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版本拾遗——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版本

2015-03-18 12:58徐健华
传播与版权 2015年5期
关键词:史话商务印书馆宽容

徐健华

《宽容》版本拾遗——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版本

徐健华

《宽容》对世界有着广泛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人中引起巨大反响,在中国出版以来已经由不同的出版社在不同的时期出版了50个以上的版本。但是,几乎所有对《宽容》在中国出版的历史的研究,都遗漏了这本书在中国最早的版本——由商务印书馆在1936年7月出版的《思想解放史话》。

房龙;《宽容》;版本;拾遗

[作者]徐健华,中国传媒大学。

由美国著名通俗读物作家房龙所著的《宽容》,是一部有着广泛影响的世界名著。它以深厚的人文关照及倡导思想自由的精神解析了人类为寻求思想的权利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勾勒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类思想解放史。《宽容》告诫我们,在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几十个世纪中,文明之灯虽然忽明忽暗,但它从未熄灭过。今天我们阅读《宽容》,不仅可以了解人类思想文化演进的简明历史,而且可以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路历程。每一次阅读《宽容》,都能使人们享受一次人类思想解放的精神大餐,也能让我们接受一次社会生活良知的精神洗礼。

一、《宽容》在中国的出版概况

《宽容》(又名《人的解放》)一书的英文原版由房龙创作于1925年,在20世纪30年代引入中国,并随着中国时代背景的不同与社会思潮的变化有着跌宕起伏的命运。自从《宽容》20世纪3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其在中国出版界先后掀起了三次浪潮。

《宽容》中译本第一次由商务印书馆于1936年出版①2009年,《宽容》被中国社会各界评为“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之一。其中,在《宽容》的评论中曾提到:《宽容》中译本早在1936年就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但当时并未能如20世纪80年代获得巨大的思想呼应。,当时中文版译名为《思想解放史话》②陈奎德:《宽容之道——读房龙的史话<宽容>》,《读书》,1986年第6期。。《思想解放史话》出版后却不温不火,并未取得之前在中国出版的房龙作品如《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圣经的故事》等那样的成功。笔者以为主要是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大环境所决定的。国内环境方面,占社会主导地位的国共两党展开殊死搏斗,阶级斗争正酣,他们之间没有宽容的余地。而当时的中译名《思想解放史话》很容易把《宽容》的解读定为一尊,即商务印书馆的出版者把它定位为一本自由主义的启蒙读物。如此一来,不但实施高压统治政策的国民党肯定会排斥这种读物,而且以阶级斗争为主导意识形态的中国共产党也不会认可它对人类思想发展史的解释。可想而知,《思想解放史话》在当时中国社会的读者基础何等狭窄。国际环境方面,1931年以来,日本军国主义先后策划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其伸向中国的魔爪越来越深。1936年的中国已然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救亡压倒启蒙”。此时还有多少国人有兴致谈“宽容”,谈自由主义呢?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的中国“春潮带雨晚来急”,《思想解放史话》自然就“野渡无人舟自横”——其无人问津的命运在所难免。随后十多年的战争时期,《宽容》一直十分落寞。

《宽容》一书在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持续畅销书起源于1985年9月三联版《宽容》的出版。当时,十年动乱结束不久,中国人经历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与没有宽容的概念,社会进入改革发展状态,也需要宽容的气氛。于是80年代初在意识形态有了某种松动的社会背景下,三联出版社1985年出版了《宽容》。据当时三联老总沈昌文回忆:“翻译出版此书,得益于李慎之。李先生洋文好,又是老共产党员。他曾跟我说:我们在很多事情上,要回到西方的二战前后。按照指点,我找到的第一本书就是《宽容》。”③赵一凡:《房龙小引》,《宽容·序言》,三联出版社,2009年。沈公又说:“‘宽容’这个题目好。大家都经历过‘文革’,那个年代没有宽容。所以《宽容》出版后,一下子印了十五万册。”④赵一凡:《房龙小引》,《宽容·序言》,三联出版社,2009年。该书应时而出后,受读者欢迎程度大大超过出版者的预料。至1998年,此书连续印刷11次,成为三联书店评选的“二十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百本图书”之一。笔者手里的一本根据三联1985年版《宽容》重印的一书版本记录数据可以佐证:1998年6月北京第11次印刷,印数337,201~352,200。

到了90年代后期,三联不再重印《宽容》,但却不断引发多家出版社的追捧。进入新世纪后,广西师大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陕西师大出版社等相继翻译出版了《宽容》这部历史名著。迄今30多年来,《宽容》持续畅销,已有50余种版本,其中多数恢复了三联初版时删节的部分内容。为了对广大学生进行有关宽容的人生修养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还将《宽容·序言》编进了中学语文(高一)教材。

二、《宽容》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版本

笔者在阅读与房龙《宽容》有关的文献时发现,学界对该书在中国的出版历史的研究中,多数都以1985年的三联版本为开端,几乎未提及此书有1936年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的版本。甚至有文献说道:“房龙的《宽容》,在我国解放前后均未出版过。直到1985年9月,为了借鉴和继承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一次翻译出版了《宽容》。”(姜建成《宽容导读》)

2009年,《宽容》被中国社会各界评为“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之一,其中,在《宽容》的评论中曾提到:《宽容》中译本早在1936年就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但当时并未能像20世纪80年代一般获得巨大的思想呼应。后笔者由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室借得《宽容》一书的1936年商务印书馆版本。

该版本《宽容》书名并不是《宽容》,而是《思想解放史话》,译者宋桂煌。书的封面使用绿色格纹布面,仅书脊上用烫金压印写着书名和作者,设计简洁不拖沓,透着与“宽容”相符的平静意味。书内文字采用繁体字竖排版,整本书由右至左阅读,并随行文进度穿插作者房龙自画的插画。书本内容由扉页、作者弁言、目录、正文、版权页组成。其中,译者在作者弁言中写道:“本书原名为《人类的解放》,副题为《人类争求思想权的奋斗故事》,译者为显示本书题旨起见,爰更名为《思想解放史话》……”版权页上出版日期标示为:“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七月初版。”

三、《思想解放史话》为何被遗忘

《思想解放史话》的中译本第一次出版是由商务印书馆于1936年出版,出版后不温不火,且不同于当时全球包括中国在内引起房龙热的《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圣经的故事》的成功,这本书并没有在中国引起思想的共鸣。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由当时中国所面临的社会环境造成的。

当时中国面临的是内忧外患。于内,国共两党就统治地位展开殊死搏斗,二者之间并无“宽容”可言。译者将书名译为《思想解放史话》即等于将该书定位为一本自由主义的启蒙读物,在当时阶级斗争正盛、几乎所有人都投入斗争的情况下,此书并不可能得到太多认可和传播,读者基础甚差,自然无法掀起任何思想热潮。于外,1931年以后,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举国上下正进行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此时“救亡”重过了“启蒙”,国人所急是抵御日本人侵略,又有几个人能够静下心来谈自由、谈宽容呢。至1937年,即《思想解放史话》出版的第二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该书自然逃不过无人问津的命运。

抗日战争结束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党执政,社会形态需要转变,社会制度需要变革,内部阶级斗争的继续进行,《思想解放史话》一书只能因为与社会背景的不兼容而长时间地沉寂下去。

所幸的是,“十年动乱”过后,劫后余生的中国终于能够沉下心来痛定思痛,反思过去犯下的错误,开始对“宽容”产生共同的诉求。此时,《宽容》以新面貌再次出现在国人的视野,为逐渐苏醒急欲冲破思想禁锢的人们带来新的启蒙,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引起很大反响,并在此后造就了中国出版史上的一道奇观。

[1]朱子仪.品尝房龙的人文主义盛宴[N].中国教育报,2001.

[2]陈奎德.宽容之道——读房龙的史话《宽容》[J].读书,1986(6).

[3]赵一凡.房龙小引[M]//房龙.宽容.三联出版社,2009.

[4]颜玉强,常绍民,庞旸.三人话房龙[J].博览群书,1997(7).

猜你喜欢
史话商务印书馆宽容
商务印书馆120年
尊重、理解、宽容让他重新起步
我努力读懂“宽容”这首诗
宽容在班集体教育中的作用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商务印书馆喜迎120年大庆
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股东财产权分析
商务印书馆
共和国大阅兵史话
中国阅兵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