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

2015-03-20 15:27杨莲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9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学

杨莲

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

杨莲

如今就业竞争愈演愈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由于缺乏求职经验、缺乏工作经验以及社会支持不足等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出现自卑、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了解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对于把握毕业生求职思想动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调试

随着大学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大学这座象牙塔,他们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完成学业,一批批应届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本。然而,面对激烈的求职竞争,应届毕业生因为种种原因,在求职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甚至部分学生由于不能及时调适不良心理酿成了人间悲剧。故探究应届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有助于及时把握应届毕业生思想动态,做好应届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向社会输送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一、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

应届毕业生有精力旺盛,做事有激情、干劲十足,适应能力强,有较强的可塑性,善于学习,有较强的求知欲,能够虚心接受不同的意见等优点,然而,长期以来,在用人单位的眼中,应届毕业生通常因“缺乏经验、频繁跳槽”等原因在求职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应届毕业生通常被诸如“工作经验至少2年”等条件被企业拒之门外,使原本缺乏求职经验的毕业生就业难上加难,从而使应届毕业生更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就业心理问题,影响了毕业生的身心健康。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焦虑、困惑心理。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人数剧增、就业压力大,面对社会上各种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之在大学阶段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合理的规划,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客观地评价自己,因此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出现迷茫、困惑的心理。然而,对于不得不面对的求职问题,加之激烈的竞争环境,很多大学生出现焦虑、心烦气躁、心慌意乱,甚至萎靡不振、意志消沉等及其消极的心理状态。

2.自负、自卑心理。自负和自卑心理是两种极端的不良心理状态,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往往表现得信心满满,想要大展宏图,有一番作为,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常常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 “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从而出现自负的心理,在求职时“这山望着那山高”,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一些热门专业或者重点院校的学生比较容易表现出这种自负心理。然而,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也有些应届毕业生通常由于工作经验、学历、学校层次、专业等原因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失败”,加之应届毕业生心理脆弱,抗打击能力不强等原因,他们常常表现出心灰意冷、自信心不足,甚至全盘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或者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容易出现自卑心理。

3.抑郁、恐惧心理。抑郁心理常常出现在毕业生求职受到挫折后,一些毕业生失去信心,出现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的心理状态,甚至由于无法正确处理这种消极的情绪,严重者出现恐惧的心理。如,一些毕业生在求职面试中,有过失败经历后,在之后的面试中常常表现出面红耳赤、双腿发抖等极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出现恐惧心理。

4.从众心理。通俗地说,从众心理即别人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做事没有主见,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客观的自我定位。这种心理在大学生中比较常见,如“公务员热”“考研热”“出国热”等现象,导致毕业生求职呈现扎堆现象。

5.依赖心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进入大学,独生子女常常在父母及家人的庇护下长大,缺乏独立思考、自我决定的能力,遇事依赖家人和亲朋好友,“依赖”已成为习惯,在找工作时常常出现“一人求职、全家出动”的现象。有部分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的毕业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无动于衷,不做求职准备,把就业完全寄托在父母的“关系网”上,产生了依赖心理。

二、应届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1.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毕业生及家长过分看重职业稳定性,相关调查表明,越是欠发达地区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越严重,因此,“公务员热”现象仍广泛存在。此外,应届毕业生求职时,过分注重专业对口,从而失去了大量的工作机会。

2.应届毕业生缺乏求职技巧。相关数据显示,50%以上的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求职技巧而在求职面试中处于劣势地位而被淘汰。

(二)学校因素

1.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上主要表现为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一些热门专业“高温不降”,高校盲目扩招,出现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现象。

2.高校重招生,轻就业,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校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导致师资不足,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无法满足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需求,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足,以致应届毕业生毕业时出现“别人会的我不会,别人不会的我也不会”的状况,加之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从而在就业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社会环境因素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毕业时求职的地域选择。发达地区和城市地区在吸引人才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导致应届毕业生在就业地域选择上集中指向发达地区和城市地区,使得这一地区出现相对的“人才饱和”状态,而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却无法引进人才,尤其是缺乏医学、管理等紧缺专业的人才。

2.用人单位的歧视。长期以来,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要求一定的工作经验,直接将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这使得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上加难,从而给应届毕业生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3.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缺乏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新形势下,虽公平竞争机制在就业市场中有了重大体现,但“拼爹”现象等不良社会风气仍广泛存在,严重影响了就业环境的公平性。这些不良社会风气干扰了毕业生求职时双向选择的公平性,出现了“萝卜招聘”等现象,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的毕业生而言,更是增加了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从而导致种种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对策建议

不良的就业心理直接影响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身心健康,高校必须站好最后一班岗,重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向社会输送心智健全的合格人才,做好合格优秀人才的“孵化器”。就如何调适应届毕业生产生的不良就业心理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重视就业指导课,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些高校就业指导课“名存实亡”,或者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水平不高等,这都是对就业指导课重视不够的表现。要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必须重视就业指导课程,并配备一定教学水平的教师担任教学,指导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指导应届毕业生做好求职准备。此外,还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多种途径就业。

2.密切关注应届毕业生思想动态,重视并加强应届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应届毕业生的不良心理问题,为应届毕业生排忧解难,使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问题,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保持心理健康、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

3.与时俱进,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专业设置,适时调整教学大纲,淘汰一些过时的课程。二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课程建设,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4.净化社会风气,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不仅能够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同时也有利于就业单位选拔合适的人才,而不良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就业环境的公平性,因此国家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对“拼爹”“萝卜招聘”等腐败现象进行严厉打击,杜绝就业的排外性,从而为应届毕业生就业求职提供一片片“净土”。

[1]胡毅.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试[J].咸宁学院学报,2010(1).

[2]刘春雷.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1(6).

[3]李会勤.就业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9(4).

[4]曾恒.当前西部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优化途径探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5]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及疏导[J].科教文汇,2010(12).

[6]王新,冯玉双.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分析[J].人口学刊,2010.

责任编辑:姚旺

G645

A

1671-6531(2015)19-0017-02

杨莲/贵州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硕士(贵州贵阳550025)。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求学的遗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