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唯物史观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2015-03-20 15:27高京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9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价值观大学生

高京平,王 珊

教育论坛

从唯物史观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高京平,王珊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际交往不断深化和扩展,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日渐突出,这种影响也日益深入到价值观领域。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深受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但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大学生;价值观

一、从唯物史观看价值观实质

在个人生活、社会发展以及人类进步中,价值观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一个人做好事或者坏事都和这个人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也可以说,是在价值观的指导下人类不断进步、文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前进。大学生价值观是构成其人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的重要功能意义。它不仅影响到大学生在现实中的学习与生活等种种行为表现,而且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对他们的一生都具有引导作用。

唯物史观是 “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唯物史观所“唯”的“物”是物质实践活动。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它认为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的过程,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初源泉,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价值观是人们判断万事万物和自己所思所为的利弊得失或是非善恶从而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的价值标准,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生活过程的发展、衍变最终决定着价值观的发展、衍变。其实,人们常说的人性,比如私欲、占有欲、财富欲等就是人们在一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实际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唯物史观认为人性是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实际生活过程的改变而改变的,所以说人们的价值观也是不断发展的,是由低级到高级的一个发展过程。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人的生命活动是能动的,能够在社会发展中能够不断积累生产能力,提高精神能力,使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不断完善。所以,人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观念,努力发展生产。

二、从唯物史观看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及存在的问题

当今中国,价值观的多元化现象已经是一个普遍的事实,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正确与否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至关重要。

(一)从唯物史观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不仅是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的理论依据,也为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方向标。中国的发展必然受到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方面变化的影响,这种变化会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价值观等诸多方面也产生影响;同时,大学生的各方面变化也会影响中国甚至世界的发展。

唯物史观认为价值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一个人的青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和发展、完善的时期。青年学生在判断选择的过程中,自己的价值观也得到了逐渐变化和发展。毋庸置疑的是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起到巨大作用,大部分大学生的历史观念较强,对于家庭、社会、学校责任感越来越强。现今,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信息、科技不断更新变化,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社会上物质观念增强,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等严重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可以确定的是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但是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处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更是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探索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理念。

1.当今社会物质化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部分大学生观念中盛行。当今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大学生不再仅仅满足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大学生活也不再是“四点一线”式的生活模式,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和参与课外实践外,有些学生入党、经商,还有些学生追求个性、丰富的生活,但是不免有一些学生由于对价值观本质认识不清,坠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队伍中。不少校园中可见一些浮夸、炫富的现象,部分学生以大手大脚花钱、买高级服装、化妆品以及电子产品为荣,过于注重物质与效益,偏重金钱与利益,偏向用金钱衡量人生价值,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当代多数大学生抵制不住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和愈发丰富的物质世界的诱惑,一些大学生的价值目标呈现出世俗化、功利化的趋向。

2.自由化思潮导致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而不考虑他人和社会。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化发展的大环境下,一方面,这激发了我国大学生奋斗、进取的精神,推动大学生不断学习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另一方面,使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精神方面的追求,部分大学生只注重自身利益,甚至有些人不择手段地争夺自身利益,这样也导致了大学生对价值判断有多重标准。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道德价值选择,一些人会自私自利,牺牲他人的利益而达到自己的最大利益。一些调查也显示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有重个体而轻社会的倾向。校园中不乏为某种利益聚集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的出现对于集体利益明显产生了不良影响。

3.市场经济导致校园中重利轻义现象增长。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社会价值观是不谈物质,大学生重政治理想,积极入党入团被视为政治生命;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方面。目前,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有所改变,价值目标较狭隘,重个人理想而轻社会理想,重眼前实惠而轻远大理想,过于注重个人的物质利益或生活目标。从本质上看,这些大学生没有正确认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对自己所负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没有正确认识。大学生价值观正确与否对中国甚至世界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会产生促进或是阻碍的影响,所以对大学生培养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和高尚品格有重要意义。

三、适应社会历史发展,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二者的发展变化不是完全同步。当今社会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化,其中包括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同步的积极因素,同时也包括落后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消极因素。消极因素必定会有阻碍作用。因此,我们要继续坚持并发扬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坚决摒弃对社会有阻碍作用的错误的、消极的价值观。所以,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坚持唯物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强大的思想武器,抵御阻碍人发展的消极因素。我们要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能一知半解。我们要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达到最终目标。要引导当代大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马列主义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还要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知识提高、素质提升,从而为培养我国现代化接班人做准备。

2.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到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塑造,因此在多元背景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可以确保大学生在进行价值评价时有可以参考的依据和标准,从而有助于他们走出迷茫与困惑。因此,国家要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集体主义的教育,用历史现实教育现代大学生,为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3.注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思想、文化等精神层面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学校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有直接影响,要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文化对大学生心灵的侵蚀,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首先,从校园自身出发,学校开设思政课、历史课等相关课程并举办相应教育活动,改变传统课程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对于思政课历史课的兴趣,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育优良的校风和大学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大学生优良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校园中除了文化知识外还充斥着各种文化,比如网络文化,它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网络文化发展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特别是在当今新媒体时代下,更要注重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作用,预防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净化校园网络,同时,学校也可以把网络作为沟通的载体,在网上展开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教育,在当今新形势下,网络沟通已成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和引导的一条重要途径。

4.加强家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学者曾调查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变化因素中,所调查的大学生将家庭因素视为是影响自己个人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因素。家庭教育中首先要注意父母的教育方式、生活方式,借鉴开放式教育,杜绝棍棒教育,例如日常生活中父母带子女观看有关战争、历史的电视剧或电影等等;除此之外,父母要注意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既不能让子女因害怕而与父母的交流终止,又不能让子女过于随意而忘记长幼有序;另外,父母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教育中父母要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四、结语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中国已然卷入世界市场浪潮中,我们认识到:精神的发展对于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甚至整个人类来说都很重要;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21世纪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正确社会价值观、有担当、对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人才至关重要。我们要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积极作用,继承和发展我国五千年文化的优秀成果,培养大学生的唯物史观,强调学生主体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大学生价值观的健康积极的发展。

[1]陶东风.徐艳蕊.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庞卓恒.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赵馨悦.中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3).

[4]付晓辉.西方价值观念对中国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5]王俊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姚旺

G641

A

1671-6531(2015)19-0001-02

高京平/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天津300401);王珊/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天津300401)。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价值观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唯物史观历史进步动力学建构的基础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