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琥宁联合重组α-1 b干扰素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观察

2015-03-22 07:52
陕西中医 2015年8期
关键词:普通型利巴韦口病

尹 梅

西安市儿童医院(西安710003)

炎琥宁联合重组α-1 b干扰素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观察

尹 梅

西安市儿童医院(西安710003)

目的:探讨炎琥宁联合重组α-1 b干扰素治疗普通型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0 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予炎琥宁10 mg/kg静脉滴注,1d1 次,同时予重组α-1 b干扰素10万IU/kg,1d1 次,肌肉注射;对照组予利巴韦林10 mg/kg静脉滴注,1d1 次,5 d为1疗程。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手足肛周疱疹结痂、口腔溃疡消失、体温下降时间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重组α-1 b干扰素是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以发热、手足、臀部水疱、斑丘疹及口腔疱疹、溃疡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具有传播快、感染性强以及散发或暴发流行等特点,极易在婴幼儿人群中短时间内出现聚集性疫情[1],极大地影响着患儿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我国把手足口病列到传染疾病中并进行管理,目前手足口病的治疗无特异性药物或特效疫苗,防治办法尚无统一标准,主要治疗方法仍以对症治疗为主。我们采用炎琥宁联合重组α-1 b干扰素进行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5 月~2011年9月期间,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1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男 43 例,女 37 例;年龄 5个月~12 岁,平均年龄(4.1±1.9)岁;病程 1 ~4 d,平均病程(1.5±0.6)d。对照组男 41 例,女 39 例;年龄 6个月~12岁,平均年龄(4.3±1.0)岁;病程 1 ~3 d,平均病程(1.3±0.4)d。 两组患儿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临床治疗效果。

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依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版》[2]临床诊断为HFMD: 临床表现为手足掌部疱疹、口腔黏膜疱疹、肛周、膝关节皮疹以及不同程度发热等,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异常,排除先天性疾病、脑膜炎、肺炎、心肌炎等患儿。排除标准:患儿有先天性疾病及缺陷,或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功能障碍,或合并儿科其他疾病以及患儿家属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者。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根据患儿的细菌感染指标(包括白血病总数、中性粒细胞比率,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等)高于正常水平,则给予抗菌类治疗药物,同时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退热、补液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治疗组使用炎琥宁 (国药准字号H20041253)10 mg/kg加入 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1d1 次,同时重组α-1b干扰素10万IU/kg,1d1 次肌肉注射;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 (国药准字号H20067205)10mg/kg加入 5%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滴注,1d1 次,5 d为1疗程。

疗效标准 观察患儿的体温下降时间、手足肛周皮疹结痂时间、口腔溃疡消失时间等,疗效评定标准为[3]:显效:治疗5d内体温正常,皮疹结痂,口腔溃疡消失;有效:治疗5d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减少,口腔溃疡部分消失; 无效:治疗5d 后仍发热,皮疹及口腔溃疡无变化,皮疹部分消失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

治疗结果 治疗效果分析 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之间比较,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治疗组体温下降、手足肛周皮疹结痂、口腔疱疹溃疡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讨 论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乃由湿热疫毒感染所致,属于中医的“时疫”和“温病”范畴,《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唇口病论》[4]中指出“风毒湿热,随其虚处所者,搏于血气,则生疮疡”,表明手足口病与风毒湿热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其还具有传染特性。另《难经·第五十八难》[5]中指出:“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各随其经所在而取之。”由于夏秋季节变化,时邪疫气经由鼻腔、肌肤侵入人体,与湿热相搏结,经由经脉运行,上至口舌,内至脾胃,外至四肢,湿热聚集故成疱疹。目前手足口病由已知的20 余种肠道病毒均可以引发,其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 型与肠道病毒 71 型最为常见。一般常见的是单股正链的小RNA病毒[6],其中肠道病毒 71 型危害更大,极易引发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并发症。该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及经手或被污染物品感染,或亲密接触传播;中医学中指出,导致手足口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小儿脏器娇嫩,邪气侵扰,极易受损; 5 岁以下婴儿及儿童HFMD 主要的高发群体,多好发以夏秋季节;潜伏期为2~7d,病程 5~10d,重症病例病程延长数天;一般患儿病情轻微,预后良好,少数患儿病情较重,预后不佳。

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多是采用一般支持、对症疗法和抗病毒治疗。手足口病病毒的复制使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且其感染属细胞内感染。利巴韦林是应用多年的经典抗病毒药物,对多种病毒均具有拮抗作用,对RNA 病毒有着较强的抑制作用,也可以抑制DNA 病毒的复制,抑制病毒RNA 多聚酶、mRNA 鸟苷转移酶活性,能够减少细胞内的鸟苷三磷酸,从而抑制病毒的RNA、蛋白质的生成,但用药后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贫血、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出汗甚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利巴韦林的局限性及副作用使治疗手足口病成为难题[5];在病毒清除过程中,机体的细胞免疫是非常重要的,重组α-1b 干扰素在抗病毒常用药物,其通过在细胞表面与其特殊膜进行特异结合,能有效抑制病毒RNA、DNA 及蛋白质的合成,且能有效阻断病毒的循环的增殖、复制及释放,从而发挥抗病毒的作用,同时增强可有效提高K 细胞、T 细胞活性,促进淋巴细胞合成,能够有效杀灭病毒,且抗病毒作用持久。有相关研究表示,重组α-1 b干扰素单独使用时疗效不佳并且不良反应严重[6]。

手足口病乃湿热疫毒挟湿自口鼻内入心脾二脏,自内向外透发而成,治疗上宜清热解毒祛湿,。炎琥宁是穿心莲提取物经醋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穿心莲性寒,归肺、胃、小肠、大肠经,具有燥湿消肿,清热解毒和增强细胞吞噬能力,亦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加强患儿体液免疫能力,同时增强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对病毒的吞噬作用,炎琥宁对于病毒DNA 或者RNA 合成过程都具有强效抑制作用,阻断病毒的正常复制,同时促进CD4+/CD8+水平升高, 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及活性[7]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手、足、口等部位疱疹、口腔溃疡、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缩短,患者临床症状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3 %(77 /80) ,优于对照组患儿的77.5% (62 /80)。且临床应用的重组α-1b 干扰素为基因重组药物,安全性较好,无血液提取成分,重组α-1b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的治疗手足口病是相辅相成的,抑制RNA/DNA 病毒合成,则起到双重的抗毒作用,充分抑制肠道病毒的复制,临床治疗上减少重组α-1b干扰素用量,继而减轻重组α-1b干扰素副反应,使临床疗效最大化[8],故炎琥宁联合重组α-1b 干扰素治疗儿童手足口病较单用利巴韦林使临床症状改善快,病程缩短,效率高,有效防止器官出现感染或衰竭,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是小儿手足口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1] 刘文东,吴 莹.江苏省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8):813-8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年版) [J].国际呼吸杂志,2010,3(24) :1473-1475.

[3] 罗钦宏,古子娟,梁锦枝.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系统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3):351-355 .

[4] 胡 燕,王孟清.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证候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1):29-32.

[5] 杨志宽.手足口病的中医防治[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1):1504-1505.

[6] 张春丽.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进展[J].包头医学,2013,37(2):80-82.

[7] 贾志英.观察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3,9(7) :139-140.

[8] 孙秀珍.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分析及保健预防措施[J].当代医学,2010,16(25):51-52.

(收稿2015-03-29;修回2015-05-06)

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干扰素类 儿童 @炎琥宁

R725.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8.044

猜你喜欢
普通型利巴韦口病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周大勇从湿论治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经验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