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教学平台的整合研究

2015-03-20 20:22徐侠
文教资料 2015年1期
关键词:经管类考核专业

徐侠

(南京邮电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面向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教学平台的整合研究

徐侠

(南京邮电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经管类专业作为我国高校较为普及的专业之一,其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却一直没有取得大的突破。本文针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对目前多维实践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系统化的整合路径与措施,以期为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创新能力 多维实践教学平台 经管专业

实践教学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方式,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员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然而,现阶段对于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还很不成熟,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也一直没有取得明显突破。面对社会企业的现实需求和经管类专业自身的发展特点,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应该得到更多关注。

一、经管类专业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从社会对经管类人才的实际需求来看,普遍反映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高素质的创新型经管人才难求,而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多地体现在实际工作的创新解决方案或者实际有效的经济管理理论的创新。但不管是哪一方面都需要对实际工作有很好的理解及对实际问题有清晰认知。只有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形式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管理技能的训练,才能在实践中正确而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仅凭纯粹的理论教学培养应用型的创新人才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从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在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较高。目前高校对经管类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大多描述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基础,熟练运用现代经济(管理)分析方法,并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管理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1]。目前,经管专业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大多在毕业后直接进入事务工作领域中,仅有极少数进入研究生阶段进行高一层次的学习,最终进行科学研究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这就要求经管类大学生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实践教学。

但是,目前我国经管类大学生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却一直没有取得明显突破,相对于工科来说,经管类实践教学实验室的硬件投入和人员配备滞后,校外实习基地不足,实习环节基本上属于参观性质的活动,学生实习的目的性不明确,实习基地的建设较为薄弱,学生很难对管理过程和工作实践有深入了解。许多高校在列出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方面普遍看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则较为薄弱。

因此,为了有效地培养经管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需要深入了解经管类学生的实践教学情况,并有效整合和构建课内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多维实践教学平台,以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开始打造实践教学平台,体现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探索经管专业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很多学校围绕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目前,各高校经管类专业普遍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1)课内实践,主要包括案例、实验室、论文、毕业设计、演讲、辩论与分析报告及培训等;(2)校内实践,包括社团负责人、学生会工作、创新创业训练、校内兼职、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及竞赛项目,校内雇佣参与项目或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计划、学年论文;(3)校外实践,包括暑期实践、工作实习、社会调查、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及横向产学研项目的参与。一般来看,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约占总学分的22-25%。

尽管很多高校注意到实践教学对培养经管类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还缺乏系统性,实践项目之间也缺乏很好的整合,往往都是各自发展、互不协作,难以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大纲不完善,实践目标不够具体明确,实践教学内容的衔接不良。

教学大纲是开展教学的依据,各门实践课程都应有规范化的教学大纲和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大纲的内容包括:课程的定位和目标、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课程成绩考核和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等。但通过南京几所高校的走访,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大纲的修订流于形式,在实践内容上没有真正根据市场需求的调查而进行专门的设计,实践目标不够明确具体,实践内容上与理论教学的切合度也不高,而且缺乏系统、完整的前后衔接的设计,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2.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不足,并且存在时间上的零散性。

实践教学到底应占多大比例,还没有一个普遍的标准。但是,通过笔者对南京部分本科院校的走访调查,普遍性地认为高职院校应当更为重视实践教学,因此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应达50%以上。而本科院校尤其是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学分仅为22-25学分,15%的总学分都不到(大部分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总学分在150左右),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如,美国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为3∶1;英国为2∶1;在德国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实验、设计、实习等环节的课时约占教学计划总时数的2/3;在法国,老师每讲一节理论课都配有2~3节的实践课[2]。因此,实践课时分配的不足及实践教学的低学分直接导致了师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另外,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随意性较大,有时安排在学期期初,有时安排在期末,每学期都不固定,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3.实践教学师资的稳定性缺乏,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高校在教师招募过程中更看重科研能力,导致经管专业的师资偏重理论讲授,缺乏实践技能,所教授的内容体系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各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多为理论教学的教师直接进行实践指导,而这些一直从事理论教学的老师往往缺乏从事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自身都难以深入理解经管类知识,从而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所以往往是徒有实践教学的形式,而缺乏有吸引力的实践项目指导,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4.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

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支持性不足导致师生的重视程度都不够,目前多数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不健全、量化标准不科学,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一般通过试卷、论文、实习报告三种方式完成。一般只要学生按要求完成论文或实习报告的撰写,还有些高校甚至简化为学生各自外出实习,只要上交盖了章的实习证明,实践教学考核过程即告结束。这种简单的考核形式难以保证学生实践成绩的真实性、公平性和有效性,成绩核定流于形式,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与建设缺乏质量标准。

目前,主要实践教学的平台有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但是大部分高校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相对于校内实验室的建设来说较为滞后。校外实习基地分散,多为临时性的实习场所,学生校外实习多为走过场的状态[3],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基地选择的随意性。由于缺乏专门的校外实习基地的投入,或者投入不足,导致所选择的企业在项目安排、实践指导及场所方面并不具备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实践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二是缺乏对实践教学条件与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估体系。从企业的角度看,作为实习基地的成本较高,但是实际利益并不明显,因此缺乏主动的建设;而高校也没有实习基地选择的标准与教学效果的反馈,从而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6.对实践教学的支撑保障体系较弱。

学校对实践教学的支撑保障体系没有跟上,一是实践教学工作量核算各高校存在很大分歧,不仅缺乏分级评估和合理的计分方式,优劣标准模糊,而且学时要求不明确,易流于形式;二是实践教学的师资开发与职称体系存在冲突。尽管各高校鼓励大家进行实践教学的尝试,但是实践教学师资的职称体系仍然参照科研人员的职称晋升标准,计算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而不是看重实践教学的质量,制约了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从企业的角度看,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加大,参与高校实践教学并没有带来直接可见的经济效益,因此积极性也不高。

三、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的整合途径与措施

1.依据课程群的特点,联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共同确定经管类各专业实践教学大纲。

与企业界合作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很多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当前,高校经管类专业教与学的过程仍旧遵循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学习模式,没有真正针对性地探索市场对经管类大学生的人才需求规格,因此实践教学大纲应积极与企业界沟通,根据企业界对经管类专业不同岗位能力的需求规格及具体要求,确定相应的核心技能模块并进行分级。根据不同的企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条件,设计典型的实践项目与实践基地的工作任务,再据此共同商讨实践教学的大纲并定期更新,构建校内外学生实践环节的有效衔接的运作机制,促进三个方面的实践环节的协作和相长,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多赢局面,切实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兼顾企业与学校的利益,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的时间与内容。

目前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教学方面尤其是专业教育方面的学分主要为理论教学学分,在专业学分分配方面实践教学的学分值很低,完全不能突出经管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而且实践教学的时间和项目内容没有真实有效地反映企业需求,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难以达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就整合了企业与学校双方的实际和利益,其中的一个实践课程应用管理项目(3学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将课堂上的理论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学生可发简历给选定的实习项目,进而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安置过程类似真正的求职过程,每个实习地点都配有一个特定项目。学生要求150学时完成特定的管理项目。根据项目要求的时间,课程可以安排在多个学期供学生选学,学生会在一个日常的管理运营的环境中工作,并接受一名管理职位的管理者指导,另外有专门的“特别课程”——创业实验室,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个项目竞争奖学金或者叫创业资金,并在有杰出企业成就的老师的帮助下实现创业过程。这两个实践课程都是真实的企业项目,学校在课程选定之前就根据专业特点与有联系的杰出企业商讨实际项目,项目完成的情况可直接成为学生被企业雇佣的依据,如金融项目就直接来源于布法罗的M&T银行及CITIZEN银行等。这些课程的老师与银行联系紧密,对学生就业推荐有很大影响。另外,配合创业实验室,学校设置了专门的创新基金,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创业。

以上这些都要求学校实行真正的学分制,因为即使都是管理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定位都会有很大不同,应该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和课程,并且帮助他们补充所需的知识和锻炼必要的能力。

3.校企师资力量的整合—聘请实践型教授或将专业教师送到企业锻炼。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针对当前教师队伍缺乏实践技能的现状,可以将专业教师定期送到企事业单位对应的部门进行挂职学习并考核,提升指导实践的能力,鼓励教师进行横向的产学合作项目研究,建立学术研究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调动教师积极开展实践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可以学习西方的做法,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杰出人才作为专门的 “实践教学教授”,推进对实践教学的改革。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哈斯商学院(Haas Business School)聘请了一位实践型教授做创业中心的主任,该教授一半时间是大学教师,一半时间是公司的风险投资者,他建立了一支由全职商业人士组成且稳定的客座教师团队,在哈斯商学院教授个性化的工商管理课程。[4]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保障实践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4.注意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与内容体系的适应性。

由于经管类课程实践教学考核内容的多样性及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绝非仅仅通过考试或实习报告的方式就能有效测试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经管类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应该在考核形式、考核内容、考核制度和考核手段上戒除随意性,设计出规范的实践考核体系。例如,考核形式应当以口试答辩或分析报告为主,考核等级应当有明确的优良中差的客观标准,考核人员应当由多名教师组成,其中应有企业界人士。应注重过程考核与能力测评,并能有效地给出反馈,以达到测试和提升学生实际技能的目的。

5.注重校外实践基地的选择与校内实践平台的建设,整合实践教学与就业两个方面。

通过科学的选择和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及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和运作管理,整合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及产学横向合作项目等多个实践创新平台。选择企业待解决的真实的项目,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参与项目的实施,不但兼顾了企业的利益,还增进了学生与企业的沟通了解,同时扩展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学生在完成实践项目的同时,也向企业展示了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帮助企业选择人才、培养人才。将学生的实践教学与就业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6.支撑保障体系的建设。

从学校的角度,要真正推动实践教学,必须在职称晋升方面有明确变革,比如开发教学型教授职称系列,将实践教学质量认定与评优、实践教学课时、指导学生获奖,实践教学论文,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实践教学的专著认定等有关实践教学的重要方面作为职称晋升的主要标准;从企业角度,应该学习德国的做法,对符合实践教学基地认定条件的并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减免的资金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进行基地投入建设,提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水平。

[1]李红革,罗登辉.经管类创业型人才培养定位的理论分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9-61.

[2]刘福成.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及途径[J].高教论坛,2006(3)135-137.

[3]刘谦.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5),63-65.

[4]Henry Etzkowitz and James Dzisah,Professors of Practice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J].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2007(49),10-11.

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00113J X101),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4SJB 008)。

猜你喜欢
经管类考核专业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