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编辑如何管理作者资源

2015-03-18 12:58
传播与版权 2015年5期
关键词:约稿稿子刊物

陈 丽

作者是一本期刊的基石,有了作者提供的材料,编辑才能精加工,将这些材料制成一间漂亮的房屋。而如何能在众多的材料供货商中提取出最佳的材料,并且将这种供货关系长期维系下去,这就引出了编辑如何管理好作者资源这个问题。

一、擦亮眼睛仔细找

期刊的稿件有一个重要的来源——自由投稿。这需要编辑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从投稿中分辨出优秀作品进行选用。编辑在按照稿件优劣进行选用的同时,需要做一件更重要的工作——发掘优秀的、有实力的作者。

有的编辑在阅读投稿时,只局限于自己所要策划的栏目内容,一看某篇投稿并不是这个方向的,就直接弃而不看。其实本着尊重作者劳动的原则,编辑也要挤出一些时间,仔细阅读每一篇投稿。辛苦不会白白付出,笔者就曾经从跟栏目不对口的投稿中发现了很多有实力的作者。

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不局限于他所写的某篇文章。如果他的文字水平比较高,跟他约其他相似类型的稿子,他往往也可以驾驭。反言之,如果在投稿中发现了某些不错的选题,而作者的写作水平并没有达到理想的要求,那编辑至少获得了一个选题灵感,也不算白费功夫。找其他合适的作者来写一写,又是一篇不错的稿件。这些送上门的好资源可不能浪费。

擦亮眼睛,遇到不错的作者,编辑将其姓名、地址、联系方式整理之后,加入自己的作者库,以备不时之需。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会慢慢扩大自己的作者队伍,有了丰富的资源,编辑工作起来就会自如得多。

二、经常更新作者库

作者库庞大了,编辑是否就可以从此坐享其成了呢?不是的。有的编辑守着一批老作者,不管有什么新稿子都跟这几个作者约。殊不知,鉴于资历和眼界,他们不可能什么都写得好。

有可能编辑已经习惯了这几个固定作者的文风,用起来比较顺手,这样也就养成了编辑的懒惰心理。不管新栏目还是老栏目,只要需要稿子,编辑都会第一时间想到那几个固定的作者,跟他们约稿凑版面。这样的话,稿件质量如何提升,刊物如何增强竞争力?读者看多了,也会形成审美疲劳。

因此,作者库需要经常更新,隔一段时间便自然淘汰一批不合适的作者,更换一批新作者。当然,这其中的更新频率需要把控,对于优秀的老作者,需长期培养,打造成期刊的品牌。

作者库的更新频率,是一个编辑勤奋与否的标志,更是一本期刊生命力的体现。有的编辑四处挖优秀作者,将自己的作者队伍建设得异常强大,编辑出来的东西在兄弟期刊中脱颖而出;而有的编辑则整日悠闲地混日子,编辑出的东西勉强凑数,这两种结果不言而喻。

三、走出家门接地气

编辑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行业,虽然现在网络发达,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但是对于一名编辑来说,闭关修炼会让自己跟这个社会脱节。不管做的是哪类期刊,编辑需经常走出办公室,去现场看一看,听一听,多多观察,发掘新作者。

通过网络、电话联系多年的老作者,如果有合适的机会,见一见,拜访一下,会增进感情,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参加外出活动时,通过人脉积累,找到新作者,顺便推销了自己的期刊,何乐而不为?况且很多热心走出家门、参加各种活动的作者,他们眼界开阔,写出来的东西也接地气,更加贴近读者。多多发掘这样的作者,可以增加刊物的生气,将刊物办活。

笔者曾在很多活动如书展、发布会、校园活动中,发现好的作者资源。假如做的是一本儿童刊物,那么,编辑经常跟孩子们接触,了解他们的近况、喜好,对于办好儿童刊物是至关重要的。笔者经常借进校园的机会,多多跟老师和辅导员聊天,了解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和写作风格,并趁此机会采集信息,丰富自己的作者库。出去一次,便有一次收获。

四、摆正跟作者的关系

编辑跟作者不是领导和下属的关系。作者交来的稿件,如果编辑爱理不理,不管合适不合适的放在那儿拖上一个月再说,这种不尊重作者的行为会直接伤害作者的投稿积极性,也破坏了编辑与作者的关系。

作者的投稿,编辑要放在心上。虽然编辑工作比较繁忙,杂事也多,但对作者来说,一字一句终于写好的稿子是心血之作。作者将它投过来,不管能不能用,编辑都要尽可能地早日通知作者。需要修改的话,将详细修改方向和要求告诉作者,不要只说修改,让作者摸不着头脑,白做无用功;如果不能用,则直接跟作者说明,请他投到别的刊物试一试。

有的编辑认为修改文章是自己的天职,本着为他人做嫁衣这份使命感,擅做主张,拿到稿子之后,就大刀阔斧地改,改到自己满意就发表了。这样的稿子发表出来之后,作者看后可能心里极为不舒服,作品就是自己的孩子,编辑给人家的孩子“整容”也要跟家长说一声。假如稿件实在是需要大改,编辑可以提出建议,请作者修改,或者编辑改完之后,跟作者沟通,请作者看一下是否合适。发表之前的沟通,既尊重了作者本身,又赢得了作者的支持,建构了良好的投稿关系。不仅是文字作品,在版式上,如果方便的话,也可以跟作者沟通一下,听取一下作者的建议,以免图片摆放位置不当,或者图注有问题。

约稿之后,如果作者写出来的作品不尽如人意,编辑也不能置之不理,要跟作者说明情况,分析作品不合适的原因,如果作者愿意积极修改,可视情况给作者机会,如果实在不合适,也不要直接打击作者。毕竟编辑所要约稿的作者都是经过筛选,写作水平达到一定水准。编辑要多鼓励作者尤其是儿童作者,让其在写作道路上更有勇气。很多时候,编辑一句鼓励的话可能会影响作者一生。因此,切忌将不满情绪直接传达给作者,可以用“跟栏目要求不符”“写作角度不合适”等句式委婉地拒绝作者,给作者留下耐心和细心的好印象。也许下次有了好的作品,作者还会第一个想到上次这位好编辑。据说路遥在写作《平凡的世界》时,第一部就受到了激烈批评写不下去了,后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个编辑发现了他,决定在长篇连载里播出,路遥一边听一边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动力,最终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

五、和睦相处关系好

对于作者来说,自己写的东西有时是不受期刊和栏目限制的,可能灵感来了,便大笔一挥,写出一篇佳作。这是很多作者都面临的问题,他们写作水平不错,但是缺乏投稿资源,或者弄不明白投稿的要求,写好后便抓住一个编辑就投稿过去。对于这样的作者,编辑可以借助自己在编辑圈的人脉,为他们进行合适的推荐。如自己负责的刊物不发表诗歌,但是遇到写得不错的诗歌,就可以推荐给专门做诗歌的编辑。这样可以帮助为投稿而愁眉不展的作者,以及为稿源而着急的编辑,何乐而不为?通过跟其他编辑的沟通、交流,建立了良好的互助关系,以后有了合适的稿源,其他编辑也会推荐过来,形成良性循环,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稿源。

为了参与评比,有的作者发表作品后着急拿到样刊,这时,编辑应尽心帮助作者。样刊准备好之后,及时给作者邮寄,以便作者第一时间拿到。对于符合发表要求但还未见刊的作品,编辑也可以在征得终审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先给作者办理刊发证明。小小的便利,极大地帮助了作者,相信这种和谐共助的关系会促进编辑跟作者的关系,为以后的长远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编辑的工作作风代表了一个杂志社的处事风格,把作者的事当做编辑自己的事,跟作者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能够聚集人脉,广开言路,为杂志社积累丰富的资源。“读者就是上帝”,而作者对于编辑来说,更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处理好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跟作者成为知心朋友,这将是人生一笔重大的财富。况且,有的读者就是作者。看到期刊的约稿要求,一些读者积极投稿,这样,编辑对待他们就需更加积极和热情,以免打击他们的投稿积极性。

鲁迅深知做编辑不易,他在1935年致王志之的一封信中说:“其实,投稿难,到了拉稿,则拉稿难,两者都很苦,我就是立志不做编辑者之一人了。”这其中的拉稿难,指的就是编辑跟作者约稿。遇到令人头疼的作者,编辑则需要摆正心态,不屈不挠,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住,用自己的一颗诚心,多次跟作者接触,让作者明白编辑的一片诚心,最后打动作者。相信,在这样诚心的努力下,期刊编辑一定能够跟作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刊物的制作蒸蒸日上。

猜你喜欢
约稿稿子刊物
约稿启事
约稿启事
约稿启事
刊物贺词
《实用临床医学》约稿
系列刊物介绍
当我收到稿子时,我在干什么
放胆情结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拖稿的各种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