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竞技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探析

2015-03-18 11:43李银银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62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体育事业竞技

□钟 江 李银银(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20)

国内竞技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探析

□钟 江 李银银(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20)

伴随着近几年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内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也进行了长远的发展。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我国的体育事业推向了另一个发展的浪潮。各类赛事的成功举办、国内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形势下,如何科学有效的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更好的促进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还有待研究。

竞技体育 群众体育竞赛 组织与管理

运动竞赛是体育赛事中的核心内容,竞技体育竞赛是运动竞赛的灵魂。对竞技体育竞赛实行科学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是体育赛事组织管理的主要内容,同时是衡量和评价体育赛事效果的重要依据。

1、我国竞技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的现状

我国竞技体育竞赛组织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社会主导型的竞技体育竞赛模式,另一种是政府主导型的竞技体育竞赛模式,新中国成立以来,竞技体育的组织与管理具有的是高度集中的举国体制的性质。改革开放以后,竞技体育竞赛事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举国体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需要,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迫切需要组织与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1.1、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

回望过去的几十年,竞技体育作为中国体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其组织与管理模式也不断更新换代。组织机构经历了从体育总会-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局的重重演变,工作方式也从群众自治为主、发展群众体育转向了以国家行政手段为主导,推行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举国体制”上。作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过程的产物,他们都各特色,也曾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发挥过不可小觑的作用。

1.2、以行政管理特色为主的集权组织管理模式

我国竞技体育组织与管理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及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非营利性”影响,竞技体育的组织与管理带有明显的行政管理特色,这一特点与竞技体育在计划经济下的正常运行是相符的。经过多年的改革更新,现阶段我国虽已逐步进入市场经济的规划,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举国体制”依旧影响着社会文化生活。这是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它的影响需要经历时间的冲刷。竞技体育在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下的运行状态展现出较强的 “政治功利性”,计划调控、管办合一正是这一特点的具体表现。它的存在虽然存在诸多弊端,但在短时间内实现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方面发挥着自身独有的优势。

2、竞技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制度法律规范的不健全,法制化程度低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法制化程度相对偏低是直接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组织与管理模式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问题。在我国竞技体育的范畴内,可供利用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相对较少。以《体育法》、《宪法》相关条文为基础的法规制度,以及有限的行业管理规范制度及条例组织而成,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惩罚的力度小,因而产生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在此基础上,依法办事仍旧存在很多实际困难。

2.2、资金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化程度低

长期以来实行的“统包统配”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给市场经济的介入产生了不小的障碍。计划的下发、经费的发放、运动员的招收、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均由国家统一调配的做法虽然逐渐被打破,但这种行为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不少障碍。截止到目前,竞技体育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仍以政府下放为主,社会经费所占的份额小。

2.3、缺乏科学系统的编制配置体系

依据运动员各个阶段培养发展的规律,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是存在一定比例的,如:优秀运动队的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限额比例为1:4-6(人);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限额比例为1:6-10(人)等。但就目前各项目中心编制的调整及人员配备的反馈情况来看,编制上就没有突出重点项目管理的特点,特别是在职能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大幅度减少行政人员编制,造成的人手不够、精力不足、工作疲于应付、职责不清的局面,已经严重影响到运动队后勤保障工作的供给。因而在竞技体育管理工作上需强调科学系统的编制配给体系。

3、竞技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解决的措施与手段

3.1、改革竞技竞赛组织管理模式

在国家体育总局成立的各个运动项目组织管理中心逐步实现由行政管理型向市场经营型过渡,为进一步达到运动项目发展的要求,大多数城市体育委员会开发了竞赛组织管理及服务中心,并且收效颇丰。为把竞赛任务与举办者的积极性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实行竞赛的招标制度,使组织者和举办者达到利益共享。

3.2、进一步把握竞赛商业化趋势从战略高度合理安排竞技体育竞赛

竞技体育竞赛经费短缺的问题伴随着商业化运作模式的出现得到了有力的解决,为竞技体育竞赛的长足发展提供了长效的资金保障,而商业化的竞技体育竞赛的发展要从新的战略高度出发进行合理安排,政府也应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否则将会失去对竞技体育竞赛的有效控制,影响竞技体育竞赛的良性发展。

3.3、开展组织与管理队伍建设,健全竞赛监督机制

办赛队伍建设的开展,要求各级培训的内容不断更新,需要不断的灌输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同时抓好执法队伍的双重建设,加强裁判员全心全意的服务理念及专业素养教育,要查处重大案件,加强舆论监督,健全竞赛体育竞赛的监督机制。

4、竞技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4.1、由单一的组织管理模式向多元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发展

由于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性的不平衡,竞技体育应保持多元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在部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闭塞的地区,社会经济力量薄弱,不得不保留政府主导体育事业的管理模式;此外,在经济发展较快,体育市场相对成熟的地区,则由社会管理型占主导地位。而随着各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单一的组织管理模式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而,多元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则越来越受到青睐。我国现阶段的竞技体育事业已由政府管理型逐步过渡到政府与社会结合型的管理体制。

4.2、竞技体育项目国际化

奥运会、全运会等大型赛事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我国竞技体育项目迈入国际化的行列。第九届全运会设置的竞技项目里除武术外,其他项目均与夏季奥运会所开设的项目同步。如:李娜等优秀网球选手近几年在国际网坛上战国颇丰,不仅提示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国际地位,也证明了中国的网球指导技术水平逐步追上了国外以网球作为优势项目的参赛国家。短期内中国女网水平的迅速提高,其秘诀正是实行了“国际化战略”。步入后奥运时代,市场需求的扩大、传媒对大型赛事的转播逐步扩大了公众的体育视野,大众观赏水平的提高,就决定了越来越多的竞技项目将被引入中国。

4.3、人才交流国际化

随着中国体育全面走向世界,竞技体育人才流动渠道与国际接轨,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体育人才流动不断加强,不断有针对地引进国外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如男子佩剑教练员鲍埃尔。中国女曲教练韩国人金相烈等。同时也向国外输出了一部分优秀运动员,如足球运动员郑智及众多的乒乓球运动员,使他们成为国际化人才,同时培养了一大批在国际体育组织里就职的体育官员。

4.4、竞技体育的科学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水平的竞技运动员是现代科技和体育的重要结合。运动的场地设施以及运动员的配备科技含量不断在加强。科技的发展逐步影响着比赛的胜负。在国际比赛中,电脑摄像技术、人造卫星等现代化通讯技术的广泛运用,充分明确了科学技术成为保证当代竞技体育正常进行的一种必要条件。然而我国的体育科研与运动训练实践的结合程度还远远不够,教练员、运动员各方面的素质需需要进一步得到提高。加强科技创新,实现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的选材运动训练、竞赛、管理的集约化发展之路,真正实现科技兴体。

5、结论与建议

(1)实现政府调控下的市场配置。

结合型的体育组织管理模式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体育事业,也必须服从市场经济所特有的组织和管理要求。让“看不见的手”在“看的见的手”的调控下,按照自身规律调控竞技体育资源。整理市场上混乱的竞争环境。在这样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下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缺一不可。因而采用政府调控下的市场资源配置,发挥两者的优势,达到竞技体育的平衡发展。

(2)协调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发展。

我国现在处于全民健身的发展热潮中,因而,政府对大众体育的投入也逐步的提上了日程。奥运会之后,国民对金牌的崇拜意识有所淡化,对运动休闲和对健康追求的意识不断关注。鉴于竞技体育所带来的国际地位的提升,因而使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协调发展势在必行。如何科学处理好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关系:改变政府管理体制,彻底摆脱“一套班子,两块金牌”的局面,大众健身意识的形成,刺激了体育市场的发展。体育产业的崛起,将竞技体育所带来的运动成果应用于大众体育,从侧面大力促进大众体育及体育产业的发展。刘延东在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表彰大会上强调:坚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3)强化竞争机制在组织结构中的作用。

未来我国竞技体育的竞赛组织与管理模式发展力求通过社会组织之间无高低差别的并列关系,为公平竞争提供机会,加强竞赛的可比性。组织结构中的竞争机制的产生促进成员整体水平提升的同时,还可通过优胜劣汰优化组织的构成。政府在合理利用竞争机制刺激社会团体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市场对竞技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4)采用运动项目协会承办、政府管理的竞技体育组织模式,注重社会个体的发展和自主决策。

与国外自下而上从群众中建立起来的单项协会有所区别,我国单项协会的发展仍然不能脱离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但从未来发展的趋势上来看,经过多重改革与调整后,采用运动项目协会承办、政府管理的竞技体育组织模式将有助于社会个体的发展和自主决策,这种模式必将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组织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逐步发挥自律组织在体育行业管理中中流砥柱的作用。

6、结论

我们必须遵循体育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的国情,全面落实竞技体育组织与管理工作,逐步使竞技体育向协调化、社会化、国际、科学化的道路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体育事业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竞技精神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花与竞技少女
高校课外体育竞赛对大学生健康干预机制的研究
陕西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