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原则

2015-03-20 20:22廖志成
文教资料 2015年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廖志成

(温州医科大学 社科部,浙江 温州 325035)

试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原则

廖志成

(温州医科大学 社科部,浙江 温州 325035)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要求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应当坚持渗透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多维性原则。

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原则

伴随现代互联网、数字存储和移动通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杂志、手机短信、触摸媒体、移动电视等为主要表现形态的新媒体快速崛起,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既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又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成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但是,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过程,它需要创新者坚持科学正确的创新原则,才有可能取得创新成效。具体而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应当把握好以下方面的原则。

一、渗透性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性要求,突显其意识形态性特征。但是,也正是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过于强调意识形态性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特征过于明显,加之教学方式上的说教性,反而容易引发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和排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要取得实效,就应顺应新媒体的特征,把传统灌输论原则与坚持渗透式方法统一起来,潜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目的,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使大学生在利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从而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利用新媒体实现思想政治的目标,要求契合大学生成长的需要、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和校园文化的发展要求。

1.契合大学生成长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主体性发挥得如何,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应自觉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他们的身心及年龄特点、认知及表达方式、兴趣爱好、思想信仰等情况进行全面把握,注意区分学生的差异与个性,知悉他们的意愿与要求,才有可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出发,正视学生的行为方式、语言习惯、精神状况、内心需求、接受心理等实际情况,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帮助解决学生现实问题和困难的同时,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隐性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要求,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真理的光辉中获得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科学认识,进而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契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相对于其他媒体而言,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虚拟性与隐秘性、开放性与超时空性等特点,如果能够正确利用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速度快、覆盖面广、交互性强、超时空性等优势,就可以有效增强与大学生的交流互动,帮助大学生更好更快地获取信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就要深入研究新媒体的特点,就要注意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方法。要精心设计方案、精心选择资料与案例,通过隐蔽、迂回的方式将教育内容和要求隐藏于新媒体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构建起平等、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从认知、情感和意志上强化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强化他们的自我教育,引导他们在利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学会辨别是非美丑善恶,从而将外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主动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信仰与人生奋斗目标,使得他们能够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3.契合校园文化发展要求

人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环境影响人、塑造人。大学生身处特定的校园之中,校园的文化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渗透到校园文化的总体规划与建设之中,实现校园文化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而拓展校园文化的空间,提升校园文化的功能,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例如,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手机报、学校官方微信、校园网络论坛等新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点,建设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开展主题明确、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然,我们决不可以认为,只要简单地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文本”升级为“电子版”上传至新媒体,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大功告成。它应是一个寓教于乐、和风细雨、生动活泼、含而不露的教育过程,而不是居高临下式的单纯说教;应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平等主体关系的确立、内心世界的真诚沟通、防范心理的消除、互信程度提高的过程,而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时空距离的隔绝、现实问题的回避、思想交流的阻滞。

二、及时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它的与时俱进性,新媒体信息传播的重要特点之一就在于它的及时性。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大学生已经成为新媒体的最早接受者、积极使用者和推广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认清这一社会发展趋势,紧扣时代脉搏,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用好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途径和手段更为便捷和多元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但考虑到新媒体可能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以及本身对新媒体信息传播手段特点的不熟悉,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存在排斥心理,拒绝使用新媒体,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制约了教学的实效性。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接受而非排斥新媒体,要把新媒体引入到思想教育工作中,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进而开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新领域。

2.及时调整教育内容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递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社会新闻与社会热点等各方面信息,这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尚未完全成熟、社会阅历不深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由于缺乏应有的明辨是非和价值判断能力,往往会对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不能进行科学的辨别,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这些不良信息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善于“察言观色”、精于“一叶知秋”,通过“旁敲侧击”、“声东击西”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互动,全面把握学生“所思”、“所言”、“所行”,顺势而为调整思想思想教育的工作内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及时利用信息资源

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海量的音频、视频与图文信息,其内容涵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大大超越了传统媒体内容的相对单一性和固定性,因而可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共享利用的信息资源也更丰富。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既增大了信息源控制的难度,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只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掌握、挖掘新媒体中所蕴藏的新资讯、新素材,就能把新媒体海量信息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因势利导,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利用,就能占领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三、系统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是由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中介等要素组成的。因此,任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必须呈现出整体、开放、有序、动态的系统性特征,只有系统化地谋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预期效果。

1.工作队伍的系统化打造

打造一支技术娴熟、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教育工作者除了必须具备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精湛等素质外,还应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增强他们敢用善用新媒体的意识,克服网络“本领恐慌”,熟练掌握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使他们既懂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又熟知新媒体信息传播特点;既了解学生思想心理成长特点,又具备新媒体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既能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又能与学生“键对键”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受教育者主动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做实、做到位。

2.管理制度的系统化建设

建设一套包括领导、执行、监督、反馈、调控等环节在内的管理制度是新媒体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下,各个高校应当从切实调动教师教学主导和学生学习主体的两个积极性出发,明确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统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一领导机制,健全考核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完善保障机制,强化监督反馈体系建设,使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学校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责任到位、运转高效,既务实又务虚,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化、实效化开展奠定制度基础。

3.技术手段的系统化运用

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各类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虚拟社区是新媒体,即时通讯、手机、数字传媒、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也是新媒体,每一种新媒体形态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受众,都有其优缺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从各种新媒体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运用这些载体与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求等通过语言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帮助他们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促进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四、多维性原则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借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渠道、内容等进行多维利用与创新。

1.渠道多维化选择

当前,新媒体已经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新渠道,是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重要媒介。加强和改进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前提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进行多维化的选择,要善于利用诸如QQ群、微博、微信、手机报、数字电视等各式新媒体在内的一切新媒体形式,架设形成绵密、交叉、立体化的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信息的无障碍传播。

2.内容多维化设计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反映并适应这种多样化的精神生活需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多维化的设计,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挖掘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包括经典名著、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当代思潮、心理健康、传统文化、中外历史等各种资料加之于新媒体信息中,给予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涵盖中国社会,又放眼世界发展;既有人文素质教育,又有自然科学普及;既着眼当下社会现实,又立足历史文化,通过新媒体传播科学的思想理论,为学生解疑释惑,使他们增长知识,引领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方式多维化利用

在当代社会,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把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社会思潮、文化类型呈现在人们面前,变革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行为方式。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仍然停留在空洞的形势政策宣讲、抽象的思想理论解说,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认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创新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改变过去适用、现在不适用;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的方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信息传输方式、沟通方式等同样丰富多元,从而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摆事实、讲道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1]廖祥忠.何为新媒体?[J].现代传播,2008,5.

[2]李晓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9.

[3]屈艳红等.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5.

本文为温州医科大学2013年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YB201344)。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