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构建发展型资助模式

2015-03-20 20:22许艺君
文教资料 2015年1期
关键词:困难资助育人

许艺君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高校如何构建发展型资助模式

许艺君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本文从当前资助模式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高校构建发展型资助的内涵、基本特征,提出高校构建发展型资助模式的原则及实现途径,以达到资助育人的教育效果。

资助政策 发展型资助模式 内涵 基本原则

当前,我国已形成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体系。从2007年至2011年,共有普通高校学生1.79亿人次接受资助,累计资助金额1817.18亿元。资助学生由2006年的1530.27万人次增长至2011年的4170.14万人次,增长1.73倍;资助金额由2006年的162.98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501.35亿元,增长2.08倍,受助人数及受助资金不断提高。随着国家对教育公平及对困难学生的重视程度加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教育公平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明确提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不让每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促进教育公平……重点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由此可见,高校资助工作水平被提出更高的要求,资助内涵需日趋丰富,不仅要保证学生不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困难生成为国家有用人才。因此,构建发展型的资助模式成为高校的必然趋势。

一、当前资助政策存在的问题

当前,有些学生在思想上不求上进,不用心于学业学习,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倾向;有些学生为了获得国家补助,弄虚作假;有些学生恶意拖欠学费,将补助金消费高档生活用品;有些学生缺乏感恩、奉献意识,认为获得国家助学金天经地义。上述不良现象,值得资助工作者深刻反思。在当下较完备的资助体系下,在资助育人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困难生认定难。

在判定学生是否特别困难有一定的判定标准,如烈士子女、单亲家庭、低保家庭、孤儿、父母病残等。但家庭情况在特别困难与一般困难临界,或者学生困难与否,就比较难以界定;困难学生所需的证明材料主要是学生提供生源地所在的民政部门、乡镇街道、村委会出具的贫困证明,以此来反映学生的家庭情况,很难保证所反映的家庭贫困情况的真实性,总有存在利用人情关系获得贫困证明的现象。同时辅导员对大一刚入学的新生,掌握的信息往往较片面、单一,给困难生的认定带来一定的困难。

2.偏重经济资助,忽视对学生能力及心理健康的关注。

当前的资助体系,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但对学生能力及心理健康的关注,却有所缺失。大部分经济困难学生来自欠发达地区,他们所获得的教育资源、信息不如发达地区,因此,学习能力、技能、综合素质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3.现行的无偿资助体系,弱化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现行的无偿资助体系一定程度地弱化了学生的感恩意识、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某些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出现“等靠要、吃补助、高消费”,更有甚者出现“不要白不要”等现象。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有些不贫困的学生通过造假,冒充贫困生,造成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有碍于资助工作的公平性。有的困难生将助学金用于购买高档消费品、请客吃饭等超过自身经济能力的消费上,不仅达不到育人效果,反而在学生群体中产生负面影响。

二、发展型资助的内涵

1.发展型资助是相对于现行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的“保障型”资助而言,是指高校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及教育规律,通过经济援助、心理疏导、就业指导、能力技能培训、社会实践、自愿者活动等形式,帮助困难学生克服家庭经济困难,自强自立,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可持续资助模式。它是变“输血”为“造血”,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的资助模式。

2.发展型资助模式的三个导向特征。第一,强调受资助的主体特征。发展型资助从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出发,结合学生不同特点及主体意愿实施资助,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前提下,遵循家庭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发展规律,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使得学生在平等、自愿、互助、有爱的良好氛围中受到资助,获得情感关爱和人格尊重。第二,强调资助形式的多样性。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的资助,更要注重资助形式的多样性、丰富资助内容。发展型资助不仅仅是从经济方面给予资助,更是从学生的心理、学习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给予帮助。不仅解决学生生活经济困难,而且注重对学生身心健康、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方面的帮助,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资助体系。第三,强调资助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型资助是根据学生成长成才的不同特点,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良好心理素质为价值取向的,因而更注重对学生职业发展及竞争力的培养,更注重对其进行思想上引领、就业上指导、心理上疏导,不断激发其潜能,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发展型资助的三个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

人是一切活动的中心,学生作为行为活动的主体,在构建发展型资助的模式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性格特质、能力水平、心理状态,建立多渠道、多方位的资助形式,适应大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的幸福感,健全学生人格,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之人。

2.育人为魂。

资助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进资助工作实践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诚信意识、奉献意识,塑造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优良品质,鼓励学生艰苦创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发展,奉献社会。

3.实践为重。

为使资助工作发挥实效,达到预期的资助效果,在设计资助活动及平常工作中,要结合国家政策、本校工作实际、学生具体发展情况,统筹兼顾,科学合理设计,不断完善,切实做到学生有所需,资助工作有所助,保证资助体系健康运行。首先要在活动设计中,引导学生发展,凸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其次是在活动践行中推动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在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流程,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再次是在活动定位上要强化学生发展,不仅仅要助困,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

四、构建发展型资助的实现途径

1.建立困难生动态信息库,加强困难生认定管理。

在认定过程中,辅导员要根据学生提交的困难生认定申请材料,结合学生平常的生活消费习惯,通过宿舍走访、学生访谈、家访等形式,全方面了解学生的困难情况,及时更新学生的家庭情况,实现困难生的动态管理,合理评定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等级。此外,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使那些目的动机不纯的假贫困生能诚实守信,将有限的资助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学生身上,降低国家扶持的成本,提高国家资助成效。

2.加强心理辅导和能力培养。

现行的资助模式偏重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经济帮助,虽解决学生的经济负担,但忽视学生的心理贫困和能力的不足,从长远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贫困问题。因此,高校应当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不断丰富资助的模式,构建发展型资助模式。通过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定期对困难生进行心理测试,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团体辅导、“一对一”朋辈咨询帮扶活动、开设心理讲座等,让贫困生拥有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真正使经济困难生从心理上脱贫。此外,还要增强家庭经济困难生的综合竞争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资助管理中心需要积极联系学校的就业部门,定期开展职业能力培训、社交礼仪培训、积极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困难生就业、创业,让困难生拥有更多学习、锻炼的机会,从根源性上帮助困难生脱贫。

3.强化资助育人的工作理念。

高校资助工作是为了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因此,学生的品德极为关键。高校可以通过资助与自愿者活动相结合、与勤工助学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等方式,克服学生的依赖心理,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国家资助是在求学过程中的一种资助方式;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自立自强的奋斗意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从而达到提升资助育人的教育效果。

发展型资助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导思想,遵循其“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方针,突破当前单一的资助模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将获得国家经济资助的同时,在个人的技能、专业知识、心理健康方面将获得极大的帮助。发展型资助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有利于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发展,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之一,必将成为未来资助的主要模式之一。

[1]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0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R].2008.

[2]马彦周,高复阳.高校构建发展型资助的必要性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1).

[3]严树文,朱建军等.提高贫困生综合能力,破解大学生贫困循环[N].四川教育报,2009-02-06(4).

猜你喜欢
困难资助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困难中遇见团队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