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倾向研究

2015-03-20 20:22董胜
文教资料 2015年1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异性价值观

董胜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中外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倾向研究

董胜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在中外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倾向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是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向,也是大学老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中外文化 大学生 人际交往

一、人际交往的含义及功能

(一)人际交往的含义

人际交往,又叫人际沟通,一般包括两种含义:

1.从静态方面来讲,人际交往是一种已经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即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交往已经形成的相对固定的关系群体,是一种感情的积淀。

2.从动态方面来讲,人际交往是一种过程,是指在社会活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想沟通等心理联系及物质联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物质的交换,又有信息的交流。这种动态的交往一般分为工具性交往和满足需要的交往。

(二)人际交往的功能

1.协调与保健功能。人们经过一定的人际交往,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为了协调共同的生活需要,使得社会生活能够顺利进行。人们在交往的同时必须兼顾个人身心的健康与人际交往的和谐,既避免各种冲突与矛盾,又做到表达个体的情绪,从而增进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因而,人际交往有助于个体的归属感的建立,同时能够增进团结,协调各方关系。

2.促进个体社会性意识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社交范围随之日益宽广,与各行各业的人进行交往,接收到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想,形成一定的道德体系,社会意识也伴随人生阶段的向前而逐渐完备,从而能够形成符合复杂社会生活的健康人格。

3.有助于形成优良的社会心理气氛。人际交往的过程是一个促进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净化不良的社会风气,消除不健康的社会思想,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使社会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

二、中外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来中国学习的外国学生越来越多,为中国学生带来更加新鲜的体验。同时,中国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难免受到各种文化背景的影响,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

(一)中外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1.自我意识更开放。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不断加强,逐渐摆脱老师、父母的影响,打破传统观念与习俗的束缚,呈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开放性。他们更加注重个人权利的维护,更注重自我感受,他们强烈地想挣脱父母、老师的束缚,喜欢一个人旅行,并敢于与陌生人交往,等等。

在如今开放的社会氛围下大学生都希望广交朋友,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对中国学生的吸引力更大,他们渴望打破原有观念束缚,交到更多来自不同文化环境下的朋友,这就要求其有一颗更加开放包容的心。同时,他们深受外国学生的影响。外国学生更加注重个体权利的维护,更加自我。因而,呈现出一种自我意识更加开放的交往倾向。

2.交友范围更广泛。观念的解放,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交友更加广泛。不仅与同性的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还能与异性同学建立友谊。他们打破了性别、年龄、国别、文化等的差异,与更多的人建立了交往关系。文化的差异使得学生更加好奇,他们发表不同意见与建议,进行观念上的碰撞。同时,新媒体的兴起,使得大学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交友的范围更加广泛。

3.交往内容更丰富。以往的大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主要集中在学校里,更多的是以交流学习知识、培养同学感情为主。而如今,大学生交往的内容涉及各个领域,还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形成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门类繁多的社团。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出学校去实习、调研、参观等,既获取了丰富的知识,又开阔了视野,交往内容更加丰富。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留学生往往会在政治思想、文化知识、生活常识、风俗习惯、恋爱经验等各方面不同于中国学生,这也为中国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

4.交往界限淡化。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大学生对异性之间的交往界限非常清晰。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逐渐改变传统观念,对与异性交往方面更自然、更大方,对异性交往的认同度也更高。他们不但不再羞于与异性交往,反而更热衷于与异性交往。

(二)中外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

1.自我中心倾向明显,集体意识淡薄。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分享意识、团体意识相对淡薄,大多数人习惯从自己的视角评价别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得他们更多地关注自我感受,难免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其他人看法的倾向。同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他们的集体观念比较淡薄,有些人甚至认为“集体至上”的观念是错误、迂腐的,常常出现不按时参加集体活动,为个人私利抛弃集体利益的现象。

2.功利性倾向明显,缺乏知心朋友。人际交往本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功利倾向明显。他们奉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以是否对已有用来判定一个人是否适合交往;他们更多地想从对方身上获得利益价值,或者锻炼交往能力,单纯为“交朋友”而交往的人越来越少;他们渴望认识更多的人,却没有知心朋友。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寂寞空虚的原因。

3.缺乏正确的恋爱观,与异性交往困扰。大学生处于由青春期向成熟期转型的过渡阶段,在这个恋爱观还没有发展成熟的阶段,与异性之间交往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心态与行为。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出大学生与异性的交往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而且这种恋爱现状呈现多种情况。他们渴望交往合适、长久的恋爱对象;同时,受到当今速食爱情的影响,与异性交往的态度发生变化,有不少学生因“寂寞空虚”、“怕以后相亲”等原因而恋爱;而且,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恋爱观、性意识也更开放。多重文化与观念的综合影响使得当今大学生难以选择正确的恋爱观,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扰。

三、原因分析及建议采取的措施

(一)人际交往中不良倾向的原因分析

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也是方方面面的。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倾向当然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血亲本位”的思想,注重君臣、父子、兄弟、夫妻及朋友关系,呈现出一个由内而外的同心圆模式。这种“推己及人”的思想其实有碍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传统文化中对人的交往限制较多,过分看重志同道合,忽视求同存异,从而限制了交友的范围。同时,在对待男女关系上,注重男女有别,过分明晰男女之间的关系,用“三纲五常”限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虽然,我们常说要对传统文化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做法,但是这种交友观渗透到人们的深层意识中,时常成为一个人是否道德、行为是否恰当的评价标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外来思想不断影响我国人民的人际交往。如今的大学校园里,生源广泛,既有来自中国各地的学生,又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形成一种文化冲击、文化融合的现象。既有统一文化源的不同地域之间的影响,又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与融合,使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人员更复杂,范围更广阔,内容更丰富。同时,这种中外文化的融合使学生茫然,不知究竟该如何做出选择。相较于外来文化的新鲜,不少学生会将传统视为迂腐。这样,就不能明辨精华与糟粕。大学阶段是一个自我意识迅速增长,从幼稚逐渐成熟的阶段,此时的他们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更不可能全面正确地认识世界,因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惑,同时会用自己所自以为的理想化的交往模式衡量一切,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更加造成学生的迷茫与困惑,从而引发一些问题。

(二)应采取的措施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应该得到高校、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共同努力。

1.合理有效地引导各种文化的发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社会文化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既有传统的中国文化,又有外来文化。各种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和谐或不适宜当今的价值观,比如道德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纯粹享乐主义,等等,需要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加强文化价值观的宣导,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资源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正确的教育,宣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

2.重视班主任的引导作用,注重集体意识的培养。班主任,是班级的负责人,长于学生,与学生有密切交往,在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要重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应当教给学生必要的人际交往知识,主动创造机会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注重班集体成员的心理行为建设。

大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要注意团体目标的设定,将团体目标与成员利益相结合,促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利益的实现是满足个人利益的重要途径;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团队核心人物,积极培养他们,发掘学生潜在的人际交往能力。

3.学生自身要注重价值观的分辨,学习人际交往知识。大学生在积极接受各种文化的同时,要注意分辨对错,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与人交往时,要注重礼仪、言辞的适当性,既要有外国学生的热情,更不能丢掉传统文化中的谦卑与内敛。同时,必须注重人际交往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合情合理。

[1]王晓刚,马喜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1.

[2]黄红,张佩珍.大学生心理行为指导.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

[3]何金彩,唐闻捷.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田守花.“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问题与对策”.滁州学院学报,2008(5).

项目来源:2014年度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编号:SZJ14201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异性价值观
浦东美术馆·大玻璃·独异性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