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古民居建筑,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

2015-03-20 20:22李毅斌
文教资料 2015年1期
关键词:蒙古包古民居四合院

李毅斌

(长泰县第二实验幼儿园,福建 长泰 363900)

欣赏古民居建筑,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

李毅斌

(长泰县第二实验幼儿园,福建 长泰 363900)

我国的民间建筑丰富多样,由于生活习俗不同,民居住宅的形式结构、装饰艺术、色调等也有所不同,各具特色。通过引导幼儿从外部造型明显的古民居建筑入手,系统地感受这种艺术形式,有利于增长幼儿的见识和审美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本文总结了在引导幼儿欣赏古民居建筑欣赏实践中所获得的体会:从欣赏建筑的外形入手,建立整体感受,激起进一步欣赏的兴趣;引导幼儿感受建筑的色彩与环境的协调,学习用富有寓意的色彩表现美;了解建筑所蕴含的文化,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

古民居建筑 欣赏 幼儿 审美感受

建筑是指固定地理位置上造就的生活环境的艺术,它与绘画,雕塑被称为三大空间艺术,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艺术形式,具有“坚固、实用,美观”等特点。它的形式美感,使人产生审美愉悦,造成一定的情绪氛围,陶冶人的品格。基于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性思维的特点,他们对立体造型的感受趋于敏感,因此我尝试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建筑形式的美。然而,我国的民间建筑丰富多样,其造型功能各不相同,由于生活习俗不同,民居住宅的形式结构、装饰艺术、色调等也有所不同,各具特色,因此引导幼儿从外部造型明显的古民居建筑入手呢,系统地感受这种艺术形式,有利于增长幼儿的见识和审美情趣,但是,第一次全新接触建筑形式的欣赏,应该从哪个角度入手呢?选择哪些对象作为步入这一欣赏领域的探路石,幼儿对建筑形式的感受处于何种水平?这些是引导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闽南土楼是少有的圆柱形建筑,恰似土中冒出的巨形蘑菇,高高耸立,富有神秘感,具有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合族聚居性等特点。北京四合院是典型的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院子、院内的设施齐全、营造安逸、清静悠然自得的生活氛围。蒙古包是特殊的可移动的建筑形式,它既可以展开又可以折叠,搬迁很方便。选择这三种建筑形式差异明显、对比强烈的民居建筑作为欣赏的对象,幼儿可以从中领略到多样的民居建筑风格,了解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和建筑所赋予的文化内涵,增加幼儿的审美体验,从而培养审美情趣,扩大审美视野。在引导幼儿涉足这三种建筑形式欣赏实践中获得了以下体会。

一、从欣赏建筑的外形入手,建立整体感受,激起进一步欣赏的兴趣

第一次引导幼儿欣赏古民居建筑,如何让幼儿对这种特殊的欣赏对象产生兴趣?首先从感受外形介入,这适合幼儿的感知特点,幼儿能够比较直观地说出自己的感觉。如:通过俯视的角度感受土楼、北京四合院、蒙古包的整体造型,能够给幼儿完整的视觉感受,充分展示了这些建筑外形的典型特征。幼儿通过对比的方式能够较快地领会它们建筑风格,通过对建筑外形的想象和描述,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力,增强幼儿表达的意愿,提高语言的丰富性,这对进一步欣赏建筑的不同风格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让幼儿观察土楼的鸟瞰图,老师问:“这座房子的样子像什么?”幼儿们说:“像柱子、像水桶、像一个大洞、像蘑菇……”让幼儿观看四合院的俯视图,幼儿们说:“这座房子像正方形、像箱子、像盒子、像口字……”让幼儿观赏蒙古包的远景,他们说:“这座房子像铅笔、有点像土楼、像帐篷……”老师问:“它和土楼有什么不同?”幼儿回答:“土楼从上面看有个洞,而它的屋顶是尖尖的……”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听着老师讲蒙古人经常搬家,所以选择这种可以折叠、搬迁很方便的房子作为他们的家。

当孩子们对各种造型的建筑充满好奇时,再引导幼儿思考古时候的人们为什么要把房子建成这种样子?这种造型的房子有什么好处?这一系列的问题能够激起他们的兴趣。有了对三种造型民居建筑外形的感受,在让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建构不同的建筑时,有的孩子选择用盒子建构四合院,而有的孩子选择用绉纹纸做蒙古包的墙,多数幼儿已经能够恰当地表现建筑的外部造型。可见,幼儿对立体造型有了直观、深刻的感受,就能创造性地表现出建筑的不同风格。

二、引导幼儿感受建筑的色彩与环境的协调,学习用富有寓意的色彩、图案来表现美

美妙的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是民居的一个特点,由于就地取材,所以建筑的色彩和周围的环境十分协调。在欣赏活动中我采取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幼儿领略了这一艺术感觉,如在欣赏《蒙古包》时,我打出一幅草原的远景图,一排白色的蒙古包伫立在碧绿的草原上,让幼儿观赏,请幼儿说说图中“白色的蒙古包和绿绿的草地,给你什么感觉?”“如果你生活在这里觉得怎么样?”“红色的蒙古包看起来怎么样?”幼儿通过对比能够说出“很安静的感觉、很凉爽,很开心”“红红的蒙古包很热闹,新娘子结婚了很热闹、很高兴”“很远很远就能看见蒙古包,小朋友就不会忘记回家的路了”等久的话,虽然很稚嫩,但幼儿用稚嫩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建筑色彩的理解。

北京四合院的内部选择了以亮丽的红色和绿色为主调来装饰,欣赏时老师引导幼儿:“四合院墙壁用了哪里漂亮的颜色来装饰呢?”幼儿回答:“有红色、绿色。”老师再问:“用这么多红色和绿色给我们什么感觉?”幼儿说:“很热闹、很漂亮……”从观察中,幼儿知道了鲜艳的色调可以带给我们温暖的感觉。建筑可以通过装饰不同的颜色来改变人们的感受。使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快乐、很舒服。在参观闽南古厝后的写生活动,幼儿能大胆地运用鲜艳的红色、绿色装饰作品。

另外,幼儿欣赏过一些民间作品,对民间作品的装饰风格也有所了解,并且知道了龙、凤、鱼、竹、桃等的代表意义。在中国的很多古代建筑中也会出现一些这样的装饰图案,而这些图案都比较复杂,在表现美的过程中,幼儿的绘画技巧难于支持他们完成这种表现,于是他们用稚嫩、简单的手法去表现朴实的愿望和美好的祝福。比如:他们用金黄色的星星表现开心;用弯弯曲曲的线表示热热闹闹的场面,在盒子做成的四合院的墙壁上画红色的鱼,在绉纹纸围成的蒙古包上粘贴红色的图案,这样的作画手法虽然很简单,但可以看出幼儿已具备初步的表现美的能力。

三、了解建筑所蕴含的文化,丰富审美感受,扩大审美视野

1.土楼的圆形造型、北京四合院是有讲究的,这是不同风格的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引导幼儿了解这些文化可以丰富审美感受,扩大审美视野。

在欣赏土楼时,引导幼儿了解古时候的客家人为什么要建这样的房子,原来客家人是一个很团结的民族,他们的亲戚朋友们喜欢住在一起,大家很开心、很热闹,可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客家人还把这些愿望画在房间的墙壁上、写在门上,还给土楼取了好听的名字。

欣赏四合院时,了解住在院内人们喜欢种树、栽花、养鱼的生活习惯,感受开心、快乐的生活氛围。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画上蝙蝠表示“幸福快乐”,种月季花的寓意是“四季平安”……都是人们美好的祝愿。在建构四合院时,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装饰在建构作品上,孩子们学会在门上画上花朵、竹子。有了丰富的感受,就能进一步地表达和表现,提高审美表现力。

2.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可以让欣赏活动变得更有趣,扩大幼儿的审美视野。

少数民族语言是幼儿接触比较少的,虽然“哈那”①“乌尼”②“陶脑”③“乌日何”④只是译音,但幼儿还是能够从中感受到蒙语的韵味。在欣赏《蒙古包》时,当老师在活动中提到“哈那”“乌尼”时,小朋友倍感新鲜,不停地模仿,这时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大家一起来学说这些特有的名词。通过多次重复,幼儿很快地了解了建筑结构名词,很好地帮助幼儿了解了蒙古包的建筑风格,运用蒙语还能够很好地帮助幼儿领会蒙古包以可拆除和移动,体会蒙古族的游牧生活,因为“哈那”和“乌耐”都是可以拆除的,而且很容易搭建的意思,大大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因此,在活动中恰到好处地增加一些“调味剂”,能给活动增色不少,也能从这些民族语言中感受到不同民族的特色,扩大幼儿的视野,增加更多的感受,使其积累丰富的审美体验。

以上是我在引导幼儿进行建筑欣赏的实践活动中收获的几点体会,但也认识到有些做法还不够成熟,特别是一些比较细微的文化习俗和建筑形式所特有的寓意及营造的意境,这是幼儿难于体会和领悟的,应该采用什么方式、从哪些角度入手,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注释:

①“哈那”:蒙古包的围栏支撑.

②“乌尼”:蒙古包椽子.

③“陶脑”:蒙古包屋顶的天窗.

④“乌日何”:蒙古包屋顶的羊毛毡.

[1]试论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http://www.027art.com/design/llyj/104658.html,2010-11-08.

[2]乌力吉.蒙古包造型与美学特征.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艺术学院.http://www.shiqi.com.cn/s/ProductShow_other.asp? ID=740&ClassID=119.20110407.

猜你喜欢
蒙古包古民居四合院
蒙古包
我爱我的蒙古包
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蒙古包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下)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上)
一套四合院 引母女对簿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