能源安全评价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