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行为因素对微量注射泵输注药物精度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5-03-19 22:13张红梅
护理研究 2015年20期
关键词:泵体微量精度

张红梅

自20世纪40年代电子输液泵的发明到1981年Helrnut Schwilden首次运用计算机控制软件辅助给药至今,微量注射泵已被广泛应用于整个医疗领域的各个学科。随着基础科学与诊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临床医疗对输注药量的精确度和时效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由于临床应用中护理行为的不规范,尤其是在应用高警讯药物及短半衰期的药物时[1,2],所引发的医疗事故也日渐增多[3,4]。现就护理行为因素对微量注射泵输注药物精度的影响综述如下。

1 微量注射泵泵体垂直位移对输注药物精度的影响

微量注射泵泵体垂直位移多因临床护理行为过程中的特定因素而发生。Weiss等[5]研究结果表明,严重的流率不规则,发生于微量注射泵的垂直移位的几率较大,当以高单位浓度、小单位、低流速输注时尤为显著,如输注麻醉药、降压药,如硝普钠、三磷酸吡啶核苷酸时,流速的波动会引起诸如血压波动等生理性变化,尤其对于婴儿,这些血压的变化对未发育成熟的大脑有脑出血的危险。Donald等[6]则着重研究了病人在手术室向病区转运过程中的单一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变化,结果表明,微量注射泵由麻醉设备台架移至运送病人的担架车过程中,由于发生了泵体垂直位移,因而导致麻醉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变化。罗侨端等[7]将胸心外科60例心脏手术中持续使用硝普钠且术后带回ICU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将注射泵平行移动固定于床旁的活动输液架上,对照组按护理常规操作方法将注射泵垂直移动固定于距床面(30±5)cm高度的输液架上。持续监测记录两组病人注射泵体移动前、后10min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观察组病人移动前后的心率为110.0/min~112.5/min、平均动脉压在84.0mmHg~85.5mmHg(1mmHg=0.133 kPa)的范围内窄幅波动,移动后对病人无明显改变。对照组病人的心率、动脉压在移动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P<0.01)。微量注射泵应用过程中泵体移动前后注出量的变化及安全使用移动方法的实验室研究[8]是通过观察了国产、日本、德国生产的3种微量泵在停机状态下垂直移动泵体后和10mL/h的工作状态下垂直移动泵体前和移动后1min的流出量。结果移动后1min的流出量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注射泵在停机状态下发生了意外输注液体现象,相当于以44.4mL/h、17.4mL/h、36.0mL/h输注速度输注了1min,在10mL/h的工作状态下,移动前1min泵体实际流出量与移动后1min的流出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薄其果等[9]模拟实际临床应用环境,以生产厂商应用的检测设备进行微量注射泵垂直移位试验研究,其结果为在任一设定流速条件下,微量注射泵垂直移动时输送的流量产生了大幅度的骤然抖动。设定流速1mL/h时,向下移动注射泵甚至出现了390s的零流量输注时间。但在波动脉冲后,瞬时流量又会恢复至未移动前的水平,说明微量注射泵与输注位置的相对高度对输送流量并无影响,只在移动时引起流量脉冲变化。向上提升0.65m时,瞬时流量显著增大,最大波幅达到975.68%;反之,下降1.3m时,瞬时流量显著减小,最大波幅为100.00%。移动造成的流量相对误差波动的最大值出现在流速1mL/h时。对注射泵未垂直移动阶段的累积体积流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垂直位移值为自变量,瞬时流量值为应变量),设定流速下的回归系数P均<0.05。罗侨端等[10]临床验证研究表明(15±5)cm是垂直移动后输出率改变最小的安全移动高度,用这种移动方法既达到了临床所需固定泵体高度又对病人完全没有造成生命体征改变的影响,是一种安全的移动固定微量注射泵的方法。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微量注射泵给入高警讯药物及短半衰期的药物时,护理行为应尽可能地避免造成微量注射泵的垂直位移。

2 微量注射泵末端输出压力变化对输注药物精度的影响

在临床护理行为中,微量注射泵末端压力变化涵盖了药液渗漏引起的局部肿胀、静脉炎和静脉硬化、针头堵塞、延长管折叠、静脉回血表现。国外此项研究较早,Dong won kim等[11]研究表明,延迟阻塞后报警时间,增加了阻塞解除后注入体内药物的剂量。泵管过软可使微量泵不敏感而发生输液通路阻塞时不报警。刘小燕等[12]研究显示,微量注射泵阻塞报警时输液管道内有蓄积药液存在,处理故障时应首先有效地释放内压。文晓红等[13]研究指出了诸如药物外渗、静脉炎和静脉硬化、静脉回血、针头堵塞等因素对输注药物精度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应用微量注射泵时,应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选择好血管及静脉穿刺部位,确保操作规范化,严密观察用药的局部反应等应对措施。浦菊芬[14]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浙江医科大学仪器厂生产的WZ-50C型单道微量注射泵,对2 150例病人进行了药物输注,指出药物外渗在输注药物过程中,因速度缓慢如发生外渗,微量注射泵的报警系统不会发生反应,如果不及时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后果;在发生针头堵塞时,由于延长管有一定弹性,容量大,针头堵塞后微量泵仍继续输送药液,但药液并未进入血管,而是积聚在延长管内,当延长管压力增加到一定限度时,微量泵才开始报警,在临床实践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刘琪[15]也论述了微量注射泵末端输出压力变化,而微量注射泵的报警系统未发生反应的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周桂莲[16]在对100例使用微量注射泵输注药物病人的研究中,特别提出了正确使用微量注射泵,对于微量注射泵末端输出压力变化的影响。储博慧[17]也对微量注射泵末端输出压力变化进行了论述,指出在应用高警讯药物时须注意观察的生理变化。唐忠银[18]所进行的微量注射泵模拟注射液体堵塞试验表明,阻塞报警时差(min)为60/V,注射速度越低报警延迟时间越长,解除堵塞瞬间射出液体量约1mL。薄其果等[19]利用血压计标准器,设计了一个简易系统来产生和测量压力,以模拟不同的静脉压来形成微量注射泵末端输出压力变化,观察对输注药物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微量注射泵输出端压力增大,输送流量减小,反之,压力减小则流量增大,对任意设定流速下的流量准确度均有影响,微量注射泵的实际流量与输出端压力成反比。在设定流速条件下,不同压力时流量相对误差超过厂商规定±2.5%精度范围。可见,微量注射泵输出流量对输出端压力改变的敏感程度有影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微量注射泵输注药物时对单位容积浓度药物输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3 小结

微量注射泵输注技术是一个由环境条件、应用材料、操作人员素质、病人生命体征状况等多个系统构成的综合平台,任意一个环节的细微改变都会影响该技术最终应用的安全性与时效性[20]。本研究所述微量注射泵泵体垂直位移对输注药物精度的影响,其实质为在垂直位移过程中输送管道中液体因地球引力作用发生的体积缺失,其缺失量在以高单位浓度、小单位、低流速输注时高警讯药物时,可导致病人诸如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微量注射泵末端输出压力变化对输注药物精度的影响,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因局部肿胀、静脉炎和静脉硬化、针头堵塞、静脉回血等形式的输出流量减少,其二表现为因延长管折叠、输液通路开关操作不当引起的药液在输送管道内的积聚,在通路放开时药物进入体内剂量的急剧增加,足以造成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由于微量注射泵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全国通用的护理本科教材《基础护理学》中只简单提到了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注意事项[21]。临床护士在微量注射泵使用过程中大多是靠临床经验积累,临床护理人员药理专业知识欠缺,对病人的病情及泵入的药物作用不甚了解,加之微量注射泵给入的药物多为高警讯药物及短半衰期药物,在微量注射泵使用过程中微小的单位容量的变化都会给病人带来不可预测的生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和对相关理论的认识,规范微量注射泵护理操作流程是护理领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 邵颖,徐连文,冯丽芳,等.高警讯药物在内科系统的安全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12-314.

[2] 王梅芬,孙亚军.高警讯药物在病区的安全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C):71-72.

[3] Han PY,Coombes ID,Green B.Factors predictive of intravenous fluid administration errors in Australian surgical care wards[J].Qual Saf Health Care,2005,14(3):179-184.

[4] Heise D,Rathgeber J,Kettler D.Causes of failure and dangers in the use of motor driven infusion pumps.Accidental closure of the infusion system[J].Anaesthesist,1998,47(1):54-58.

[5] Weiss M,Gerber S,Fnchslin RM,etal.Accurate continuous drug delivery at low infusion rate with a novel micro-volumetric infusion pump(MV1P)l:Pump design,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to the current standard[J].Anaesthesia,2004,59:1133-1137.

[6] Donald AI,Chinthamuneedi MP,Spearritt D.Effect of changes in syringe driver height on flow:A small quantitative study[J].Crit Care Resusc,2007,9(2):143-147.

[7] 罗侨端,莫志江,林辉,等.临床应用微量注射泵过程中泵体安全移动方法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35-1038.

[8] 罗侨端,莫志江,姚锦贞,等.临床应用微量注射泵过程中泵体安全移动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9):11-13.

[9] 薄其果,张红梅,栾云洋,等.微量注射泵垂直位移对给药精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11):39-41.

[10] 罗侨端,莫志江,姚锦贞,等.应用微量注射泵垂直移动后注出率改变最小的安全移动高度的临床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4):314-317.

[11] Dong Won Kim MD,David J Stewat.The effect of syringesize on the performance of an infusion pump[J].Paediatric Anaesthesia,1999,9(4):335-337.

[12] 刘小燕,田洁,吴华云,等.徽注泵阻塞报警时蓄积药液致人体不良反应的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03,1(4):12-14.

[13] 文晓红,栾琰.微量注射泵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护理对策[J].西南军医,2009,11(4):775.

[14] 浦菊芬.微量注射泵注射存在问题与护理对策[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4):568.

[15] 刘琪.微量注射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护理对策[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0,31(5):396-397.

[16] 周桂莲.微量注射泵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1,4(4B):125.

[17] 储博慧.应用微量注射泵存在的问题与护理对策[J].医疗装备,2011,12(3):285-286.

[18] 唐忠银.微量注射泵注射堵塞报警时差观察与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8,23(1):48-49.

[19] 薄其果,张红梅,栾云洋,等.微量注射泵末端输出压力变化对给药精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4B):1148-1150.

[20] 周广琳,卢秀芳.3种方法预防微量注射泵使用中回血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2,26(2C):537.

[21] 张红梅,栾云洋,侯艺威.不同品牌10mL注射器对微量注射泵输注药物精度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16):64-66.

猜你喜欢
泵体微量精度
基于ANSYS Workbench三螺杆轴头泵泵体设计与试验
热连轧机组粗轧机精度控制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超高精度计时器——原子钟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分析误差提精度
单级蜗壳泵强度有限元分析
泵体水力模具逆向工程技术研究
基于DSPIC33F微处理器的采集精度的提高
一种可移动的充气橡胶制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