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境遇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创新研究

2015-03-20 20:22葛冬琰
文教资料 2015年1期
关键词:网络化政治思想

葛冬琰

(徐州医学院 麻醉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网络化境遇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创新研究

葛冬琰

(徐州医学院 麻醉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针对当前网络化境遇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分析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必然性,以及网络化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的成因,并通过把握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探索应对网络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的新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化 创新路径

网络技术的出现是技术发展史中最重大的进步和拓展,成为深刻改变现代人生存方式、最具有现代性意义的科技力量。网络在彻底突破了传统交往方式的局限和时空的阻隔、使人们获得交往互通自由的同时,也为传统社会带来了不能完全预知的深层影响。

网络的飞速发展在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的同时,又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空前的新挑战。作为我国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全新的网络化境遇下凸显了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紧迫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必然性

1.网络技术革命促使思想上层建筑的革新

社会文明的进步直接导致了人类生存方式的变化、发展,尤其是一些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使人类生存的方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新纪元。网络技术作为技术发展史中最重大的进步和拓展,极大地延伸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时空界域,将人类从工业社会带入信息社会。革命性的改变、重塑了现代人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因此,代表现代社会生产力先锋的网络技术将会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巨大变化。

2.大学生群体更容易受网络影响

高校处于科学技术领域的前沿,能够较为方便地接触新科技,因此,大学生对网络接触的时间更早、受影响的程度更深。然而,大学生求学期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仍处于塑造期,情绪容易波动,对事物本质辨别能力不够深入,加之一定的叛逆心理,其更容易受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消解了主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教育效果,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功效出现弱化。

二、网络化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根据工作实践、走访及文献资料查询等多种途径的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带来的挑战

目前,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网络作为谋求意识形态领域西化的政治工具。冷战结束后,世界的两极对立格局解体,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为后盾,利用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加紧推行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战略。由此,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也以更加广泛、多样而便捷的方式渗透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尽管高校在报纸、电视、广播这三大传统媒体的理论宣传研究与实践方面经验较丰富,但对于“第四媒体”——互联网上建设马克思主义阵地的研究和实践相当滞后,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首先,我国在网络化进程中拥有的话语权和控制能力较弱。据统计,中文信息占全世界互联网信息仅约为5%,而英语信息则占80%,这导致西方话语霸权在网络宣传中占主导性优势。其次,对网络化境遇下意识形态的斗争认识和准备不足。“意识形态这块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就会去占领”。由于对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性和风险性认识不深刻,加之经济投入不足等主客观原因,使我们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主动攻击面前,只能仓促应对,处于被动不利的境地。再次,网络改变了高校受众只能被动接受舆论控制的局面,从而增加了舆论导向控制的困难,给高校的主流新闻媒体宣传增加了巨大压力。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网络意识和技能不强

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但是,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缺少一支具备高水平网络认识和运用能力的 “复合型”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重视不足,人员缺乏,力量薄弱,许多高校还没有专门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二是整体网络方面素质较弱,特别是网络知识匮乏,甚至老师掌握的网络知识和技能都不如学生,网络素质亟待加强;三是采用传统僵化的教学方法,不能根据网络信息传播特点与时俱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变化带来的挑战

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自由性、多元性、共享性与非权威主义等特征,因此在网络社会的运作中,要想保证相应规范得到合理遵守是非常困难的,这使得以往的权威在消退,各种价值和信仰也在重构之中,从而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首先,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西方披着自由和民主的虚伪外衣,推行其政治观念,从而达到反对现行的政治制度的目的。青年阶段其价值判断还处于塑造期,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相对模糊,加之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一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线上。另外,我国的民主法治还未完善,贪污腐败、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仍在一些基层组织作祟,更容易导致高校某些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出现紊乱和价值判断上发生偏向。其次,网络负面新闻容易使大学生出现以点打击面的现象。网络的出现使得新闻信息量大增。一些无良媒体为了抓住网民的眼球,提升点击率,往往夸大一些极易点燃网民怒火导致对社会不信任的负面新闻。相反,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事件反而很少。再次,由于我国网络监管措施仍未完善,加之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对信息源的限制及对过滤难度较大,各种非法、暴力、色情、虚假信息充斥网络,污染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4.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力度不足

首先,建立特色鲜明的“红色网站”的高校还比较少,如“红色北大”和“学生清华”这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机构欠缺,导致网络宣传方面的力度不够大。虽然现在的各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内容也丰富多彩,但是大多数高校所建的校园网只宣传学校的师资规模,张贴各部门的文件,通知等,却很少能找到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板块。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学生知道并且上过校园网,而一半以上的学生却不知道什么是“红色网站”。其次,即使部分高校成立了网络红色宣传板块,但是板块均显得单调枯燥,理论性过强,不能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加之信息量少资料更新速度极慢,导致缺乏吸引力。再次,高校网络建设各自为政现象明显。绝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网站建设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形成高校宣传教育的关联,未能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

三、网络化境遇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存在条件和发展动力根植于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不断回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开放的思想体系,应避免以僵化的思想意识和态度对待它。一方面,需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与公众意识形态从高度统一的状态逐步走向相对分离,它对社会成员的影响不再具有绝对的强制性,公众社会意识日趋多样化和独立性,个人的主体性得到日益彰显。特别是随着网络在我国的深入普及,越来越多的群众会通过网络了解一些重大的突发性事件,这就导致网络舆论在整个社会舆论中起着愈来愈突出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网络上的舆论导向,进一步引导和整合网上多样化、多层次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的创新。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是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主体地位,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拓展马克思主义的新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境界。一是要以发展生产力为基础,不断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思想和价值观念。二是要通过对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思想和制度进行理论批判开辟新的道路。注重超越性和继承性的统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吸取我国传统价值观的有利因素,正确甄别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有利的因素,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化观念,不断开拓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容,从而正确回答和解决网络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复杂的问题和矛盾。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

网络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平台,我们必须适应时代的新形势新变化,建立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有针对性地加大网上的宣传力度。重视校园文化的作用,改变过去刻板僵硬的文风和内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亲和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思想教育活动,从积极的维度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信息网络的出现强烈地改变着我们面前的世界,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实施、调控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要适应信息网络时代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力,成为一名“复合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的素质,才能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领导权,加强网上引导,弘扬网络正能量,坚持真理,批判各种歪理邪说,使大学生的思维保持在健康积极的轨道上,从根本上杜绝思想政治教育“不出问题没有用,出了问题不管用”的现象。

4.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

网络的繁杂性使网络的各方面诱惑力也相应加大,而很多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自制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重视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监督和调节,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能够在网络世界里明辨是非,不迷失方向。要加强网络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网风”和“网德”,让他们充分做到在不断增长和掌握网络技术知识的同时,提高网络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和责任,通过道德观的加强实现自我约束。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除了书本内容外,还应加上网络道德伦理知识,提高大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自觉抵制网络对他们的消极影响。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B/OL]. 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rb/2013-08/20/c_117021 695.htm.

[3]杨立英,曾盛聪.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毕红梅,李东升.当代西方思潮与思想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杨立英.网络化境遇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3(11):24-26.

猜你喜欢
网络化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