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高血压管理现状

2015-03-22 00:59张迎李小妹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控制率高血压病血压

张迎 李小妹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系,陕西 西安 710061)



中国社区高血压管理现状

张迎 李小妹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系,陕西 西安 710061)

目的 高血压病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重点管理的慢性疾病。社区管理被证明是有效控制高血压最重要的途径。本文主要阐述高血压流行特点,社区管理模式及现存问题。

高血压; 社区管理; 社区

Hypertension; Community management; Community

中国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和冠心病等慢性病发病率迅速增高,有效控制血压,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1]。国内外人群防治结果证明有效防治高血压,可使脑卒中死亡率下降50%,使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下降58%。目前,患者对这些疾病相关知识匮乏,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低。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高血压社区干预,提高居民的高血压防治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合理用药,才能更好地控制高血压,减少并发症。

1 中国高血压流行情况

1.1 高血压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中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分别于1959年、1979年、1991年、2002年和2010年进行了5 次成人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5次调查得出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11%、7.73%、11.88% 、18.8%和20.0%,总体上呈明显上升态势。目前,全球有1 /4的成人患有高血压病,近10亿人。2009 年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且有逐年增多趋势[2]。中国每年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卒中患者有200万,其中致死、致残的患者有100万,75% 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4%为重度致残。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血管患者有10万,两者累计达260万,平均每天由高血压引起的死亡约6 000人,每年高血压病的直接医疗费用高达400亿元人民币。中国高血压患病情况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城市与农村之间,患病率发生明显改变。1991年城市高于农村( 16.3% VS11.1%) ;但2002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 19.3% VS 18.6%),患病率呈明显的地区差异性,规律是北高南低,自北向南逐渐递减;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男性高于女性[3]。

1.2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对比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和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由26.3%提高到30.2%,治疗率由12.1%提高到24.7%,而控制率则由2.8%提高到6.1%。对于有上亿高血压患者的中国,这意味着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人数十年内增加了近三千万,血压控制达到目标水平的人数增加了600万[4]。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明显提高,但控制率变化相对较小,与欧美国家相比,差距仍很大。

2 中国高血压社区管理现状

2.1 高血压社区管理的发展 196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研究所率先在首钢进行高血压社区管理,第二年在河北正定县建立农村社区高血压防治点,从此,中国高血压社区防治迈开了第一步。从“七五”开始,特别是近20年来,开展各种以高血压社区防治为重点的研究工作,对高血压进行了各种社区管理模式探讨,包括高血压重点社区综合管理、按血压水平进行三级管理、高血压患者个人管理以及新近实行的社区规范化管理等。通过这些模式进行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5]。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总结取得的成果,于2005年组织实施了《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由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医院专家培训指导,社区医生协助实施的高血压社区管理模式,使全国的高血压防治工作进入了社区规范化管理时代。至2008年,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参与了这项工作,并取得可喜成绩,中国“三高”、“三低”和“三不”( 不规律吃药、不难受不吃药、不爱用药) 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6]。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饮食结构改变、工作方式改变、生活压力增大、人均寿命延长、环境恶化,再次造成了极其严峻的高血压流行局面。

2.2 中国高血压社区管理的模式

2.2.1 分级管理模式 根据高血压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作出诊断性评估, 便于高血压鉴别诊断及心血管病危险度的量化评估, 指导确定诊治措施及判断预后。按血压增高水平分为1、2、3 级, 按危险因素和血压水平分为: 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组。建立健康档案, 根据血压级别采取一级管理、二级管理、三级管理, 定期监测血压和其它检测项目( 包括BMI、腹围、血脂、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眼底检查、超声心动图等)[7]。血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测量或自测, 鼓励患者自测血压。

2.2.2 自我管理模式 由区或街道卫生行政部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研究者三方共同参与完成。 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课程一共6次, 每周一次, 连续6周。内容包括: 认识高血压、自我管理概述、目标设定和行动计划、如何增加自信、调节情绪、与人沟通的技巧、解决问题的技巧、合理膳食、锻炼、戒烟、合理使用药物、自我监测血压、与医生的配合等。人手一册《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南》, 授课形式是先培训志愿者小组长, 然后由小组长和医生及研究者配合, 在社区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 一组15~ 20名高血压患者) , 学习如何进行自我管理。每组指定一名全科医师提供支持和帮助, 并24 h 接受电话咨询。

2.2.3 契约式管理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高血压患者签订管理合约, 由全科医师向患者详细讲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说明其理由和必要性, 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 告知遵守合约对患者的益处, 定期随访检查执行情况, 对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对不遵守医嘱者给予批评教育, 并联合家属共同监督。

2.2.4 家庭管理 家庭管理是一种在医务人员协助下,患者家属承担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行为和用药情况监督的管理模式。责任医生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后,家庭成员在社区医生的指导下,为患者制订切合家庭实际的、个体化的高血压管理计划,帮助和督促患者按照计划开展高血压管理工作,帮助患者重新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8]。

2.3 中国高血压社区管理现存的问题 中国高血压病的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虽然已经形成一定基础,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许多问题。

2.3.1 社区管理方面 计算机网络不完善,岗位责任不明确,考核和奖惩制度未健全,医疗资源的配置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仍存在着差距等。

2.3.2 健康教育方面 中国城市健康教育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跟不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与国际健康发展差距还很大。

2.3.3 居民方面 健康保健意识及依从性较差,对社区全科医师团队的不信任,经济不够富裕等。因此,需要更新医疗资源配置,大力提高管理水平,丰富管理内容,进一步完善高血压病信息化管理系统,将责任落实到人,将慢性病管理纳入岗位绩效考核,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全科团队知识水平及服务水平,深化医药改革等[9-11]。

3 小结

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入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逐步形成与不断完善,在中国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病预防保健服务,将得到迅速普及并常态化。各地将不断探索高血压病的社区管理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技术,以进一步提高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降低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然而,高血压病的社区管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我们相信,社区高血压病管理的各种困难,都将在医疗保健体系的完善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中得到解决。

[1] 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 王文,马丽媛,张宇清,等.中国高血压综合干预研究方案——起始联合降压、适度调脂和生活方式综合干预的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11):810-815.

[3] 刘忠仁.中国各地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近况[J].医学综述,2004,10(2):88-89

[4]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5] 沈秀方,陈俊生,李元香,等.高血压病社区管理探讨[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32):186-187.

[6] 陈绍行,沈卫峰.高血压治疗现况[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6,33(2):67-68.

[7] 王文,姚崇华.高血压社区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

[8] 周志昭,钟玉薇,张江宇.社区高血压不同管理模式的研究[J].调查研究,2009,6(19):173-174

[9] 杨萍兰,朱莹,崔恒平.浅谈慢性病的管理体会[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8(3):80-82.

[10] 吴瑜瑜.中国社区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J].当代医学,2010,16(25):24-25.

[11] 马淑平.推行"高血压综合防治管理"的体会[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2):10-13.

张迎(1987-),女,陕西西安,硕士在读,护士

李小妹,E-mail:roselee@mail.cjtu.edu.cn

R473.2,R544.1

C

1002-6975(2015)06-0506-02

2014-06-12)

猜你喜欢
控制率高血压病血压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拉萨市城关区2014 年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分析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