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肺益肾汤结合艾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5-03-22 07:52周彩霞关珊珊张学文
陕西中医 2015年8期
关键词:稳定期阻塞性疾病

周彩霞 关珊珊 张 鹏 张学文

陕西省榆林市中医院(榆林 719000)

补肺益肾汤结合艾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周彩霞 关珊珊▲张 鹏 张学文△

陕西省榆林市中医院(榆林 719000)

目的:观察补肺益肾汤结合艾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同时应用补肺益肾汤结合大椎、肺俞隔姜灸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和FEV1 /FVC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肺益肾汤结合艾灸对COPD稳定期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其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成进展性,或与气道和肺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COPD多在冬春季节复发,夏季缓解,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明显下降,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我市处于北方干燥寒冷区域,COPD患者众多,对本病预防和治疗需求迫切。现代医学对COPD稳定期治疗主要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为主[1],但患者依从性较差,积极寻找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关注[2]。笔者在国医大师张学文先生指导下,临床应用自拟补肺益肾汤结合艾灸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呼吸内科门诊病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确定入组序号及组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50例。研究过程中治疗组1例因个人家庭原因不能继续治疗而脱落。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情况(病例年龄、性别、病程)及COPD稳定期严重程度分级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COPD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3]制定本病稳定期诊断标准。 症状:临床以慢性咳嗽、咳少量粘液性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为主要表现,稳定期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的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较轻。 体征:桶状胸,叩诊过清音,肺肝界降低,听诊时两肺呼吸音减低,平静呼吸时可闻干性音,两肺底或其他肺野可闻湿音。 辅助检查:肺功能:FEV1/FVC<70%,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80%。

表2 两组患者COPD稳定期严重程度分级比较

纳入标准 以下项目均符合者方可纳入: 符合COPD稳定期诊断标准; 病情程度属Ⅱ~Ⅲ级; 年龄在50~80岁; 1个月内未参加其他药物临床研究; 了解同意本研究治疗方法,签署知情同意书,服从研究组安排者。

排除标准 凡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均须排除: 确诊为COPD急性发作者; 年龄<50岁或>81岁; 合并有糖尿病、心、肝、肾异常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合并有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肺癌等其他严重肺部疾患的患者; 精神疾病患者,怀疑有酒精或药物滥用史。

脱落标准 各种原因中途不能坚持按方案治疗者; 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不能继续接受试验者; 自行退出试验者。

治疗方法 对照组:选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50/500μg,进口药注册标准H20040312)吸入治疗,1d2次,每次1吸。

治疗组:西药治疗同对照组,并口服自拟补肺益肾汤结合大椎、肺俞隔姜灸治疗。补肺益肾汤组成:冬虫夏草菌丝粉(国药准字Z10890003,3粒,口服,1d3次),生黄芪20g,海蛤壳、熟地、生地、山萸肉、炒白术、茯苓、丹参各15g,瓜蒌、陈皮各10g,麻黄、甘草各6g,1d1剂,水煎300mL,早晚各温服150mL。选取大椎、肺俞等穴位进行隔姜灸治疗,每穴灸3壮 ,以局部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

两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3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

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有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肺功能检查 测定FEV1和FEV1 /FVC数值,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

COPD病情分级标准 根据临床肺功能检查将COPD分为4级:Ⅰ级:FEV1/FVC<70%,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80%;Ⅱ级:FEV1 /FVC<70%,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50%并<80%;Ⅲ级:FEV1/FVC<70%,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30%并<50%;Ⅳ级:FEV1/FVC<70%,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30%或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50%,或伴有慢性呼吸衰竭。

治疗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276<0.05

肺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和FEV1 /FV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和FEV1 /FVC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4、表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呼吸系统疾病,稳定期的治疗日益受到关注[4]。本病属于中医“咳嗽”、“喘证”、“肺胀”范畴,本病多因肾气亏虚,肺气不足,致肺不吸气,肾不纳气,久病伤脾,水液输布气化失常,痰瘀互阻而发病,病机为本虚标实[5],肺脾肾藏气亏虚为本,痰瘀互阻为其标,治宜补肺益肾、化瘀祛痰,以达标本兼治之效。近年来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的研究增多,也取得了新的进展[6]。我们根据本病稳定期本虚标实的病因,自拟补肺益肾汤,其中冬虫夏草菌丝粉入肺肾经,可补益肺肾、纳气平喘、扶正固本;生黄芪、炒白术补益肺脾;熟地、生地、山萸肉补益肾气,上述药物针对肺肾脾亏虚治其本;瓜蒌、海蛤壳清肺化痰;麻黄宣肺平喘;茯苓利水消肿;陈皮理气化痰;丹参化瘀祛痰,上述药物针对痰瘀互阻治其标;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标本同治,共奏补肺益肾、化瘀祛痰之功。同时选取大椎、肺俞灸疗,大椎为手三阳之会,亦为督脉之穴,督脉总督诸阳,温煦肺脾肾三脏;《素问·金匮真言论》曰“病在肺,俞在肩背”,故选取肺气所注之背俞穴肺俞治疗,配合隔姜灸治疗温阳化气行水,切中本虚标实病因。

[1] 吕景云,朱 莹.舒利迭配伍孟鲁斯特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60例随访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9):45-47.

[2] 王淑英,丁 静,冯文杰.中药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2):359-360.

[3]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S].中医杂志,2012,53(1):80-84.

[4] 张晓梅.理肺益肾方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8):27-28.

[5] 李友军,黄增峰,方 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型6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7):1468-1470.

[6] 陶玙婧,杨云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14,7(35):934-936.

(收稿2015-03-27;修回2015-04-15)

△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 712000)

▲通讯作者

肺疾病,阻塞性/中医药疗法 灸法 @补肺益肾汤

R563.9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8.034

猜你喜欢
稳定期阻塞性疾病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皮肤磨削术联合表皮细胞膜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舒利迭联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