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

2015-03-20 20:22王梅
文教资料 2015年1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评价

王梅

(即墨长江中学 小学部,山东 即墨 266200)

小学阶段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

王梅

(即墨长江中学 小学部,山东 即墨 266200)

新课改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提出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给予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内涵及原则的分析,探索有效的培养策略。

小学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

自从口语交际能力被纳入新的教学目标后,语文就成了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平台。在新的教学和社会需求下,寻找一种完备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已经非常关键。

一、口语交际能力的概念界定

1.口语交际的含义

口语交际是指双方在特定的场合下,为了一定的目的,以口头表达为主、其他表达方式为辅的一种交流活动。口语交际能力就是指在不同的情况下,与不同的人进行语言交流的能力。它既包括口语语言的表达艺术,又包括一个人的思维及心理。

2.口语交际的特点

(1)口语表达较多。

由于口语交际主要运用平时的聊天交流中,因此口语化的表达较多,多说、补说的情况时有发生。尽管也存在演讲等形式的口语交际,但毕竟运用较少,所以我们通常在口语表达时没有时间去润色语言,表达比较随意。

(2)社会性较强。

口语交际不仅是双方口头表达的一种形式,同时体现了谈话双方的用语习惯及背景。在表达时,我们应该互相尊重对方的个体独立性,说话文明、仪态大方,体现出口语交际的社会性。

(3)变化性较大。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双方谈论内容的不同,会导致一方要变化自己的交际策略,或必须选择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不同的场合要使用不同的字眼,而且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每个人的口语交际习惯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

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原则

1.标准规范原则

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部分,它囊括了很多的知识,当然也包括很多的用语规范。进行系统的口语交际学习,是为了改善低年级或者部分学生的用语不礼貌、带有口头禅、发音不标准等问题。口语交际课程需要同学们的主动参与,教师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在科学合理的主题下,把握口语表达的分寸,体会语言表达的正确情感,以标准规范作为前提。

2.生活情境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选择的口语交际的主题基本都来源于现实生活,课程上的口语交际训练会再现生活中的情景,让他们说出自己的体验,通过与众人分享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明白生活的道理。比如,再现生活中传话的情节,教师说一段话让学生转述给他人,明白如果传错话会误事的道理。

3.有趣互动原则

口语交际课程的开展主要是情境对话,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地进行互动。同时,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添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话题。例如,有学生过生日时,让其他同学给他祝福,不仅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更能让学生们学会如何礼貌地祝福他人。

4.实际运用原则

口语的学习应具有实践性,能够运用在平时的生活中。主题要贴近现实生活,选择学生想说也能说的话题,如果是农村的学校,安排去参观博物馆之类的话题就不合适,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都没有去过博物馆。所以,要选择有意义的内容,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心得。例如,在家应该做些什么的话题。

三、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步骤

1.课前准备

交际双方都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是进行良好交际的基础,也是双方语言编码、译码的逻辑依据。所以,在上口语交际课之前,教师应做好一定的课前准备,包括教师自己的一些准备,也包括组织学生作出准备——提前告诉学生上课讨论的话题,以及需准备的有关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有话可说,达到口语交际的效果,同时能养成学生们提前准备的好习惯。

2.课上操作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小学生的特点,结合口语交际课的课程目标,在课堂上创设合适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让他们积极参与,与大家交流分享。

例如,《北京奥运会》这一课,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扮演记者、解说员,分享自己对奥运会的认知,让大家更了解奥运。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安排好课堂时间,使学生们有充分实践展示的机会,同时给出及时的指导与评价。

3.课后练习

课上的口语交际学习固然重要,但课后的练习也必不可少。在课后,教师的监督范围有限,需要与家长协调配合。可以布置一个小导游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们给父母介绍自己的学校和老师,家长及时作出反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将口语交际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1.注重语言积累

很多学生在教师说出口语交际的主题时很想参与发言,但总是感觉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因为词汇量积累不够。所以,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让他们在口语交际的课堂上不仅有话可说,更有话能说。

让晨读起作用,提升阅读量。教师可布置适当的晨读的任务,也可安排一些有趣的读物,充分利用晨读的时间,提升学生的语感,还可以订阅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刊物,组织期刊的定期学习等。

接收外来实时信息,扩大阅读量。学校一般会有收音机等设备,可以锁定一些有益的电台组织收听,让他们养成关注新闻的好习惯。

2.选择多样化的口语交际主题

(1)可以根据教材灵活选择口语交际主题。比如,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关春游的课文,那就可以在课堂上讨论如何春游,春游需要带什么的话题。在交流发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用语进行指导,比如,使用恰当的量词——一支、一枚等,适当的连词——首先、其次等。

(2)可以联系实际生活选择口语交际主题。比如,让学生们介绍他们一次做菜的经历、一次购物的体验,或者介绍自己的父母、朋友等。这些与现实生活贴近的话题有益于他们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也能增加生活常识。

3.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课前演讲五分钟,锻炼学生的胆量。在中高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制定教学措施并做好指导。如,在晨读或者课前的五分钟让同学演讲,只要是积极健康的话题都可自由发挥。对低年级的学生,应缩短演讲时间,增加演讲的人数,从而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提高积极性,同时教师及时解决好纠正语音、语法的基本问题。

角色扮演的方法便于记忆知识,同时能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在《放飞蜻蜓》一课中,可以让老师扮演父母,学生扮演孩子,在一问一答中记忆关于蜻蜓的知识,让学生学会问句的用法。例如,教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呢?”学生答:“它的尾巴可以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在蜻蜓很饿的时候可以吃掉一截,尾巴以后还会长出来的。”

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游戏教学法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比赛绕口令的方式纠正学生们的发音等问题,使每个同学参与其中,摸清每个学生的基本口语情况。可举办辩论赛,让同学们自由组合成正反两方,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适当地给予鼓励或者小奖励(发五角星、小红花、几颗糖,等等)。

4.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1)及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

学生发言后,教师应及时作出评价,表示鼓励。如,“我们期待你更精彩的表现”等。也可以在课后与相应的同学讨论,作出延时评价。通常是相对消极的评价,应避免使用否定的词汇,如,“你做得很不好”等。

(2)口头测试与书面测试相结合。

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书面测试试卷,但应避免测试的局限性,应做到书面测试与口头测试相结合,并在平时上课中做好记录。

(3)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

课上的评价由教师给出,但课后的评价可以由家长代替。在家长会或者其他场合,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彼此的意见,全面了解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对课上不积极,课后不练习的学生而言,应该找寻他的兴趣点,多多鼓励他发言。

[1]王娜.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李花.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效策略[J].华夏教师,2014:51-52.

[3]刘晓慧.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考试周刊,2010:9.

[4]庞丽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与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8.

[5]陈晓霞.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究[J].时代教育,2012:92-93.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评价
情景交际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