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专题节目的创意策划

2015-03-20 01:30印兴娣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悬念电视节目策划

印兴娣

(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出现,传媒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对电视节目特别是专题节目进行创意策划是提高电视节目质量和可视性的有效方法。

电视专题节目是指与综合节目相对应的,以文化、教育、艺术、科学、人物、事件等为表现中心的电视节目。专题节目有多种表现形式,如纯报道式、评论式、访问式和综合式。专题节目能够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问题作连续、深入的反映,满足观众的特殊要求。在创作的过程中重视策划,尤其是创意策划,能够提高电视专题节目的收视率。

策划,指谋划或计谋,是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进行的细致、周全的智慧解决方案。古人所说“多算胜,少算不胜”,“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讲的就是策划及策划的重要性。然而在电视节目策划的过程中,仅有策划还不够,还要有创意,这样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创意是创造意识或创新意识的简称。它是指对现实存在事物的理解以及认知所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抽象思维和行为潜能。

电视节目的创意策划,就是用新的抽象思维,打破传统,创造一种“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电视节目。

据央视索福瑞调查,在2007年之前,电视观众的人数是上升的且上升幅度较大,但是,在2007—2012年5年间,电视观众的人数没有明显的增加(2007年是 12.05亿,2012年是 12.82亿)。虽然5年的数字变化不大,但是观众的收视心理发生了变化。电视节目要想吸引观众,就得“搔到观众的痒处”,打在观众的“麻筋”上。

一、节目结构的创意设计:悬念设置

在电视专题节目中,以一种有形或无形的脉络,把各个组成部分搭配或排列起来,以此表达节目的主题,并向观众传达某种意象、情绪或信息的方法称为结构。一般来说,常用的结构方法有时间线索结构法、空间线索结构法、逻辑线索结构法、悬念线索结构法和复合线索结构法5种。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来结构节目最能吸引观众继续观看。有人提出,在节目创作过程中要“将悬念进行到底”。

一般来讲,悬念的设置应该做到尽量提前。既可以放在节目的开头、节目的标题或电视栏目的名称中(如《爸爸去哪儿》),也可以放在节目的中间。若放在节目中间,悬念的出现最迟不能超过节目总长度的1/12处,越靠前越好。特别是放在节目开头,效果最好。央视索福瑞调查统计发现,在看电视的时候,有70.86%的观众是抱着“随便搜索,发现好看就看”的心态来选择所看的电视节目。据调查:观众已经从平均7秒换频道,变成了如今平均4秒就换频道。现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节奏很快,如何有耐心等候以“博士卖驴,下笔千言犹未见‘驴’字”的方式来展示内容的专题节目?观众只有看到能够引起他兴趣的画面,才会有继续看的欲望。

在电视专题节目中,悬念具有情感表达的功能。一方面迎合了观众听故事和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合理的悬念有时也是节目创作者的情感表达。悬念既可以通过视觉画面来设置,也可以通过声音来设置。在专题节目中要不断强化这种设置。央视栏目《本周》有一档关于“哭”的节目中,几乎每隔3分钟左右就出现一次哭,各种不同的哭紧紧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在专题节目中,解说词起到解读画面表面无法传递的信息的作用,是对画面的有效补充。因此,专题节目的剪接,不仅要剪画面,还要剪声音。解说词中设置悬念,不仅能很好地结构全篇,也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如获得2010年央视年度节目金奖的《本周》栏目播出的《我们的2010——年“度”》系列片,就是靠不断设置悬念,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比如在“精确度”一节中开头这样解说:一个跨越100年的预测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精确度?2010年世博会成功举办,给出了答案。引导人们往下看,什么预测?怎么精确?节目用了1分15秒讲完世博会后,画面很快切到足球比赛的现场,让人摸不着头脑。接下来解说道:陆世谔用100年的时间让人们惊讶于梦的精准,而南非世界杯上,一只名叫保罗的知名章鱼只用了短短一个月就让全世界瞠目结舌。如何瞠目结舌?这就是悬念。6分钟的节目,一分多钟就出现一个悬念,把观众紧紧吸引住。

二、节目内容的创意设计:突出人文情怀,体现人文关怀

电视节目属于文化产品,也是体验性产品和注意力产品。在信息处于买方市场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注意力已经成为决定文化产品市场价值的决定性要素[1]。在电视专题节目中,文化产品的两种属性无一不是以内容要素的创新为前提的。内容的创新有多重途径和策略,其中突出人文情怀,体现人文关怀,是电视专题片内容创新的一个很重要的策略[2]。

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的“文”以“人”为本,“人”以“文”为内质。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尊严、意义与价值的理解,它既是一种形而上的追求,也是一种形而下的思考。“人文情怀”是指对某地区性的文化、习俗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人文情怀有很多,“乡愁”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尊重是人文情怀,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也是中国人的人文情怀。电视节目必须尊重多元,尊重每一个个体,要去真切地理解、反映他们的生活状态,挖掘人性,从而体现当今社会人们最普遍的心理诉求,这就要求电视人有人文情怀,有悲悯之心。

在节目中人文情怀既可以通过画面展示,也可以通过解说词来体现。《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火,除了画面唯美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片中充满了人文情怀。导演陈晓卿表示,这个片子是带着对食物的敬意来做的[3],从南方到北方,从国内到海外,最好吃的菜是妈妈做的菜,最好的东西是故乡的东西,最美好的回忆是童年的回忆。《舌尖上的中国》勾起的不光是对美食的垂涎,还有流泪的冲动。何苏六在谈中国纪录片时特别强调人文情怀对纪录片很重要[4]。电视专题节目的创作亦是如此。因此,对于专题节目来说,人文情怀的体现,不仅不能少,而且要加强。

三、节目角度切入的创意选择: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

摄影中经常使用“角度”一词。人们看同一物体的高度和方向不同,或者人们看某一样东西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体验,角度不同,结果不一。如对于一棵古松树,美学家看到的是苍翠的颜色,盘屈如龙的线纹以及它昂扬高举的气概;商人看到的是一棵能做某事值多少钱的木料;植物学家看到的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看到它和其他松树的不同点[5]。电视专题节目角度的选择也是如此。电视节目的角度是指电视工作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入口方式,也就是记者从哪里进入采访现场,从什么角度接触事实。如果角度相同,必然不会有新意。如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到来之际,绝大部分电视台都选择从“曝光”这个角度关注消费品、行业服务等。于是在“3·15”前后全国荧屏几乎是“曝光一片”。如果换个角度,大胆设计,从寻找优质产品的典型入手,围绕产品的质量、企业的诚信、行业的服务等内容来做文章,不仅观众感兴趣,厂家、商家更是满意。2006年,106岁的张学良先生去世,送葬那天,很多媒体都报道了,有人从大家熟悉的张学良的爱情故事角度报道,也有人从他对中华民族所做的贡献的角度报道,这些角度缺少新意。央视编导王阳在做该内容的专题节目时选择的是未能回的“东北的家”这个情感角度。节目通过展示张学良在沈阳的故居、其父母的坟墓、他构建的东北大学等,配以“你看到了吗,这就是你想回而没回得了的家啊”字幕。不仅角度新,主题也特别好。从常人想不到的角度来设计节目内容,是节目创意设计的策略之一。

恰当的角度选择还能提升节目的层次和品位,加重节目的分量。著名电视人陈汉元在创作《话说运河》电视专题片时,曾为开头的角度切入苦恼过。站在中国地图前他偶然发现长城和运河在华夏大地上恰似一个大大的人字,因此,他在专题片的开头这样说:“这长城是雄健阳刚的一撇,这运河不就是深沉阴柔的一捺吗?长城和运河是中国人为人类创造的两大人工奇迹。那么,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在我们中国辽阔的大地上,书写如此巨大的顶天立地的一个‘人’呢?说来话长,今天我们先按下这阳刚雄健的一撇不表,单说这阴柔深沉的一捺——古运河。”再如,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报什么?如果从“高度”这个角度来切入就很特别。纪念碑到底有多高?它和天安门广场其他两个标志性建筑天安门、国旗杆比哪个高?有创意的节目,才能引起人们的观赏欲望。

四、视觉语言的创意设计:特写镜头的情感表达

情是人性中最冲动的行动因子,是构成持久性人际关系的基础,人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也是最容易激发的[6]。在媒介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电视专题节目只有激发出人的情感,充分调动消费者的情绪,才能吸引消费者。而充分运用视觉语言的特写镜头来表达,创意性地融入情感元素是激发消费者情感的有效方法。电视的画面是电视展示节目内容、传递信息最重要的语言。在视觉画面的选择上要能够最大限度地传递信息、传达情感,这样才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深深吸引观众进入电视节目设置的情境中去。特写是最好的展示表达方式之一。特写镜头是视距最近的镜头,可以形成清晰的视觉形象,起到强调的作用。特写镜头对细节的描述直观生动,最能打动人。影视剧的收视率基本都超过电视专题片(个别除外)。其中除了故事化的特征之外,在剧情的展示过程中,镜头语言中具有传神功能的特写被广泛运用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主食的故事》中有大量的主食制作过程和成品展示的特写,在带给人们美感的同时,勾起了人们的食欲。央视《本周》栏目播出的节目《最后一个春天》,讲述的是一个流浪狗的故事。当主人带着已经病得很重的老狗到外面散步,感受春天的时候,狗流泪了。片中最感人的镜头是创作人员给了狗一个较长的哭的特写镜头。这个特写镜头能引发观众的同情心。走近被拍摄者和被采访者,用特写表达他们的“喜与怒”,不仅能打动人,而且能让观众融入节目,跟着节目一起“喜与怒”。

[1] 顾江.文化产业经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28.

[2] 慈祥.电视节目内容创新与商业模式探析: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J].东南传播,2011(4):69-72.

[3] 《舌尖上的中国》火过电视剧 人文情怀是王道[EB/OL].(2011 - 12 - 23).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2 -05/23/content_6547044.htm.

[4] 何苏六.谈中国纪录片:人文情怀对纪录片很重要[EB/OL].(2011 -12 -23).http://news.sina.com.cn/m/2011 -12 -23/154023683745.shtm.

[5] 朱光潜.谈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3-4.

[6] 金定海,郑欢.广告创意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7.

猜你喜欢
悬念电视节目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本期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