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归化痰消梗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2015-03-22 07:52李丽娜刘金榜
陕西中医 2015年8期
关键词:通络脑血管血小板

李丽娜 刘金榜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脑病一科(宝鸡 721000)

芪归化痰消梗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李丽娜 刘金榜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脑病一科(宝鸡 721000)

目的:观察芪归化痰消梗汤结合常规西医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患者中遴选出发病72 h内10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保护脑神经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4例,在以上治疗基础上,予芪归化痰消梗汤治疗,连续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2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疗效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相比,治疗组90.7%的总有效率明显较优(P<0.05)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治疗第1周、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 2周与1周相比也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对照组治疗2周后相比,治疗组评分降低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含量治疗后均降低(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更显著(P<0.05) 。结论:芪归化痰消梗汤结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效果更显著,能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

近年来脑梗塞发病率明显上升,该病属于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范畴,具有起病急,变化快,致残率及复发率高等特点。其发病机制是多因素导致脑动脉硬化,血管管腔狭窄加之内膜损伤引起局部血栓形成,中断脑血流而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应症状出现[1]。目前西医采用抗凝、扩血管、同时降低颅内压,维持酸碱平衡及有效血容量等手段,但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该病属中医“卒中”、“中风”范畴,痰浊内阻、气虚血瘀、内风妄动、脉络痹阻为其基本病机[2],故而化痰开窍,补气活血,定风通络为其基本治则,笔者据此自拟中药汤剂芪归化痰消梗汤联合公认有效的西医方法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从2012年2月~2013年6月期间入住本院的患者中遴选出108例脑梗死患者,遴选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值评定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经临床与头颅CT或头颅核磁共振(MRI) 检查确诊为脑梗死。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偏身麻木等症状。同时排除完全性失语者;严重心脏病及患有哮喘病、过敏性疾病史者,或癫痫、精神病、意识障碍者;脑出血、出血性梗死、大面积脑梗死,病灶对侧或同侧原有局灶性损害且有后遗症者;严重的内分泌疾患或恶性肿瘤,肝、肾、造血系统疾病患者;合并肺部及气管感染者;血压、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年龄超过80岁、体质条件较差、生命体征不稳定者。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38~76岁,平均58.7±12.3岁;ESS(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21.2±6.2;梗死部位:脑干2例,脑叶3例,小脑3例,双侧基底节17例,单侧基底节29例。治疗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38~77岁,平均59.1±11.9岁;ESS评分21.4±6.1;梗死部位:脑干3例,脑叶3例,小脑3例,双侧基底节14例,单侧基底节31例。两组患者以上相关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栓药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1d1次,口服;钙拮抗剂尼莫地平片20mg,1d3次,口服;抗氧自由基药维生素E胶丸0.1g, 1d3次,口服;脑血管扩张剂丁洛地尔 0.2g、脑代谢活化剂胞二磷胆碱0.5g,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d1次。

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芪归化痰消梗汤,药物组成:黄芪50g,当归 20g,川芎、赤芍、丹参各15 g,半夏、石菖蒲、远志、天麻、鸡血藤、地龙、全蝎、白僵蚕各10g,蜈蚣1条,甘草 6g。水煎服,1d2 次,口服;同时根据情况给予吸氧,调整血压、血糖,颅压高者予甘露醇,速尿脱水,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及神经营养保护等针对性治疗。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

疗效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通过者进行评分,疗效按治疗后缺损减少分值判断。评分增加或者死亡者为恶化;评分减少幅度小于18%者为无变化;评分减少幅度处于18%~45%之间者为进步;评分减少幅度处于46%~90%之间,治疗后患者病残程度1~3级者为显著进步;评分减少幅度超过91%,治疗后患者病残程度为0级者为基本治愈;总有效率=(进步+显著进步+基本痊愈)100%。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见表1、2、3。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第1、2 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第2周与第1周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对照组治疗第2周后相比,治疗组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含量治疗后均降低(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更显著(P<0.05) 。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后1周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后2周比较,◇P<0.05

表3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讨 论 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病理发展过程中有多种脑损伤机制参与,在急性期,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脑局部缺血、缺氧,进而造成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临床见有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认知障碍或者共济失调等症状。西医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脑血管,促进脑代谢,维持血压血糖及电解质平衡等途径,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中医认为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位在脑,病机为痰浊淤血痹阻经络,董汉良:“痰滞则血瘀,血瘀则痰滞”。 可见痰浊淤血阻络使气血不能周流,清阳之气不得舒展,所以治宜扶正补气,活血化瘀、化痰开窍,定风通络。本文笔者自拟芪归化痰消梗汤,方中重用黄芪,补益气血,扶正祛邪;当归补血活血化瘀;川芎为血中气药,活血兼行气;赤芍、丹参活血祛瘀;半夏、石菖蒲、远志化痰开窍;天麻清热平肝,祛风通络,活血散结;鸡血藤舒经活络;全蝎、地龙清热通络止痛;蜈蚣、白僵蚕等祛风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标本兼治,即祛风开窍豁痰通络,又益气活血化瘀,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清除氧自由基,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等[3];当归、川芎、赤芍、丹参可以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脑细胞的缺氧[4]。石菖蒲、远志具有改善认知功能作用,地龙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减轻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5]。本研究结果也表明,自拟芪归化痰消梗汤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及抗血栓形成等多种途径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1] 张凑芳,陈斯沧.进展性脑梗塞60例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0,20(9) :85-86.

[2] 罗 钢,白 雪,杨思进.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11,20(1) :185-187.

[3] 杨金泉,何海波.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2) :148-150.

[4] 张晓雪,赵洪礼.中药对脑血管的保护作用及其防治脑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 :1146-1149.

[5] 段莲姣.中药地龙的化学成份、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保健,2010,17(23) :959-960.

(收稿2014-12-11;修回2015-01-21)

脑梗塞/中西医结合疗法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 @芪归化痰消梗汤

R743.33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8.014

猜你喜欢
通络脑血管血小板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