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类图书选题策划研究

2015-03-18 12:58
传播与版权 2015年5期
关键词:类图书儿童文学选题

甄 贞

现阶段,我国的儿童文学类图书呈现出较好的发展状态,不管是国内原创还是国外引进图书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出版社对于儿童文学类图书的选题也在不断地扩大,儿童文学类图书在艺术性、思想性、表现力与装裱设计等各个方面儿童文学类图书均有了一定的提高。不过在选题策划等方面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如出现城乡出版结构不平衡、原创匮乏、选题重复、缺乏优秀作者等问题。对于出版而言,选题策划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本文对其进行了探讨,为了能够提高出版社对儿童文学类图书选题策划的重视,让儿童刊物出版者能够从中获取灵感,丰富儿童出版物的市场。

一、儿童文学类图书选题策划存在的不足

(一)选题策划缺乏整体性

调查研究、信息收集、动态分析、选题拟选、选题论证、组织作者编写等六大环节是选题策划的主要步骤,其具有整体性与系统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每位编辑在出版的时候不仅要重视内容的选择还需要重视刊物的附加值。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除了少部分优秀的策划编辑外,甚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有的策划编辑为了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而在书名上大做文章,乱起书名。目前市场上儿童文学作品的书名千奇百怪,“骷髅”“鬼怪”“幽灵”“惊魂”等画面字眼弥漫封面。有的书若从情节的逻辑性或故事的结构框架监查,会发现书中存在很多荒谬、牵强附会、粗制滥造的地方。并且,现在很多儿童文学图书会发行“丛书”“套书”,各种格式的精装版图书,价格昂贵,让许多家长望而却步,再加上发行工作的不到位,导致盗版图书的大量出现,若孩子看到的是错误百出、粗制滥造的盗版书,必然会误导他们的观念,阻碍了他们的成长。

(二)过分依赖图书的引进

一直以来,我国少儿图书市场的准入标准都比较低,“小儿科”一般都被用来形容少儿图书的创作,由此可见对于儿童图书的创作一直缺乏重视。但是在国外,少儿作品的创作就拥有一个强大的创作队伍,科学家、知名的作家等都会加盟。我国的儿童图书表现出精品较少、图书粗糙等缺点;而国外的儿童读物则恰恰相反,精品较多,图书严谨。除此之外,对于出版社而言,从国外引进的图书能够借助其引进头衔进行炒作,并且操作起来更加便利,经济效益也较为可观。

国内出版社所引进的儿童文学类图书均是国外的畅销书或获奖书,此类图书的销售量与质量都已经有所保障,因此出版社引进后,风险较少,对于编辑的要求也有所放宽,只要能够取得版权就可以了,甚至版式都可以沿用国外的。与国内出版图书烦琐的工作量相比,自然是引进版图书更加省心,因此其他出版社也纷纷效仿,最后导致引进图书的数量增多,对于自主研发原创儿童文学类图书的热情自然就会减弱。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各出版社依靠引进图书取得可观的销售业绩,基本放弃原创儿童文学类图书,让文化传承出现危机。

(三)选题重复,盲目跟风

在儿童文学类图书中,就算是同样的内容也可以来自不同出版社,一本图书可以有几十个版本。像《西游记》《熊出没》《格林童话》等较为畅销的图书,一个书店就有十几个版本,但是内容都是大同小异。据相关数据显示,《三百六十五夜》有200多个版本,《窗边的小豆豆》有300多个版本,图书缺乏差异化,让读者面对众多的图书无从选择。出版社是增加了图书的品种,但是数量没有发生变化,因而图书只能用低价吸引读者,这很容易导致恶性竞争,让出版社的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损害,原始创作的投入必然受到削弱,最后会致使市场与产品同质化加剧。20世纪90年代,《花季·雨季》一书的热销就引来了一大批类似读物,如《我是女孩我好烦》《我是男孩我也烦》《花季烦恼》《赠给花季的少男少女》等图书。跟风出版是出版界的通病,如果不加以制止,必定会严重破坏出版社的生存环境,腐蚀了编辑的开拓能力与创新精神,不利于塑造出版社与图书公司的品牌形象。

二、儿童文学类图书选题策划的几点建议

(一)开发、拓展广泛的人脉资源

编辑要拥有一定的储备意识,人脉资源实际上也是战略资源。21世纪就是人才的竞争,而翻译者、画者、作家、版权代理人、推广人、专家、儿童文学教师等都是编辑的人脉资源。过去儿童文学类图书的口碑仅仅建立于读者中,一般采取潜力作者自荐或他人推荐等方式选择作家。现阶段,多媒体的兴起为编辑提供了多条寻觅优秀作家的道路,让编辑能够及时了解儿童文学的发展与各个作家的最新动态,与作者联系更加方便快捷。

通过拓展、开发广泛的人脉资源,能够让编辑实时获取各种宝贵的信息,图书选题无论是从市场上挖掘还是从阅读中寻觅,抑或从投稿中发现,这些都需要编辑勇气诚恳的态度、谦虚热情的处事方式,与他们进行智慧的交流与沟通。

(二)广泛阅读,培养自身的职业敏感度

著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在编译《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的编者语中曾深刻地说道:“一位伟大的编辑都可能造就伟大的作家,儿童文学创作尤甚如此。”一部划时代著作的诞生少不了一名别具慧眼的编辑的价值判断与审美眼光。好比英国超级畅销书《哈利·波特》的作家J.K.罗琳,她在贫困交加的时候完成了《哈利·波特》并尝试寻找出版社出版时,被诸多出版社当面拒绝,可是罗尔德·达尔却慧眼识英雄,为其支付了10万美元的版权费,后来《哈利·波特》出版后红遍了全球。这样的例子在出版界数不胜数,图书编辑特别是儿童文学类图书编辑更要时刻充实自己,增强自己的识别能力。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编辑是一名杂家而非专家,儿童文学类图书编辑一定要拥有较为广泛的阅读兴趣,只有开拓其阅读面,才有更多的经验去判断选择符合儿童需求的作品。除此之外,编辑的智慧与自信也是建立于较高的审美水平与广泛的知识面上,在广泛的阅读中,不仅能够拓宽视野,还能提高其审美情趣,又能收集信息,产生灵感。

(三)承担文化职责,开创本土品牌

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儿童文学创作也呈现出都市化的状态。目前缺乏以农村儿童为主人公的儿童文学作品,就算有也是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形象所呈现。儿童文学类创作呈都市化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必然进程,但过于都市化会破坏儿童文学体裁的平衡性。实质上,反映农村儿童生活情感的作品并非暗淡无光,如描写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生活的《草房子》,尽管是描写农村的生活,可是也打动了许许多多的成人与孩子,并且被翻译成德、英、韩、日等语言。儿童文学类图书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与文化责任,编辑要充分挖掘富有童心、有创作实力的作家为儿童创作作品,如郑渊洁、梅子涵等作家都具备了较好的文学底蕴,他们拥有着独特的价值判断与审美感觉,他们用充满童趣的文笔描绘了儿童的世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儿童。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推动儿童文学的平衡发展,就必须在选题这一环节上下功夫,用创新的选题精品加快建设先进文化,让我国儿童文学图书能够更加繁荣,更加健康的发展。儿童文学类图书的选题策划要时刻注意由儿童的需求着手,用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新的科学方式指引儿童,让儿童能够全面提高其智力,在精神上能够健康发展。

[1]李婷.少儿阅读视角下文学类少儿图书的出版对策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3.

[2]李金正.近年来我国学术图书选题策划的趋势、特点及其启示——以文化研究类图书为例[J].出版广角,2014(Z1).

[3]吴爱芬.基于消费者行为的少儿图书营销策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

[4]王锦玲.2012年出版趋势与宁夏人民出版社图书出版选题比较分析[J].宁夏党校学报,2012(3).

[5]张嘉佳.全媒体时代“青春文学”类图书选题策划新攻略[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

[6].中国题材儿童图书在欧美国家的出版发行和馆藏情况[J].出版广角,2009(6).

[7]周国清,刘芝庭.在理论与实践的交结点上探求图书选题策划之道——易图强著《图书选题策划导论》的创新及其启示[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1).

猜你喜欢
类图书儿童文学选题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论科普类图书如何借力融媒体转型树立精品品牌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