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调研及应对策略

2015-03-20 20:22张新军赵进红
文教资料 2015年1期
关键词:评价教师教学

顾 斌 张新军 赵进红

(1定西市安定区交通路中学;2定西市安定区东岳初级中学,甘肃 定西 743000)

农村初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调研及应对策略

顾 斌1张新军2赵进红2

(1定西市安定区交通路中学;2定西市安定区东岳初级中学,甘肃 定西 743000)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提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本文通过介绍农村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结合初中学科教学特点,提出相应的更适合学生的小组合作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 农村初中课堂 现状调研 应对策略

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这一学习方法中,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与帮助者,学生是这一学习方法的主导者,学生将在这一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在主动探索中发现学习,在这一学习方法中得到思维、交流、表达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但农村初中小组合作现状不容乐观,经过调查分析,结合他人经验及自身教学实践,提出应对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现状

1.为合而合。过于强调合作形式,缺乏实效性。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个人自主学习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个体自主解决的浅显问题不宜“兴师动众”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一些教师缺乏教学目的性和针对性,一味滥用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表面“热热闹闹”的学习气氛,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

2.坐而不合。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任务缺乏挑战性。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关注更多深层次问题。有些教师基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学习,许多学生停留在独立学习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3.合而无技。忽视对学生合作习惯技巧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常发现学生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合作。这时学生之间就显得生疏,难以意识到合作学习将带给他们的好处,不会主动合作学习。

4.合而无导。有些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乱说,教师缺乏必要的计划,不能很好地组织、控制学生的讨论局面。这样的讨论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合作“自由化”现象。

5.评而无别。小组合作学习时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是评价主体单一,形式单一,老师是唯一的裁判者。二是评价只着眼于对整个小组的评价,没有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个性反应。教师往往把评论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发展。

6.忽视差异。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往往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而忽视小组成员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自身因素有很大联系。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不同,学习能力不同,表达能力的不同,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的不同表现。

7.参与不均。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好学生参与机会更多,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8.增加负担。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看似轰轰烈烈,其实组员间并没有相互合作讨论,而是乘这个时机闲聊,一旦教师发现时间不多,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相当一部分小组没有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没有及时实现,给教师和学生增加教学和学习上的负担。

二、小组合作学习对策

在合作活动设计和实施中,教师要注意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在教学中灵活调控教学过程,点拨、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活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教师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三是小组成员应是相对静态的。

2.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长由合作意识强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等活动。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完成小组学习任务。(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

3.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小组合作学习时间至少应包括这样几个组成部分:学生自学产生自己见解的时间;小组成员在小组中陈述自己见解的时间;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并形成代表性意见的时间,等等。如果没有这些足够时间作为保证,小组学习就达不到预期效果,结果反而白白浪费时间。

4.营造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参与活动。同时教师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5.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利时机和适当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6.立足于实际精心设计内容。合作内容是合作学习的主要骨架,教师必须认真选择合作学习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一般来说,以下几方面有必要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

(1)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展开合作学习。

教师应该抓住这些关键地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从而突破课文重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捕捉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展开合作学习。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能流于形式对学生所有提出的问题都盲目地、不加思考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而要针对那些有价值的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7.以活动为依托提升合作水平。合作表演是课堂实践活动应用得最广的一种活动。通过合作表演,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动脑、动口,既锻炼语言交流能力,又拓展学习空间。

(1)合作表演课本剧以深刻感悟。

文本表演部分有不同的角色、丰富内容、生动情节和有个性的对话,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因此教学中可以通过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愿组合合作表演,再现课文内容,同时为学生搭建一个很好地展示自我的舞台。

(2)合作模拟表演,弘扬学生个性。

有些文本虽然没有直接的表演部分,但可以改变文本内容,模拟生活情景进行间接表演。学生在合作表演中交流、理解和启发,碰撞出思维智慧的火花。

8.优化评价方式提高积极性。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1)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过程。

合作学习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对个人合作学习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评价,让他们在小组内树立榜样,引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的依赖思想。

(2)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集体。

教师不但要对小组成员个人进行恰当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小组集体的积极评价,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此外还可以设“成绩最佳组奖、最有创意组奖、最积极参与组奖”等一些奖项,这样科学积极的评价更能促进合作学习有效进行。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努力研究。让小组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

[1]刘宏武,主编.个性化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沈玉顺,编著.课堂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3]张蓉著.走近外国中小学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

[4]张仁贤,主编.合作学习和谐课堂.探究学习认知课堂.自主学习活力课堂.天津教育出版社.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GS[2013]GHB1047。

猜你喜欢
评价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