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院校森林经理学教学团队建设的探讨
——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

2015-03-20 20:22曹小玉李际平
文教资料 2015年1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青年教师林业

曹小玉 李际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林业院校森林经理学教学团队建设的探讨
——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

曹小玉 李际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促进教师相互交流和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从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学团队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教改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把学科优势从科研领域转化到教学领域五个方面对该校森林经理学教学团队建设的具体措施进行总结,并介绍该校森林经理教学团队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和精品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研教改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以期为兄弟林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借鉴。

森林经理学 教学团队 林业院校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学科门类综合程度的不断提高,教学过程变得日趋复杂,仅靠个人力量已无法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因为无论是制订教学计划、管理组织教学,还是课程体系建设都需要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1-2]。因此,教学团队建设是促进教师相互交流和教学研究,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经理学教学团队是林学院的核心教学团队,近年来经过团队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无论在专业建设,还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本文就本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介绍,以期为兄弟院校相关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借鉴。

一、教学团队的基本情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经理学教学团队是我国最早从事森林经理学教学和研究的队伍之一,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4]。依托森林经理学科——湖南省重点学科优势,以本科、研究生教学评估、精品课程等一系列重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在不断改革中形成一个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勇于创新,特色鲜明,富有活力,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森林测计、森林经理、林业系统工程和林业信息工程教学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在森林经营技术体系、森林计测仪器、薪炭林颗粒燃料的基础理论及技术的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主持完成的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拥有森林资源信息工程实验室、林业遥感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森林经营研究所、林业系统工程研究室、资源管理实验室,服务于林学、林业经济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园艺、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

二、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

(一)注重青年教师培养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而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团队采取引进、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促进青年教师队伍的发展[5]。除了加大青年教师的引进力度外,团队也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每位青年教师都有指定的专任导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一对一指导。团队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取得高学位。2006年以来,共有12位青年教师攻读北京林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已取得博士学位的有7位,5位晋升为副教授,完善了团队教师的学历结构。为提高团队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创造条件资助青年教师尽可能多地参加国内外的有关学术会议。2006年以来,已有6人参加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等。有11人次先后去美国、日本、奥地利、瑞典等林业发达国家进修学习。通过出国进修和参加学术交流会议,使青年教师结识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和同行,有利于更好地加强工作联系和学术交流,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和学科发展现状及学科发展前沿,以便准确把握自己的研究目标。同时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轮流选派青年教师到地方进行科技服务。近年来,有近15人次带队参加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25人次带队参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7人次参加省内外森林防火培训,10人次参加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青年教师通过这种社会实践,不仅促进其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借助这个平台,使青年教师更直接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科技服务过程中,为自己创造更多、更好的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机会。

(二)注重团队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

学院由教学副院长牵头,成立了由教务处、督导室、发展规划处、科学技术处、人事处和系部负责人参加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教学团队建设情况,制定《关于加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实施办法》,从政策上保证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根据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和改革学院内部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制度、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科研考核制度、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实训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修订制度、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就业工作促进制度、教师培养制度等,保证教学团队顺利运行。同时学校设立专项配套基金,为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中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社会服务等的实施做好保障。重点引进团队所需的各类人才,为团队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分别对荣获各级别教学团队给予奖励。建立学校教学团队评价标准,明确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建设期内,由团队带头人组织填写《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中期检查报告》,学校将根据团队的建设目标、建设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标志性成果等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

(三)注重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团队主编了《林业系统工程基础》、《遥感技术基础教程》教材、并副主编和参编了《林学英语》、《系统科学与工程导论》等教材,制作了多媒体课件15门,建立试题库8个,校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1门。教学团队拥有专业教学基地,建有财政部省部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攸县林科所实习基地、湖南省林科院研究生创新基地。基地内设施设备齐全,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另外,本团队还拥有各类教学实验室900余m2,装备有GPS、水准仪、罗盘仪、林业数字式测高测距仪等实验设备,为团队完成本科生和研究生实践课、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学团队利用校园网覆盖各个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和学生宿舍的有利条件,所有课程全部实行多媒体教学,学生可随时浏览校园网查阅学习资料、教学通知,并和任课教师进行网上在线互动。

(四)注重教学教改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将科研成果、教研成果带入学生的教学中,做好的途径就是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是使教学的内容结构更合理,理论与实践结合更紧密,教学理论更系统,课程的知识结构更完善。《林业遥感》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林业系统工程》被评为省级研究生精品课程,既是对研究方向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地位的肯定,又是对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的肯定,将多年的研究成果总结到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通过课程改革,提高学生掌握新知识,接收新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更具优势。同时教学团队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基地是学生从课堂理论走向生产实践锻炼场所,教学团队不断寻找新的教学实习基地,以适应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内容时代化、教学效果成效化的教学目标,目前共有教学实习基地14个(含创新基地1个),其中3个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提供实训场所,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锻炼实际操作能力。林业遥感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森林经理实验室、森林资源管理实验室和森林经营研究所等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断完善,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深化、实践技能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五)注重把学科优势从科研领域转化到教学领域

本团队坚持以教学为基础,科研促进教学的基本方针,把学科优势从科研领域转化到教学领域。本团队 “十二五”以来承担2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70余项市厅级课题,在提高团队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使团队成员拓宽思路,掌握国内外领先的科研成果和现代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水平。同时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材与教学内容。多年来,团队教师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90%以上林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为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实践证明:这种双赢模式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团队建设成效

(一)师资队伍建设

经多年积淀,本教学团队已成为一支知识、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并形成良好的团队文化,即诚实守信、仁爱谦和、团结协作、奉献敬业、求实创新、认真负责的精神;团队成员间的团结协作、相互信任、互相关怀,工作上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目前本团队共有27人,教授1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10人,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8人;5人曾有在美国、芬兰、日本、奥地利、瑞典等国防问学习、进修及合作研究的经历;60岁以上1人,46岁~60岁以上成员6人,36岁~45岁成员15人,35岁以下5人,平均年龄43岁;有1人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有14人次先后去美国、日本、奥地利、瑞典等林业发达国家进修学习。

(二)教学和精品课程建设

团队主讲课程有森林经理学、森林测计学、林业遥感、林政学、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资源调查技术、林业系统工程、林业信息工程、林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外语等林学专业主干课程10余门,其中《林业遥感》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林业系统工程》被列为省级研究生精品课程。

(三)人才培养

近三年来,共培养本科生365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40人。获得多项奖励和表彰:其中3人获陶铸奖学金,6人获国家奖学金,255人获得国家助学金,38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1人获湖南省特困优秀大学生奖学金,2人获得长沙市科技创新一等奖,3人获全国大学英语竞赛一等奖,4人获得二等奖4人,1人获得三等奖,7人获湖南省优秀毕业生光荣称号,获湖南省先进班集体1个,获芙蓉学子团队合作奖1个,2人获得 “科技创业在长沙”,2009年、2013年长沙青年科技创新大赛第一名。培养的学生主要分配到国家林业局、林业厅、林科院、林勘院等部门,其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受到广泛好评。

(四)教研教改和科学研究

近三年来,获得省部级资助的教研教改立项项目9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改革奖各1项;3个本科教学实习基地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学实习基地,研究生科技创新基地中期考核评为优秀;编写教材7部,其中《林业系统工程基础》被评为省优秀教材;发表教研教改论文20多篇。科研立项8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5项,科研经费1300多万元。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1项,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208篇,登记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10项。

[1]余新晓,丁国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理论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5):14-17.

[2]鲁卫平,王润孝.研究型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3):71-73.

[3]杨明波,曾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与成效[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22(2):157-160.

[4]曹小玉,吕勇.浅议“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2):74-77.

[5]柯佑鹏,俞花美.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海南省级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3):284-287.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青年教师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land produces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林业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