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精品视频课程建设与实践
——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

2015-03-20 20:22刘丽娜刘刚田
文教资料 2015年1期
关键词:视觉艺术精品课程公开课

刘丽娜 刘刚田

(河南科技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视觉艺术精品视频课程建设与实践
——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

刘丽娜 刘刚田

(河南科技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启动了视频公开课的申报与建设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河南科技大学进行了相关学科的精品视频课程的建设活动,视觉艺术课程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建设的具体规划、目标、过程、方法等问题进行阐述。旨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加快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进程。

视觉艺术 教育资源共享 文化建设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网络技术的兴起,教育的模式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开放式教育”、“共享教育资源”等应运而生。特别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中关于高等教育优质资源普及共享的思想指导下,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启动了视频公开课的申报与建设工作。从2011年开始,我国很多高校陆续启动了视频精品公开课的建设工作,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二、国内外视频公开课现状

在国外,从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开始向全社会分享其全部课程的视频,在世界范围内首开开放式共享教育资源的先河。2008年,国际开放课件联盟(OCWC)的成立,直至目前,已有40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大学共享了超过6000门的课程资源,逐渐形成了不同门类的资源类型,有力地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

在国内,2011年,我国教育部面向全国“985”高校评审与选拔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经过筛选,最终确定了43门课程为国家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而且,它们属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除了服务高校学生之外,还服务于社会公众人员。

三、视觉艺术精品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视频精品课程内容涵盖了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医药科学、农学五大门类。这些公开课与国外建设较为完善的视频公开课相比,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很多学科建设还不全面。尽管这样,调查数据表明人文社科类的受众群比例最高,约占50%以上。由此可见,人文社科类的视频公开课最能够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与文化艺术生活相关的内容。但是在诸多的文化艺术类的视频课程中,对传统文化艺术解读的挖掘的内容占多数,而与当今人们生活联系密切的视觉艺术方面的内容则少之又少,这方面的资源共享建设任务亟待完善。

当下,人们的审美文化情操不断提高,随着新的“视觉文化”的崛起,视觉愉悦和快感体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从家居装饰到形象设计,从影视娱乐到广告形象,人为化的视觉环境造就了新的视觉形态,要求人们对视觉文化具有更高的鉴赏和解读能力。视觉艺术教育作为普通高校美育和大众艺术、文化素质传播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信息化社会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视觉艺术视频精品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四、河南科技大学视觉艺术精品视频课程建设与实践

河南科技大学于2009年启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活动,2012年依托艺术与设计学院,首次把视觉艺术表现纳入视频公开课建设之中。

视觉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包括影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造型手法多种多样,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既包括两维的平面绘画作品和三维的雕塑等艺术形式,又包括动态的影视视觉艺术等视觉艺术形式。视觉艺术不同于听觉艺术,它是看得见,摸得到的艺术,强调真实性。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服装艺术、摄影艺术都是传统的视觉艺术。影视艺术、摄影艺术等这些视觉艺术的存在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对完善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起到了很大作用,是视觉艺术的新发展,与传统的视觉艺术形式一起共同构成为当今的视觉艺术设计。

视觉艺术视频课程从传统艺术与现代视觉艺术的历史沿革入手,追寻视觉艺术发展的历程、特点,以及在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辅助下的新变化、新价值。旨在针对在校学生进行文化艺术素养技术教育,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免费开放的文化艺术素质推广与宣传。

在备课过程中,重点突出河南科技大学艺术教育特色,凭借较完整的艺术学科结构,针对视觉艺术这一主题在多领域的发展和表现确定了本课程的课程结构和基本内容。课程重点突出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视觉艺术的改革变化、对其他专业领域的推动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等方面。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和完善听课、授课者的文化艺术综合素质,并帮助大众了解和领会当代视觉艺术的正确价值取向,最终满足生活艺术化,实现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的自我实现。

本课程改变以往理论教学方法单一的情况,采取立体化教学,充实课堂内容,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利用图片、视频、实例吸引和引导学生和公众进行学习,教学效果良好。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视觉艺术在交叉学科中的作用,凸显视觉艺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本课程秉承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双重社会责任,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流文化,宣传科学理论。以提高高校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国际影响力为宗旨,希望越来越多的在校学生和广大社会公众有所受益。其中,初步预计的受众定位为:本校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在校学生与本校其他学院需要对视觉艺术有所认识的在校学生,以及社会上广大对视觉艺术有着浓厚兴趣和爱好的人士。

本课程目前主要服务于我校在校生和洛阳地区的一些视觉艺术爱好者,对于提升大众的审美修养和文化素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希望随着这门课程的视频制作完善,能够使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得到更多在校学生公众们的认可,培养出更多的建设中原经济区所需求的高素质艺术人才,从而成为同类其他高校借鉴的榜样,为同类高校和相关专业的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本课程立足于对视觉艺术设计全面认识的基础之上,介绍其发展的历程、特色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融合。该课程的主要特色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传统视觉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认识到其新的发展方向,即影视艺术和传播学相结合后,所形成的新形态——视觉艺术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其文化艺术素养。该课程作为传统视觉艺术课程全新的发展,是集艺术、科技、传播、教育四位一体的全新的课程体系,与当今时代的文化走向有着密切联系,对提高高校学生及广大社会公众的文化艺术修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之,视频精品课程建设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通过视频传播能够把大学里单一的课堂变成全社会共享的知识空间,使知识走出象牙塔进入社会,超出精英化的传播范围。特别是像视觉艺术这种以往被称为精英教育中的“高大上”的表现形式,真正通过共享的方式实现大众化、普及化。特别是我省高校艺术教育相对落后,因此更加需要加快我们视觉艺术类视频精品课程的建设实践工作,提升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公众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操,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1]沈丽燕.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发展看中国开放教育新阶段[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

[2]王朋娇.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

[3]杨琳.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与应用的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2013,4.

[4]徐雅晴.应用性高校课程资源的统整——《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精品课程的个案建设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河南科技大学重大教学研究资助项目(2013Z-003)、河南科技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2014SQN014)。

猜你喜欢
视觉艺术精品课程公开课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手机UI界面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电视综艺节目宣传中视觉艺术的创新思考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国家精品课程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