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痛症38例

2015-03-22 07:52李琼玉
陕西中医 2015年8期
关键词:胃痛气滞胃镜

李琼玉 雷 霆

四川省邛崃市中医医院(邛崃611530)

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痛症38例

李琼玉 雷 霆△

四川省邛崃市中医医院(邛崃611530)

目的:研究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肝胃不和型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 例(以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和对照组34 例(予中西药合剂),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临床症状和胃镜下黏膜变化的情况,积分并计算总有效率。结果:经过两周治疗后观察,在总有效率方面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临床症状积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亦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痛证疗效肯定,且安全可靠。

胃痛属于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常反复而迁延难愈,中医辨证论治中肝胃不和型为临床多见且难治。我们运用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胃痛之肝胃不和型取得较好疗效,结果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胃病专科门诊肝胃不和型胃痛患者72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25~60岁;病程4月~5年; 平均病程3.5年。应用单盲随机法(单盲对象为患者,随机法为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中医症状以及治疗前胃镜检查积分方面统计分析无明显差异,两者具有可比性(P> 0.05)。

西医诊断标准[1]①临床表现:反复或持续性上腹疼痛不适,食后易加重, 按之稍舒,常伴嗳气、反酸、纳差等;②胃镜检查:常可发现慢性活动性炎症征象;③彩超及其他相关检查:排除肝胆及胰腺疾病等。

中医诊断标准 以上腹痛为主症者,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深圳)》[1]肝胃不和证诊断标准:主症:①胃脘部胀痛;②胸胁痞闷,每因情绪不遂时易加重或复发;次症:①胸脘胀满连胁;②恶心呕吐,食少纳差;③心烦易怒,嗳气频频善叹息;④舌淡红,苔薄白;⑤脉沉弦。主症2项加次症中2项以上即可诊断。

纳入标准 既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又经排除标准筛选均合格者。

排除标准 年龄小于18周岁或大于60周岁的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经胃镜检查已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病患者,病理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疑有恶变或有重度异型增生者;糖尿病、精神病、已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有心、肝、肾或其他系统明显症状者;不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治疗方法 气滞胃痛颗粒(国药准字Z21021522,规格为2.5 g×6袋/盒)。药物成分有:柴胡、枳壳、延胡索(炙)、香附(炙)、白芍、炙甘草。对照药物为外形相同的合剂(主要成分为甘草免煎颗粒混合硫糖铝片之粉末,每包规格为2.5g,其中含硫糖铝片细粉1g,硫糖铝片国药准字号:H5002115)。

两组病例均每日服药3次,每次2.5g,分别于三餐前半小时冲服,连续服药14d后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胃镜检查的变化。

疗效标准 观察上腹及胸胁胀痛、反酸烧心嗳气、恶心呕吐、纳差等临床症状并予评分:无临床症状评0分;症状轻微评1分;症状明显,部分影响日常生活评2分;症状严重以致无法正常日常生活评3分。通过治疗前后总积分的差除治疗前总积分,得出临床症状改善率来评估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为痊愈;症状改善率≥80%为显效; 50%≤症状改善率<80%为好转;症状改善率<50%为无效。

内镜下胃黏膜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全国慢性胃炎专题讨论标准[2],分别对每个患者胃镜下所见之红斑、糜烂、出血和胆汁反流情况加以评分统计,见表1。

表1 内镜下胃黏膜积分评估标准

胃镜下疗效判定标准[3]痊愈:胃黏膜病变消失,黏膜正常;显效:胃黏膜各种病变之积分减少2级以上;好转:胃黏膜各种病变之积分减少1级;无效:胃黏膜病变无改善或反较前加重。

安全性观察 治疗前后检查所有患者的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等生化检查以及心电图等安全性观察指标。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治疗结果 临床疗效 72例中对照组痊愈6例,总有效率67.65%。治疗组痊愈15例,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

两组治疗前后的胃镜积分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 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胃镜评分

治疗组见2例胃痛加重,1 例便秘,1例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率10.53%;对照组见6例胃痛加重,5例便秘,不良反应率达32.35%。全程无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比较P< 0.01,有统计学意义。

讨 论 胃痛(又称胃脘痛)指以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临床上主要对应西医慢性浅表性胃炎。祛除致病因素是治疗和预防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上策[4]。 胃痛常见病因病机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方面。各种病因最终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气机阻滞,出现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其中情志因素是胃痛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因情志不遂,气郁伤肝,肝失疏泄而气机阻滞,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出现胃脘痛。气郁日久见肝郁化火,火邪伤阴,又可使胃痛加重或病程缠绵。胃痛病位在胃,与肝脾相关。中医认为:肝属木,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胃属土,为多气多血之腑,性喜濡润而功主受纳。肝胃调和,气机顺畅;肝气郁结出现气机郁阻。肝气不得疏泄而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故发胃痛、呕恶、胸胁胀满等。正如《沈氏尊书·胃痛》曰:“胃痛,……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5]治疗时强调“通降”的思路[6]。

气滞胃痛颗粒主要由四逆散加减而成,其疏肝解郁和胃、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显著,方中主药为柴胡、枳壳、炙香附,具疏肝解郁之功;白芍柔肝止痛,配伍炙甘草又可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共为辅药;炙甘草又可调和诸药,兼用为使药;中医认为气滞日久必见血瘀,或久病入络,可出现瘀血内停,辅以延胡索活血止痛而增强效果。现代医学实验[7]发现:气滞胃痛颗粒方中,炙延胡索、炙香附、枳壳、白术等等能促进胃肠动力,白芍所含白芍总苷亦能调节肠道运动。研究[8-10]发现气滞胃痛颗粒具有良好的抗炎和镇痛疗效,一方面对急性炎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还能抑制外周神经末梢传导而减轻疼痛,又能抑制继发的炎性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炎性疼痛。

本研究显示:气滞胃痛颗粒对肝胃不和型胃痛症有较好的疗效, 能有效改善胃痛、腹胀、嗳气、心烦、胁痛胁胀、反酸、烧心等症状;对胃镜下胃黏膜病变有明显的改善和愈合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性高,疗效可靠。

[1] 张声生.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3):207-209.

[2]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21(2):77-78.

[3] 李乾构,周学文.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0:21.

[4] 王 莉.慢性浅表性胃炎52例诊治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116-117.

[5] 王永炎,李明富,戴锡孟.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61.

[6] 盛 刚,杨改琴.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43例[J].陕西中医,2012,33(11):1532-1533.

[7] 刘振清,魏睦新.胃肠动力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6(1) :62-63.

[8] 许雯雯,王 帅,孟宪生.神经网络结合灰色关联度法对气滞胃痛颗粒复方药材抗炎活性谱效关系研究[J].中国中医药杂志,2013,38(11):1806-1810.

[9] 韩 凌,李 坤,潘 英,等.气滞胃痛颗粒的药效学研究[J] .中国药房,2010,21(35):3285-3287.

[10] 姚 东,孟宪生,潘 英,等.气滞胃痛颗粒镇痛作用研究及机制初探[J].中成药,2012,34(3):556-558.

(收稿2015-01-21;修回2015-02-27)

△深圳市福永人民医院(深圳 518103)

胃疾病/中医药疗法 理气止痛 @ 气滞胃痛颗粒

R259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8.008

猜你喜欢
胃痛气滞胃镜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突然胃痛不用慌 按压至阳来帮忙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浅谈藏医盐敷治疗胃痛的护理
针刺足三里加口服良附丸治疗寒邪客胃型胃痛6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